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溢奶吐奶很正常?兒科主任:出現這幾種情況要重視

2020-02-03     兒科醫生王東記

寶寶吐奶是新生兒時期最常見的現象,有些時候,可能是寶寶吃得太飽而出現吐奶,有的時候也有可能是寶寶厭奶的原因。很多家長對此不以為然,要知道有些情況下的吐奶或許是某種疾病有關,因此家長要學會分清寶寶吐奶的原因是什麼?要分清新生兒是生理性溢奶還是病理性吐奶。


吐奶和溢奶如何正確的區分?

寶寶在新生兒時期都會出現溢奶的情況,大部分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溢奶一般是發生於剛喂完奶的時候,奶液從寶寶嘴角溢出,一般量比較少。這主要是因為新生兒胃部容量較小,消化吸收能力較差,各種消化酶分泌不足,需要更長的時間消化吸收,胃排空時間更長,呈水平狀態,且賁門鬆弛。所以當寶寶進奶量過多、吃奶的時候吸進空氣過多,家長喂奶姿勢不對,或喝奶後體位變化、衣物過緊、哭鬧等情況下都會出現溢奶。等寶寶再長大一點後,胃垂向下、腸道蠕動的神經調節功能和內分泌胃酸及蛋白分解酶的功能漸漸增強,這種現象就會逐漸消失。

吐奶一般是病理性的,吐奶量比較大。多是跟剛吃進去的奶液不同,可能含有奶瓣,豆腐渣樣奶液,有酸味或者其他異味,吐奶的速度較快,甚至是噴射狀。這是因為新生兒胃幽門狹窄,同時胃與食管結合部比較鬆弛,當胃強烈蠕動時,胃中的奶從食道返流,由口中吐出,形成吐奶。吐奶時,奶水強有力地從嘴巴吐出,甚至呈噴射狀。

以下吐奶狀況需要警惕

(1)吐奶特別嚴重,並且呈噴射狀,或吐出的東西有紅色。

(2)嘔吐頻繁,且吐出呈黃綠色、咖啡色液體,或伴有發燒、腹瀉等症狀。

(3)因為吐奶,影響了體重及身高的正常增長水平。

(4)寶寶伴有精神不振、只想睡覺、情緒不安、無法入睡、發燒、肚子脹等現象。

如何預防寶寶溢奶?

第一、給寶寶喂食要適量,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避免寶寶胃部壓力過大。

第二、寶寶吃奶後,媽媽按喜歡的體位,用空心掌自上而下輕輕拍打寶寶的後背,直到寶寶打出嗝來。

第三、喂奶不能太著急,中間應該有間隙,避免寶寶呼吸不順暢。

第四、奶瓶開孔大小要適中。奶瓶孔太大,出奶量大,容易引起嗆奶;奶瓶孔太小,寶寶吸奶費勁,容易將空氣一併吸入胃部,引起吐奶。

第五、寶寶吃奶後,最好讓寶寶右側臥位睡覺,便於奶從右側的幽門進入十二指腸,也可以防止吐奶或溢奶嗆入氣管或流入耳道。

第六、在喂奶的過程中以及寶寶吃完奶後,儘量不要讓寶寶過多地活動,如洗澡、換尿布等。

第七、採取正確的喂奶姿勢,將寶寶頭部墊高,身體呈45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3e7G3ABjYh_GJGV-fY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