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被殺後,在「龍脈」上的大宅子,落入誰手了?不是恭王

2022-06-11     星界歷史說

原標題:和珅被殺後,在「龍脈」上的大宅子,落入誰手了?不是恭王

嘉慶四年正月十八日,嘉慶帝在猶豫良久之後,下了如何處置「權臣」和珅的最終決定。

和珅囚禁處,一群士兵為昔日風光無限的和大人送去了一條「御賜」的白綾,以及令其自盡的嘉慶旨意。

正月十三日,和珅被抄家時,足足被抄出白銀八億兩。乾隆年間清廷每年的稅收,不過七千萬兩。和珅所匿藏的財產相等於當時清政府十五年收入。

在古代,人所居住的房屋是其身份、財富的直接體現。坐擁富可敵國財富的和珅,在自己的住所問題上也沒有免俗。

選址上,和珅的做法在風水角度是非常大膽的。當時整個京圈風水界,都盛傳北京其實是有2條龍脈,一條是土龍、一條是水龍。土龍在故宮,水龍則是今天后海和北海一線。

結果和珅在勘查之後,直接將自己的第宅設置在了水龍之上。不知是否是有意為之,整個和珅第宅在做規劃的時候,秉承了「處處見水」的寓意,宅內最大的湖心亭所在水域,直接從玉泉湖引水而來,且還設置了只內入不外流的特性。

面積上,目前無法考證當時的實時面積,不過現在和珅第宅流傳下的恭王府,總占地面積將近六萬平方米,體型非常巨大,比現代一般城市公園還大。

「月牙河繞宅如龍蟠,西山遠望如虎踞」,這是古人對和珅第宅最直觀的評價。

那麼問題也來了,如此豪闊的和珅第宅,在和珅去世之後,落入了誰手中?從歷史事實來說,別看現在叫恭王府,恭王還真不是接手和珅第宅的人。

真正接手的人是嘉慶皇帝弟弟永璘,作為慶親王府。也就是說恭王府的前身應該叫慶親王府。

民間傳說慶王對和珅府垂涎已久,曾經在乾隆晚年,就和哥哥說「使皇帝多如雨落,亦不能滴吾頂上。惟求諸兄見憐,將和珅邸第賜居,則吾願足矣」。

不過永璘並未真正獨占和珅第宅,嘉慶的妹妹固倫和孝公主與丈夫和珅嫡子豐紳殷德,依舊居住在和珅第宅,理論上說和珅第宅一半是慶親王府、一半是固倫和孝公主府。

固倫和孝公主1823年去世,慶親王永璘則是在1820年去世,可以說永璘活了一輩子都未成為和珅第宅真正的主子。

不過更遺憾的是,慶親王永璘的後人也沒有守住自家這個宅子。他們雖然熬死了固倫和孝公主,當了宅子的主人,卻沒有抵過自己家族的失勢。

咸豐年間,後人奕劻,雖然依舊在朝堂大展拳腳,卻始終沒有晉升為親王級,長期是以輔國將軍的身份居住在慶親王府。

和珅第宅豪華極了,加之奕劻的居住確實是名不正、言不順。甚至可以說在規格上有過高的事實。所以1851年咸豐帝將宅賜予其六弟恭親王奕訢居住,而這一住就延續到了民國。

因為爵位不夠,被「趕」出宅子的奕劻,後來也是取得了親王爵位。1894年襲慶親王,並且這一次可能是吸取被奪房的教訓,他極力爭取到世襲罔替的特權。他的後人再也不會因為爵位不夠,丟掉祖宗財產。

而恭親王的後人,最後也沒能守住這麼好的宅子,當清朝結束,失去特權的恭親一脈的當家溥偉,在民國初期,就以40萬塊大洋的價格,將和珅第宅賣給教會。和珅第宅結束了作為清朝皇族住址的一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58bb8b4cf6a2d4873be36e7103b5a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