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小米,吵什麼吵

2023-12-12   市界

原標題:華為小米,吵什麼吵

華為小米的一場「罵戰」,給回暖的手機市場又添了一把火。

事件源於華為終端BG CEO余承東前兩天在2023年花粉年會上的一句「隨口發言」。他稱,友商對智慧財產權的態度是不夠尊重的,簡單地改個名字就算自己的產品。而被暗指的小米12月12日中午直接發了個官方回應,稱余承東針對小米龍骨轉軸技術發布不實言論,與事實嚴重不符。

事實上,就在小米發布這一聲明的前一晚,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王化,剛發了一條微博力挺小米14 Pro和華為Mate 60 Pro帶動國內高端手機市場,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還轉發了這一條微博,並配文「真好」。

2023年,也的確是華為、小米兩大手機廠商相愛相殺的一年,甚至間接「攜手」救了中國手機市場。

近期,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顯示,2023年9月份,國內手機出貨量3327.7萬台,同比增長59%。其中5G手機2871.7萬部,同比增長90.1%,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86.3%。

9月,正是華為Mate 60系列和蘋果iPhone 15系列開賣的日子。

進入10月以後,更大的部隊到了,小米14系列、OPPO Reno11系列、榮耀100系列、vivo X100系列等機型紛紛發布。此外,主打電商渠道的Redmi K70系列、IQOO12系列、一加12系列也陸續迎來上市,新機多到讓用戶眼花繚亂。

據Counterpoint最新報告顯示,今年10月前4周國內市場平均銷量增長了11%,10月份的整體銷售量創下2022年1月以來的新高。

00後終於換手機了

一款手機能用三年以上的00後們,最近終於肯換新手機了。

今年雙11,Wendy把自己的iPhone XS Max淘汰了,換了最新款的iPhone 15 Pro。雙11期間,該機型京東自營比原價優惠了400元。

據Wendy表示,她的舊手機其實並不卡,從2018年年底購買至今已經超過五年,當時購買的256GB內存現在依舊夠用,但電池已經不耐用了,加上螢幕已經摔壞,索性就換了新手機。

王楠也是在這個雙11換的iPhone 15 Pro Max,在某電商平台百億補貼入手,比官網價格便宜了1000多元。他的上一部手機是iPhone 12,蘋果三年前推出的首款5G iPhone。

據王楠表示,他手裡的iPhone 12現在也很流暢,最大的缺點就是電池太小了,續航不太行,要不還能再用一段時間。這次為了能用得更久一些,他選擇了電池更大的Pro Max,並且一步到位買了512G,準備再戰三年。

上一部手機是小米11的張怡,也是最近剛剛換了小米14,這款手機憑藉小屏旗艦的定位,在近期迎來銷售火爆,據渠道消息顯示,該機型現在整體銷量已經超過240萬台。

儘管張怡此前使用的小米11因為晶片發熱問題毀譽參半,但是作為一名不玩遊戲的「米粉」,她這次還是選擇繼續支持小米。「可能因為我不玩遊戲,覺得挺好用的,兩年半了這個手機還是很流暢,拍照也不錯。」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2024年,國內即將迎來一波新的換機潮,許多2020年至2021年換手機的用戶,都將在今年年底到明年準備換新手機。加上華為憑藉Mate 60系列、Mate X5重新回歸市場,加速了這一過程。

一名手機行業人士對「市界」表示,2020年是國內的換機大年,這一年國內智慧型手機行業普及5G,不少廠商推出了標誌性的旗艦產品,獲得市場較大認可。例如蘋果推出的iPhone 12系列,是iOS陣營的首款5G手機,華為Mate 40系列則是當年的「麒麟絕唱」,一機難求,年底發布的小米11,開售21天銷量突破百萬。

這些用戶的手機在使用了三年左右,如今正在迎來密集的換機周期。

Canalys分析師鍾曉磊對「市界」表示,預計四季度全球手機市場會持續回暖,出貨量下跌幅度會在三季度下跌5%的基礎上有所改善,但目前仍預計會有同比小幅下滑,能否回正有待觀察。

具體到中國市場,鍾曉磊表示,中國手機市場整體有回暖跡象,「我們預計2024年中國手機市場出貨量會小幅上漲2%,但大幅上漲的可能性比較小」。

此外,廠商為了鼓勵用戶換機,也出台了一些變相促銷措施。蘋果官網一向以價格堅挺著稱,但最近兩個月,不少用戶發現,蘋果官網舊機回收抵扣金額甚至高於二手手機銷售平台。

和二手手機平台相比,蘋果官網回收抵扣基本不看成色,所以過去其抵扣價格一般要比其他平台低很多,今年蘋果大幅提高二手手機抵扣價格,也被認為是變相促銷降價。

當然,蘋果給出大幅優惠的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安卓高端機的快速崛起,尤其是華為和小米高端機近期的暢銷,正在對蘋果形成合圍,國內高端市場市場,正在迎來一場巨變。

華為小米,夾擊蘋果

年輕人開始換新手機背後的一大原因,來自於手機市場重新被激活了,尤其是國產高端機的崛起,給市場帶來了新的活力。

今年8月底,華為上架其年度旗艦Mate 60 Pro,此後又上架了高端摺疊屏Mate X5,引起了市場的極大關注。隨後,蘋果發布的iPhone 15系列,小米發布的小米14系列,vivo 發布的X100系列,在高端市場掀起了一輪新機潮。

據「市界」了解,往年蘋果和安卓的高端旗艦一般會有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差,安卓陣營的高端機一般要到年底至次年年初才會發布,這導致蘋果新機在很長一段時間都享有「獨占期」紅利。

但是最近兩年,安卓陣營的晶片廠商高通和聯發科都在加快產品上市的進度,通過與終端廠商更密切的合作讓搭載其最新晶片的手機儘快上市,以實現對蘋果的「狙擊」。

以搭載高通最新旗艦晶片的小米數字系列旗艦為例,小米11和小米12均為12月28日發布,小米13直接提前了半個月,今年的小米14更是提前到了10月底,與蘋果新品的上市時間只隔一個多月。

而在四千元以上的高端市場,華為和小米正在共同夾擊蘋果。

據BCI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1月(W44-W48周)四千元以上價位,蘋果在國內市場的市占率同比下降了21.2%,而華為、小米、vivo、榮耀、OPPO五大國產廠商份額均有所上漲,其中華為和小米分別上漲了8.8%和11.8%。

儘管蘋果依舊雄踞高端,一家廠商占據了國內四千元以上價位超過50%的市場份額,但是華為和小米高端機來勢洶洶,正在加速搶占蘋果的高端市場,蘋果已經不再獨占70%以上高端份額。

但也要注意到的是,蘋果正在通過提價,在八千元以上的超高端價位持續邁進。當國產廠商將3000元至5000元視為「中高端」時,蘋果已經將手機默默賣到了一萬元以上,iPhone 15 Pro Max的最高售價達到了13999元。

其實華為如果晶片產能能夠跟上的話,對蘋果造成的衝擊可能會更大一些。作為當下高端市場和蘋果品牌力最接近的品牌,目前產能成為限制華為高端機銷量的一大掣肘。

一名運營商人士表示,「華為mate 60系列最近確實很火,但之所以銷量沒有超出友商很多,一部分原因還是沒有放開賣,現在供應還有缺口」。

上市三個多月後,鍾曉磊對「市界」表示,當前Mate 60供需缺口仍然存在,但近期已有所改善。

12月12日,據「市界」在線下門店走訪,目前多家華為授權店、綜合門店,華為Mate 60系列仍需要加加價購或者權益購(辦套餐),沒有辦法直接原價現貨購買。在華為官方商場,華為Mate 60 Pro目前採取申購方式購買,申購等候期為支付完成後60天,最長等待時長至2024年2月10日。

一名近期購買了華為Mate 60 Pro的消費者對「市界」表示,她購買的官方門店偶爾會有一定的現貨放出,「需要去碰運氣,我和我朋友都是問了幾次才買到。」

據此前Canalys分析師朱嘉弢向「市界」透露,根據供應鏈的反饋,2023年Mate 60系列出貨量預計將超過600萬台,全生命周期有望達到1000萬至1500萬台,最終仍取決於供貨情況及華為產品規劃。

反觀iPhone 15系列和小米14系列,目前基本上都不存在缺貨現象了,iPhone 15目前各個版本貨號都很齊全,包括之前的一些稀缺色。

小米14在經歷上市初期缺貨之後,現在線上和線下也都可以現貨購買,京東自營顯示可「次日達」。此外,據科創板日報近日報道,供應鏈多個信源透露,小米14系列已加單40%。

備戰2024,手機廠商不敢鬆懈

年底的這一波新機潮,反映了廠商對於2024年手機市場整體情緒偏向樂觀。11月20日,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在小米第三季度財報會上表示,他個人對2024年手機市場抱有積極樂觀,「我自己認為全球大盤會有5%左右的增長。」

而據Counterpoint預測,今年第四季度及2024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預計將增長3%。

但就整體而言,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性能過剩,手機行業的大趨勢是換機周期越來越長,多家研究機構表示,國內市場換機周期現在已經超過三年。

在鍾曉磊看來,華為的復甦能夠拉動存量用戶的換機需求,但市場整體的換機周期仍然偏長。

而現在手機廠商主打的賣點,例如「36個月不卡頓」,「四年後電池容量不低於80%」等,還將進一步延長用戶的換機周期。

可以說,即使手機行業迎來一定復甦,但也不可能再回到巔峰時刻了,相比2016年至2017年一年將近5億台的的出貨高峰,目前國內手機市場的出貨量幾乎腰斬。

近期vivo方面在與「市界」交流時表示,現在國內手機市場的規模已經不能支撐當下的玩家數量了,「至少有一到兩家要掉隊,而且這個可能會在兩三年之內發生,就看誰犯的錯少。」

在這樣的背景下,手機廠商其實都在押注新的智能終端,等待一場交互革命。最顯而易見的是,華為和小米,現在都在押注智能汽車,魅族最近則發布了AR眼鏡。與此同時,各家廠商都在發力AI和大模型,試圖給手機產品帶來真正差異化的體驗。

8月,華為的Harmony OS 4宣布介入盤古大模型,後續小米宣布其大模型在澎湃OS和小愛同學部分場景應用。11月初,vivo發布了十億、百億、千億三個參數量級的五個大模型矩陣,OPPO也推出了自主訓練的安第斯大模型。

但大模型能否真正重塑手機行業,還有待市場驗證,對於終端消費習慣的改變效果當前並不明顯。與此同時,市場仍在等待一個可以取代智慧型手機的「初代iPhone」。

作者 | 曾 廣

編輯 | 董雨晴

運營 | 劉 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