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精神心理疾病治療 面對抑鬱症患者,這些話不能說 天津安怡醫院

2022-08-08     天津河北安怡醫院

原標題:天精神心理疾病治療 面對抑鬱症患者,這些話不能說 天津安怡醫院

天津河北安怡醫院是一家以精神與心理疾病防治和心理健康服務為主,集診療、教學、科研、康復、預防為一體的二級精神心理專科醫院。醫院構建了完善的臨床心理和社會心理服務體系。門診部設立精神科、內科、中醫科、睡眠門診、抑鬱症診療門診、中醫精神科、心身障礙科、心理康復科、心理諮詢與治療中心、兒童青少年心理諮詢中心、腦功能檢查與治療中心等多個專科與亞專科。住院部開設男病房、女病房,和開放式家庭病房,配備空調、電視、冰箱、無線網絡和24小時熱水,獨立衛生間。開展了個體、團體心理治療和行為治療,設有心理諮詢門診、心理熱線、網絡諮詢等多種諮詢方式,幫助人們解決在戀愛、婚姻、就業、升學、工作、離退休等方面的心理障礙;開展系統的精神康復治療,採用藥物治療、心理疏導、社會服務、工療、農療、娛療、體療和生活自理、職業技能、社會適應能力訓練等綜合精神康復措施,使心理創傷較重的和正在恢復的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增進了健康,減少了精神的衰退與疾病復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當我們想去安慰一個抑鬱症患者時,常常會發生好心辦壞事的情況。

明明想幫ta快點想通,趕緊走出來,結果卻適得其反,無意中做了在傷口上撒鹽或者插刀子的事情。

問題出在你不是真的了解抑鬱症,所以你和患者的溝通不在一個頻道上。

01

你不缺吃,不缺穿,

要什麼有什麼,還抑鬱個啥?

在安慰者的眼中,這是在幫助抑鬱症當事人,看清楚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學習珍惜和知足。

「當你抱怨自己沒有鞋的時候,要想想有的人連腳都沒有。」

「更何況,你不僅有鞋,還有錢買名牌鞋,你家裡人還想方設法送你到重點學校上學,父母也沒有虐待你,有什麼過不去的,一定要抑鬱?」

言下之意,你什麼都不缺,「應該天天開心」才對,整天愁眉苦臉,就是自找的。

經濟無憂,不代表一定會開心。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人們每天能吃飽飯就無比滿足,但人的需求是會不斷變化的,現代年輕人更看重精神上的需求。

在他人眼中應該開心的生活狀態,對當事人而言其實是壓力和枷鎖。

02

你就是想太多了,想開點。

分析型的安慰方式相對理智,偏重於邏輯式的分析和探討,希望能夠在理智層面點醒當事人,讓對方振作起來。

出發點是好的。

比如,分析對方可能是由於壓力太大,開導對方:「船到橋頭自然直,別想太多,會好起來的。」

再比如,患者是不明原因的長期情緒低落,開導會變成:「肯定是你自己想太多,輕鬆一點,開心也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

當我們想安慰一個人的時候,我們會堅信:只要ta明白了道理,就能開心起來。

事實卻是:道理ta都懂,但就是開心不起來。

03

你這麼消極、難過、自暴自棄,

對得起關心你的人嗎?

這無疑是所有插刀話術中最有殺傷力的一種。

這類道德綁架式的安慰,是假定當事人不懂事,不為家人著想,以自我為中心,因此,把家人抬出來,希望能夠刺激和促使對方振作、好轉。

其實,不少孩子得了抑鬱症後,也很擔心爸爸媽媽。

不只一個孩子說:「看到我爸媽為我難過,比刀子割在我身上還難受。」

「可能我不在了,他們會輕鬆一點,不必為了我,這麼痛苦。」

我們想當然地假定「製造愧疚」,能夠促發改變,遺憾的是,對於抑鬱症的當事人,「製造愧疚」,很多時候只能加重自責,加重痛苦。

搬著石頭壓在對方身上,卻又困惑:「你怎麼不自己掙脫了爬起來?」實在是有失偏頗

實際上,很多抑鬱症患者正是因為為他人考慮太多,太善解人意,忽略自身的感受才導致的。

04

你整天這麼哭喪著臉,

會弄得你身邊的人也不開心的。

我們習慣為了他人舒服而戴著面具生活,但是當我們某一天裝不下去的時候,是不是可以不用戴著面具,用自己真實的樣子去生活呢?

顯然,社會的包容度還做不到如此,整天苦著個臉的人,不容易受人待見。

所以很多抑鬱症當事人會更願意一個人待著,待在自己的房間裡,白天也拉上窗簾,在這樣的小空間裡,至少可以放心流露自己的情緒,不需要為了其他人舒服而「強顏歡笑」。

表露負面情緒,在我們的文化里似乎是一種罪過,我們習慣以「別人舒服」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規範自己的行為。

而抑鬱症當事人,已經沒有更多的力氣來偽裝自己,笑給身邊的人看。

如此的安慰,只能達到兩種效果:加深他們給周圍人帶去負面情緒的愧疚感;受到感召,勉強自己多笑,多戴著微笑面具生活。

無論哪一種,都不利於康復。

05

你太閒了,要多運動,

你慢慢就會好起來。

這應該是我們聽得最多的鼓勵,也是大家公認的有效方法。

不光是身邊的朋友,甚至在醫生的口中,也能聽到這樣的建議。

經常鍛鍊,能促進大腦內多巴胺等神經遞質分泌,緩解抑鬱症狀。

這個建議有科學依據,但可能會誇大運動對於抑鬱症的治療作用,把它變成了一個「萬靈丹」。

著名的游泳名將菲爾普斯,曾經罹患抑鬱症,作為專業運動員,他的運動量不可謂不大。

但他曾經為了使自己游得更快,受到了來自自身的巨大壓力,這種超越個人承受極限的壓力為他帶來了抑鬱症。

因此,運動雖然在科學研究層面有改善抑鬱的作用,並不表示它適用於所有抑鬱症患者。

06

你哪裡是抑鬱症,你就是矯情,

你就是懶,就是作……

抑鬱症患者不是因為「懶惰」患上抑鬱症,而是因為患上了抑鬱症,做什麼都覺得沒有勁、活著也沒有意思,才顯得「懶惰」。或者準確說是沒有動力,對什麼事情都喪失興趣的狀態,這不是主觀的懶,而是客觀的「無力、無助」。

我們很難看到抑鬱症患者背後的掙扎和自我抗爭。

矯情和作,更是混淆視聽的誤解。

對於正常人,整天哭喪著臉,動不動就像林黛玉一般梨花帶雨,當然有「矯情」的嫌疑,但是抑鬱症是病。

就像你不分泌胃酸就無法消化食物一樣,抑鬱症患者的大腦缺乏讓他感覺愉悅、輕鬆的神經遞質分泌,抑鬱症患者很難感受到快樂。

諸如此類的還有,「你就是太脆弱了」,「你要堅強一點」,「你不要只想著自己的那點痛苦,多去做慈善,多付出。」

凡此種種,其實都是想當然隨意揣測,是不負責任的妄加推論。

聲明: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繫刪除。

如果你的抑鬱情緒影響 了正常生活,請聯繫我們。

我們一直在這兒,我們有專業的精神科醫生和經驗豐富的心理醫生,為你提供科學的診療方案和心理援助,找到根本問題,找回人生的方向樂趣。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文字、圖片、視頻或其他內容涉及侵權或違規,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修改,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4a55b620d12afed3fefb9b893a234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