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平行娛樂-葉公子」原創
郭敬明的時代好像已經過去了。
憶往昔,郭敬明攜手楊冪、郭采潔、陳學冬、郭碧婷等人拍攝《小時代》時,何等的意氣風發?
看如今,在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中,他被老戲骨李成儒當面打臉,又是何其的尷尬?
一個草根男孩兒,靠寫字起家,靠電影致富,一步步走向自己的成功之路。一切看起來多麼炫目而耀眼,可再回頭一看,他絢爛的時間好像非常短暫。
自從《小時代4》票房和口碑失利之後,郭敬明好像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公眾面前了。
「郭敬明」這一響亮的品牌好像也成了不入流的代名詞,無人再願提起。
01
提起郭敬明,多數人都會想到抄襲、虛偽、三觀盡毀等名詞。好似他的出現就是為了提供給大眾一個批判的平台,人人喊打。
《演員請就位》的節目現場,老演員李成儒公然批判郭敬明的《悲傷逆流成河》:
「我不知道台上幾個導演能不能坐得住,反正我是覺得抵彆扭的。這就是暢銷書是吧?這種就是暢銷書,那我倒問一句。這樣下去,這一輩人起來以後,他們受到什麼教育了?」
而這本書的作者郭敬明,就坐在節目現場,冷臉聽著李成儒的批判,節目現場的氣氛也一度降到了冰點。
雖然郭敬明馬上對李成儒的言論做出了回駁,可那些話聽起來那麼蒼白無力。
曾經如日中天的郭敬明,竟然也有一天會被人「懟」到坐立難安。
郭敬明,1983年6月6日出生在四川自貢,日子蠻好,好像預示著他的未來會很「6」。
郭敬明在小學時就非常喜歡看文學故事,據說在2年級時,他在老師的幫助下就已經開始嘗試投稿了。
中學時期,郭敬明的閱讀範圍不斷擴大,累積了大量的閱讀經驗,自己寫的小說也逐步開始被各個刊物發表。
高中時期,百無聊賴的郭敬明在「榕樹下文學網站」以「第四維」的筆名發表了不少帶有青春傷痕的文章。
榕樹下創辦於1997年,是國內最早做文學網站的品牌公司,曾是全球最大的原創稿件供給網站,很有權威性。
2001年,恰逢「榕樹下」舉辦新概念作文大賽,郭敬明自四川穿越大半個中國前往上海參加了比賽,獲得了一等獎。
此後,他連續三年都獲得了該獎項的一等獎,專寫青春傷痕文字,受到很多年輕人的喜愛。
2002年,已經累計了不少散文的郭敬明就被出版商瞄上了,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散文集《愛與痛的邊緣》,打開了自己的知名度。
拋開寫作這個技能,郭敬明上學時的成績非常優秀,一直保持班級前三,很穩定。
2002年高考結束之後,他將自己的第一篇中長篇小說《幻城》投到了「萌芽」。
也是這一年,他考到了上海大學,離開了那個邊陲小鎮,開始向更廣闊的天空飛去。
這一年,郭敬明的名字在有些人的操控下開始崛起,成為「第二個韓寒」。
從此之後,郭敬明的生活中多了隨處可見的攝像機和數不清的眼睛,看著他「出醜」。
02
本是四川少年,卻意外來到上海,這花花世界好不耀眼。
儘管此時,他已經是不大不小的「知名作家」,可和上海本地的同學相比,個子小小的他還是顯得那麼格格不入。
剛到上海,他還不會上海話,身邊的同學各個都一口流利的上海話,有時候會背地裡打趣他的個子,他只裝作不知。
其實,剛到上海一年,他就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上海話了。可是很多時候,他並不想說話。
那一年,他努力學習上海人的腔調、做派和生活習慣,儘管他學的很像,可在很多小細節上,還是可以看出他和這座叫「上海」的城市格格不入。
在上海,他沒有朋友,追不上同學的步伐,趕不上社會的潮流,永遠是被同學們暗地裡嘲笑的那一個。
同學們用最新款的手機時,他依然在用老家帶來的老手機;
同學們穿最時尚的品牌時,他依然在穿最簡單的襯衫牛仔;
就連母親去上海看他,他都是偷偷摸摸,不想被同學知道。
2003年,他靠著稿費好容易攢了一些錢,首先想到的是給父親換一輛新車。那輛車的價格大概20萬左右,可自出道就被拿來和韓寒比較的郭敬明,又一次被媒體嘲笑是「暴發戶」,讓他很難過。
自卑又敏感的少年,將自己對生活的不滿和憤慨全部發泄到了筆端,寫了一部又一部帶有青春傷痕的文字,一炮而紅。
隨後,他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創作中,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其他時間都用來工作。無數個睏乏和疲憊的深夜,只有一杯濃咖啡陪伴他左右。
就在郭敬明不停碼字的時候,他卻被青年作家莊羽告上了法庭,因為「郭敬明涉嫌抄襲」。
郭敬明在2003年創作的《夢裡花落知多少》中,故事情節和人物特徵風格等,均於莊羽的《圈裡圈外》相類似,侵犯了莊羽的著作權。
最終,法院判定郭敬明立即停止發行《夢裡花落知多少》,同時賠償莊羽20萬元,並在《中國青年報》上公開和作家莊羽賠禮道歉。
此消息一出,郭敬明不但成為全國作家和讀者唾棄的對象,即使在此後的十幾年裡,他的名字和作品依然無法逃開「抄襲」的陰影。
那段時間,他不管走到哪裡都會被問到「抄襲」的問題,一度被問到難以招架。
多年後,郭敬明回憶起那段時間,依然無法掩飾自己情緒上的波動:「所有的問題都非常犀利,有時候感覺無力招架,但心裡卻知道他們就是要我崩潰才有新聞寫,可我偏偏要挺住!」
最終,郭敬明賠償了莊羽21萬,卻堅決不在《中國青年報》上發布公開道歉,也堅決不承認自己抄襲!
他不敢道歉,也不能道歉,因為一旦道歉之後,他會失信於他的讀者,再也不會被大眾接受。
其實想想,他也蠻聰明的,很知道權衡利弊。
03
儘管被醜聞包圍,可依然沒有影響郭敬明前進的步伐,2004年,他成立個人工作室「島」。
此後,他不但開始發行自己的雜誌,也沒有停下寫作的步伐。
2007年,郭敬明的新書《悲傷逆流成河》發行,僅僅一禮拜,就賣掉了百萬冊,成為當月的銷售冠軍。
就是這一本夾裹著青春的痛、打架、吸煙、校園暴力和墮胎的青春小說,被李成儒批判成了「渣渣」。
此時的郭敬明,早已是很多當年瞧不起他的同學仰望的對象。
像是在彌補自己內心的缺失,也像是在證明自己一般,他在上海買了多處豪宅,裝修的無比豪華,用來彰顯自己的實力。
最牛X的一套是當年汪精衛四姨太的故居,純歐式風格,處處都是奢華,耀眼奪目。
牆上是郭敬明賺錢之後收藏的中世紀油畫,地上是他買來的昂貴地毯,窗外是他喜歡的風景,可以俯瞰上海,能盡情享受掌控這城市的感覺。
郭敬明的衣帽間裡,就如《小時代》中顧里的衣帽間,層層疊疊,一件一件,有的甚至都從來沒有穿過。
他的豪宅曾接待過無數的娛樂圈大咖,楊冪、陳曉東、黃曉明楊穎夫婦都是他家的常客,劉曉慶和蕭亞軒還一起去他家吃螃蟹宴。
功成名就的郭敬明,非常喜歡購買奢侈品,以彌補自己當年因為寒酸被同學嘲笑的自卑心理。
他形容自己,每次買東西都是「帶著恨意」在買,以此來發泄情緒,彌補內心的缺失。
儘管此時,他已經知道,就算他穿著拖鞋出現在發布會現場,別人也只會誇他「有個性」。
就如黃渤在參加參訪時說:「人在窮困潦倒時,身邊的人都是滿滿的惡意;人在成功時,身邊都是滿滿的善意,蠻奇怪的。」
是的,這就是人性,郭敬明早早的就已經看透了這層人性。
04
在2008年到2011年的4年間,郭敬明又創作了《小時代》系列小說,創下了一個又一個的發行奇蹟。
這4年是郭敬明的事業騰飛期,他不斷在創作新的作品,還發行了大量的流行刊物。其中最熱銷的當屬《最小說》,成為青少年追捧的刊物。
2012年,台灣《流星花園》的金牌製作人柴智屏想拍攝郭敬明的《小時代》,她將自己腦子裡認識的導演挨個捋了一遍,卻發現好似沒人能理解郭敬明書中的「慾望」。於是,她又一次找到了郭敬明,希望他自己拍攝。
只有郭敬明自己才最能體會自己書中的感覺,柴智屏認準了就開始鼓動郭敬明,讓他出山做導演。
起初,郭敬明有些猶豫,那畢竟是個陌生的領域,自己從來沒有接觸過,不知道前路會怎樣,一切都是未知,心裡也非常忐忑。
經過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之後,不甘心的郭敬明還是答應了自己來操刀。
那段時間,郭敬明忙的昏天黑地不知黑夜白天。這之前,他完全沒有任何拍攝電影的經驗,只能不斷的請教別人,每天開會開到吐卻必須堅持。
2012年,郭敬明請來楊冪、郭采潔、郭碧婷、謝依霖、柯震東做主角,共同出演《小時代》。
2013年,影片上映大獲成功,僅僅兩天票房就破億,最後以票房5億收場,創造了小成本電影的奇蹟。
《小時代》的投資僅僅只有2000萬,真正的小成本電影,卻讓郭敬明和柴智屏賺了個盆滿缽滿。
那段時間,作家郭敬明又有了新的身份:導演。
每日裡,他穿梭在各大發布會現場,接受不同人的讚美和褒獎,一時間春風得意。
隨後,郭敬明趁熱打鐵,又拍攝了多部《小時代》系列的電影,全都火爆異常。
直到《小時代4》為止,他卻被打落了神壇,電影總投資達到了2億,可電影的口碑和票房卻跌落到了谷底。
觀眾再也不買「郭敬明」的帳了,透支「郭敬明品牌」的巴掌來的這樣快。
05
人的本性總是這樣,當你成功時是來自全世界的讚美;可當你失敗時,他們又會全盤否定你前面的成功,只剩下無盡的嘲諷。
一切努力和聲譽皆毀於一旦,「郭敬明」這三個曾經讓郭敬明引以為傲的名字,一下就遭到了重擊,瞬間坍塌。
此後,郭敬明成為爛片的代表人物,一次次被放到台前質疑。
《小時代4》就像一個分水嶺,將郭敬明剖開,一個叫做成功,一個叫做失敗。
沒有觀眾在願意為他的大IP買單,沒有人再願意為爛片買單。
採訪中,郭敬明也曾抑制不住流淚,質問觀眾:「你們為什麼對我如此苛刻?只因為我是郭敬明嗎?」
喜歡郭敬明的讀者慢慢成熟了,已經知道了他創造的虛擬世界和殘酷社會的區別,他們無法再和郭敬明的「小時代」產生共鳴,也無法再為他的「情懷」買單。
自2015年到2019年之間,郭敬明整整消失了4年。
這4年間,郭敬明鮮少出現在大眾面前,他將自己隱藏了起來,默默的舔舐傷口,直到癒合。
娛樂圈更迭不停,從不停歇的譜寫著一個又一個演員和導演的故事,也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失意的人。
4年間,郭敬明低調到幾乎可以讓人忘卻他,直到這次的《演員請就位》。
有老讀者說:「雖然李成儒老師批判郭敬明,可我的青春記憶中,總有他那句45度角仰望天空,一半明媚一半憂傷。再怎麼去否定,郭敬明仍然是成功的。」
《我是唱作人》中高進說過:很多人都聽我的歌,但是他不願意承認聽我的歌。
郭敬明的小說也一樣,很多人在青春年少時看過,可多年後又跳出來批判他,不是他不好,而是我們再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祭奠曾經的青春了。
郭敬明的時代雖然已經過去,但不管怎麼說,他留在年輕人心裡的憂傷,留在一代人心中的印記,始終還在。
—END—
原創作者:葉公子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