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家政府和人民上下一心,一起致力於發展中國的經濟。在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也讓當地的居民享受更大的便利。但在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進行中的時候,也會有一些人出來唱反調,比如說釘子戶。在國家進行某方面的建設時,有可能要對一些地區進行推倒重建。這一定會和當地原本的格局有些許的衝突,有些居民不願意接受政府給他們開出來的補償條件,就待在自己的老房子裡,不遷出來。這些人對於國家的建設工程造成很大的影響,我國最牛釘子戶,霸占北京市主幹道長達7年,最後結局怎樣。
為什麼我國會有釘子戶這樣的現象呢?因為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都在逐步的完善過程中,所以在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中,勢必會與老舊的設施產生衝突,要對老舊設施進行拆除和更新。為了促進國家的城市化發展,國家方面也一定會和這些需要拆遷的居民進行協商,並給予他們應得的賠償。但總有一些人並不滿意國家開出的條件,仍然選擇在自己的老房子居住。
這些釘子戶不願意搬遷,無非是因為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他們可能祖祖輩輩一直生活在這裡,對於這個生他養他的地方有很深的感情,所以不願意離開這個地方。第二個原因也許是一些人並不滿足於拆遷所得的賠償款。所以認為拆遷不划算,不願意拆遷。
我們再來說一下關於承包商的問題,有些承包商為了儘快完成負責地區的拆遷任務,為了對付那些釘子戶,會給他們斷水斷電。我們今天要說的釘子戶,可以說是我國最牛釘子戶,霸占北京市主幹道長達7年,最後結局怎樣?這個釘子戶的名字叫張長福。
張長福夫婦倆想要更多的賠償款,並不滿意承包商開出的賠償條件,所以拒絕搬離自己的居住地。在21世紀初的時候,北京市政府計劃對於北京市的一個西尚村的地方進行拆遷。這個叫做西尚村的地方正是張長福夫婦居住的地方,而他們的名字也在拆遷的名單中,張長福夫婦想要更多的拆遷款,所以一直不願意搬離主幹道,張長福家的房子又恰好卡在最關鍵的位置。施工的隊伍們也沒辦法,只能拚命說服他們,但最後也是無可奈何。最終,施工隊們選擇更改方案,把原本計劃的主幹道改成雙向八車道的形式。施工隊改變了施工計劃,但既沒有緩解交通,反而加重了交通負擔。
我們來看張長福家的位置,張長福家所處的位置就是市政幹道的中心區域,並且張長福家的牆內面積也僅僅只有400平米左右。張長福夫婦整天遭受著牆外車來車往的噪音,卻人仍然堅持自己的賠償條件。開發商最初給他們提出84萬的拆遷款,他們不同意。最後,開發商將金額提到了四百萬,他們仍然不滿意。他們提出了想要150平的大三居房子和250萬拆遷款的條件。雙方都不願意讓一步,就這樣一直僵持著,僵持了七年。
最後,西尚村除了張長福夫婦都搬離了這個村子,只有他們夫婦倆仍然堅持在自己的房子裡居住。最終在2010年的時候,政府無奈的對他們的居所進行強制拆除。給張長福他們的補償是84萬賠款或者兩套房屋,讓他們選擇一下。張長福夫妻這才算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賠償款的購買力不似當年,況且他們又在這裡整整住了七年,遭受各種折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4ee97b0aec845cea8e8190344abe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