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哈尼亞被暗殺,已經過去了半個月的時間,伊朗遲遲還沒有對以色列發起報復,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無疑是顧忌美國插手。近日,以色列外交特使弗勒爾·哈桑-納胡姆就公然表示,與伊朗的戰爭「可能迫在眉睫」,「這是無可避免的」,正因擔心引發中東大戰,美國才力推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停火協議,因為伊朗曾表示,只要以色列簽署停火協議,伊朗將放棄對以色列的報復。
但納胡姆強調,其實伊朗的報復也沒什麼可怕的,若德黑蘭膽敢動武,只要美國願意,美國可以「在半天內」贏得戰爭,他們可以用「硬體打擊」的方式摧毀伊朗的核設施和能源點,這些地區「就會被接管」,這是以色列「做不到的」。據悉,所謂的「硬體打擊」是一種寬泛的軍事概念,通常指的是使用物理破壞性的武器裝備,打擊對方的軍事設施,而納胡姆指的顯然是非同一般的攻擊方式,應該是使用鑽地彈。
伊朗是一個山地國家,非常便於建築地下工事,曾罕見展示該國位於扎格羅斯山脈地下的軍事基地。很顯然,要摧毀這樣的地下軍事基地,普通炸彈和飛彈是做不到的,而美軍的鑽地彈主要有GBU-28、GBU-57等類型,前者重達2.3噸,直徑0.36米,能穿透6米厚的鋼筋水泥工事或30米厚的普通地面,威力「堪比小型核彈」。海灣戰爭期間,美軍向伊拉克塔吉空軍基地指揮室投擲了2枚GBU-28鑽地彈,導致工事內1000多人死亡。
至於GBU-57,則是一款巨型鑽地彈,彈重13.6噸,長達6米,被譽為「炸彈祖父」,由B-2隱身戰轟或B-52常規戰轟攜帶投放,在萬米高空釋放時,能達到驚人的60米穿深,由於採用慣性與雷射制導,不僅精度高,而且不受天氣影響,主要打擊極高價值的地下核設施、地下指揮所等「深埋工事」。因此,若需要撬開伊朗的「堅硬外殼」,美國的確擁有種類不少、數量繁多的鑽地彈可供使用,足以讓伊朗「喝一壺」的。
正是伊朗軍力「地下化」的特點,以色列特使才會表示,只要美國出手,「半天可以搞定」,這是以色列「做不到」的。但需要指出的是,可能是為了防備美以兩國以武力要挾伊朗「放棄報復」,俄總統普京似乎早有準備,已經向伊朗移交了戰略性武器。據亞洲防務安全網站此前的報道,前俄方防長紹伊古訪問德黑蘭之後,普京用多架伊爾-76運輸機,為伊朗送來了不少武器裝備,其就包括「摩爾曼斯克-BN」遠程電子戰系統。
「摩爾曼斯克-BN」系統雖然不能發射飛彈,不能直接發現F-22、F-35等隱身戰機,但卻能在5000到8000公里範圍內,破話和影響敵方通信系統,對其行動造成嚴重干擾。因此,美國、以色列想要通過隱身機向伊朗境內投擲鑽地彈,會遇到很大的麻煩,而通過常規戰機來投擲鑽地彈,自然就更容易被發現和擊落了。因此,報道稱,對於伊朗而言,「摩爾曼斯克-BN」稱得上是「雪中送炭」的戰略級武器系統。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以色列希望美國出手對付伊朗,這很可能是一廂情願,原因很簡單,伊朗控制著波斯灣,一旦遭到美國的直接攻擊,伊朗很可能會封鎖荷姆茲海峽,屆時全球能源危機爆發,油價飛漲,不僅美國通脹又會水漲船高,對哈里斯的大選非常不利,還會大大刺激俄羅斯「折扣石油」的出口。因此,美國親自出手的機率很低,除非伊朗決定讓以色列付出慘重的代價,若只是象徵性的報復,美國是不會插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