張學良這3位副官,後來都成新中國開國將軍,上將中將少將各一位

2024-10-15   無風卻起念

張學良的麾下可謂人才濟濟,尤其是在他的副官團隊里,有3個人後來成了新中國的開國將軍——他們分別是呂正操、萬毅和解方。

更有意思的是,這三位的軍銜分別是上將、中將和少將。為什麼張學良的副官們後來都成了將軍呢?

這些副官都在張學良麾下打過拼殺,但他們的人生軌跡,卻隨著歷史的風雲變幻,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最終選擇了為新中國而戰。

開國上將呂正操

呂正操這個名字,在新中國的將領中可謂如雷貫耳,但他最初其實是張學良手下的一名少校副官。

呂正操1905年出生在遼寧海城,他小時候目睹了日寇對東北的滲透和暴行,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為了提醒自己不忘這份屈辱,呂正操給自己改名為「正操」,希望能練好本領,最終把日本人趕出家園。

呂正操在16歲時,毅然決定投身軍旅生涯,並通過親戚的關係進入了張學良的衛隊旅。呂正操天資聰穎,很快便在衛隊旅里脫穎而出,被張學良賞識,送去東北講武堂深造。

畢業後,他被張學良調到自己身邊擔任副官。然而,呂正操心中並不滿足於做副官,他更想上戰場為國家殺敵。1932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呂正操多次請纓上前線,最終被張學良委任為東北軍116師團長,率部參與了熱河抗戰。

正是在前線抗戰的過程中,呂正操接觸到了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內心對共產黨產生了好感。此後幾年,他多次與地下黨接觸,逐漸轉向了共產主義的陣營。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呂正操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開始為抗日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1938年,呂正操毅然決定脫離國民黨,率部起義,成立了「人民自衛軍」,並與共產黨聯手抗日。此後,呂正操成為八路軍第三縱隊的司令員,帶領部隊活躍在華北地區,名聲大噪。

解放戰爭時期,呂正操回到東北,成為東北野戰軍的重要領導者。1955年,呂正操被授予上將軍銜,成為新中國的一代名將。

開國中將萬毅

萬毅的經歷同樣充滿了傳奇色彩。

他出生在遼寧大連,幼時讀過私塾,有一定的文化基礎。1925年,萬毅考入張學良的陸軍軍士教導隊,在這裡他展現了出眾的學習能力。次年,張學良將萬毅提拔為副官,並推薦他進入東北講武堂深造。讓張學良頗為自豪的是,萬毅不僅順利畢業,還在同期2000人里成績名列第一。

張學良對萬毅的學霸表現非常欣賞,親自為他頒發證書,還贈送了一把指揮刀,表示重視。西安事變發生前,萬毅已經升任東北軍109師團長,成為東北軍中最年輕的團長之一。

然而,張學良為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親自護送蔣介石回南京。萬毅對此舉表示不解,認為張學良過於重義氣,缺乏政治判斷。沒想到,這番言論引起了蔣介石的不滿,萬毅因此被扣留,直到全面抗戰爆發後才獲釋。

重獲自由後,萬毅參加了南京保衛戰,他所在的部隊在南京幾乎打光,他本人也在屍體堆中死裡逃生。此後,萬毅逐漸對國民黨失去信任,暗中與共產黨接觸,並於1938年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戰結束後,萬毅的部隊被改編為八路軍濱海支隊,他正式加入共產黨陣營。解放戰爭期間,他擔任東北民主聯軍縱隊司令員,表現出色,屢立戰功。抗美援朝時期,萬毅被任命為志願軍炮兵司令員,為朝鮮戰場上的勝利貢獻了重要力量。1955年,萬毅被授予中將軍銜,成為新中國的中流砥柱。

開國少將解方

解方是張學良的另一位副官,他的命運與呂正操、萬毅略有不同。

解方出生於吉林遼源,早年與張學良的弟弟張學銘是同學,因而結識了張學良。後來,張學良安排解方和張學銘一起前往日本學習軍事。在日本期間,解方目睹了日本人對中國留學生的歧視,心中始終懷著一口氣,發誓要用實際行動證明中國人不比日本人差。

學成回國後,解方被張學良安排在身邊擔任副官。然而,隨著西安事變的爆發,解方的命運也發生了巨變。

西安事變後,解方與共產黨秘密接觸,並於1936年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隨後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解方展現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先後擔任八路軍後方各部隊的參謀長。

新中國成立後,解方在朝鮮戰場上大放異彩,成為志願軍的參謀長。彭德懷稱讚他為「諸葛亮」,稱解方的決策為抗美援朝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儘管解方最終只被授予少將軍銜,但他的資歷和貢獻讓很多將軍都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