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面軍1943年秋冬季進展有限,奧爾沙沒有攻克,友鄰戈羅多克獲勝

2022-07-21   榮華之武器堂

原標題:西方面軍1943年秋冬季進展有限,奧爾沙沒有攻克,友鄰戈羅多克獲勝

接上文 開始進軍白俄羅斯,西方面軍開始進攻,直指奧爾沙與維捷布斯克

多次進攻的失敗暴露出很多問題,諸如進攻準備不充分、沒有靠前指揮、戰前訓練不夠充分以及情報搜集不到位等,但方面軍司令依然故我。僅僅休整了10天,新的進攻又開始了。

這次進攻依然指向奧爾沙方向。近衛第10集團軍將在奧辛斯特洛耶(Осинстрой)3千米寬度突破敵軍防禦之後占領奧辛諾夫卡車站和維德利察以西4千米的格爾雅什(Голяшей),整個戰役縱深10千米。一共投入8個步兵師(第一梯隊5個步兵師)。如果進攻順利,則投入近衛坦克第2軍,負責切斷維捷布斯克-奧爾沙公路。第31集團軍的進攻寬度為3千米,進攻縱深10千米。進攻一共出動9個步兵師(第一梯隊4個步兵師)。第5集團軍則負責占領扎格瓦蒂諾(Загваздино)217.7高地往多布羅夫諾方向發展進攻。進攻寬度5千米,進攻縱深12千米,共投入9個步兵師(第一梯隊7個步兵師)。

1943年11月30日-12月2日在奧爾沙方向上的進攻,蘇軍出動34個步兵師(第一梯隊24個步兵師)、13個炮兵旅、24個統帥部預備炮兵團、4個坦克旅和10個自行火炮團,284輛坦克,火炮密度120-170門每千米;敵軍為4個步兵師、2個坦克師、10個炮兵團和200輛坦克

11月30日在1小時炮火支援後3個集團軍開始了進攻。然而由於炮火準備不充分和缺乏組織協同,蘇軍的進攻進展緩慢。例如第31集團軍的步兵第274師進攻中沒有得到炮火和航空兵支援。而第5集團軍的進攻由於沒有壓制敵方炮火,結果損失慘重,而空軍第1集團軍強擊機只出動了兩次用於支援己方地面部隊。進攻的第一天,蘇軍只是突破敵軍縱深1-2千米。接下來的兩天則是激烈的戰鬥和抗擊敵軍反衝擊,一個才開始的進攻基本上就結束了。這次戰役,蘇軍僅僅楔入敵軍防禦縱深1-2千米,亡5611人傷17259人,合計22870人。

蘇軍1943年10-12月在奧爾沙的幾次進攻只是前進了6-12千米,純減員2.55萬人,受傷7.87萬人,另外損失177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和130餘架飛機。

12月份,西方面軍又進行了兩次戰術性進攻。右翼由近衛第10集團軍和第5、31和第33集團軍進攻,方向為奧爾沙。左翼為第10集團軍,方向莫吉廖夫。不過兩次進攻都沒有奏效,只是前進了1-2千米。對於第10集團軍的行動,羅科索夫斯基在其回憶錄中寫道:「12月份,白俄羅斯方面軍部隊繼續進行地區性戰鬥,以改善自己出發位置。在方面軍右翼,博爾金的第50集團軍推進到了第聶伯河,截斷了普羅尼亞河-第聶伯河之間地區,並與西方面軍的第10集團軍在喬瑟地區建立了聯繫。。。12月底,第50集團軍也在自己左翼向前推進了一點,但它不得不向北正面展開,因為友鄰西方面軍的第10集團軍仍在原地」。

1944年的白俄羅斯方面軍司令羅科索夫斯基大將和軍事委員會委員捷列金中將

當時,它的友鄰部隊白俄羅斯方面軍在12月初繼續追擊退卻敵軍,進抵佩圖霍夫卡、新貝霍夫、日洛賓以東、莫濟里以東地區並就地進行固守。12月。該方面軍在日洛賓-博布魯伊斯克方向一直沒有停止戰鬥,尤其是在第65集團軍地帶內。德軍從博布魯伊斯克和其他地域調來3個步兵師和2個坦克師進攻該集團軍右翼的步兵第95軍。蘇軍在帕里奇(Паричей)地區英勇奮戰,頂住了敵人的衝擊,殲敵7000餘人。

西方面軍在奧爾沙和莫吉廖夫方向上的積極作戰行動一直持續到年底,牽制了敵軍大量兵力,還使德軍不得不加強坦克第3集團軍和第4集團軍。10月份,從中央集團軍群的第9和第16集團軍以及預備隊調來6個師-1個坦克師;11和12月份又調來10個師-1個摩托化師

整個12月份,按照德軍中央集團軍群10日作戰損失報告,共損失36211人-陣亡6512人受傷26536人失蹤3163人

對於西方面軍在1943年秋冬季的進攻作戰,炮兵主帥沃羅諾夫在其回憶錄中有過如下的描寫:「西方面軍在10月的進攻作戰基本沒有進展,由於當時的前期有霧而且陰雨不斷,使得方面軍不能對敵軍的兵力部署、防禦陣地情況、預備隊情況等進行系統的地面和空中偵察。

不過,最高統帥部依然要求採取果斷的行動。根據其指示,10月3日-11日,西方面軍的4個集團軍向奧爾沙方向進行了進攻,經過9天的艱苦作戰,我軍突破敵軍防禦縱深5-35千米。

10月12日,進攻再次發起。德軍頑固的防守著自己的陣地並出動空軍空襲我進攻部隊。10月13日敵機出動1200架次,14日達到1300架次。

而對於進攻的西方面軍來說,由於斯摩棱斯克鐵路線的糟糕狀況和泥濘的土地使得汽車運輸也困難重重,這直接導致方面軍的彈藥、油料和食品供應存在嚴重問題。

同時,進攻作戰只有少量坦克的支援,如果沒有它們,戰鬥只能緩慢進展,步兵也無法克服敵軍防禦。

我曾經向最高統帥部提交了相關的報告,並指出方面軍的進攻必須充分做好準備例如應該儲備好足以掩護地面部隊進攻的殲擊機。『一個僅擁有55架殲擊機的方面軍無法保證安全掩護進攻的地面部隊,敵軍擁有強大的空軍,而我們相差太多。』我要求最高統帥部至少提供130-150輛T-34坦克用以掩護步兵進攻並且補充2-2.5萬人。然而,來自總部的增援非常緩慢,而對於進攻作戰要求卻是無論發生什麼事情必須堅決進攻。

10-11月,方面軍的5個集團軍在第聶伯河的南部和北部先後進行了4次進攻,但只是楔入敵軍防禦縱深1.5-10千米。

照理來說,最高統帥部應該立刻命令方面軍停止進攻,讓部隊好好休整一下,為即將到來的新的進攻作戰充分做好準備,但是我們並沒有聽到這樣的命令。

1943年12月23日到1944年1月6日,1944年1月8日至25日和1944年2月3日至12月16日,方面軍的3個集團軍在維捷布斯克的進攻行動再次進行。這44天的浴血作戰成果依然很小,我軍只是突破敵軍防禦縱深15-18千米。當然,西方面軍的積極行動給當面之敵造成不小損失,但我軍也蒙受了重大損失。

當時我最為最高統帥部代表,負責協調波羅的海第1方面軍、波羅的海第2方面軍和西方面軍的行動。部隊行動的不順利使我深深自責也使我感到內疚:我沒有足夠的能力來發現和消除部隊管理中的重大缺陷,也沒有很好地組織他們的必要後勤供應。。。」。

當然,由於是1962年的回憶錄,受到當時政治氛圍的影響,他在回憶西方面軍這段歷史時,也不忘指責了一下當時的最高統帥史達林,指出沒有及時聽取他的建議,還有否定了史達林提出的將炮兵和裝甲兵統一管理的建議等。

1944年3月的炮兵主帥沃羅諾夫

在向奧爾沙方向連續進攻失敗後,西方面軍又轉向了維捷布斯克。維捷布斯克是白俄羅斯東北部城市,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有多條鐵路線連結歐洲重要城市。

在1943年11-12月進攻失利後,大本營在1944年1月18日給西方面軍下達了更為有限的任務:與波羅的海沿岸方面軍協同,攻占維捷布斯克(為此需要推進縱深50千米)。不過這些任務一個也沒有完成,當然也不能說是徒勞無功。德軍在這些進攻中也受到不小的損失,而且無法在新的防禦地區固守。更為重要的是,由於西方面軍不間斷的積極行動,德軍無法從蘇德戰場中央地段向遂行主要戰略任務的其他方向轉移補充力量。

1943年10月23日,波羅的海第1方面軍軍事委員會向大本營提交了維捷布斯克方向實施進攻的計劃。計劃首先消滅波羅的海第1方面軍和第2方面軍結合部當面的敵軍,擊潰敵軍戈羅多克-維捷布斯克集團,攻占維捷布斯克和戈羅多克,而後占領波洛茨克。

11月1日,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開始進行波洛茨克-維捷布斯克戰役。由於進展不力,原方面軍軍司令員葉廖緬科改任他職。不過在其回憶錄中卻寫道:「。。。時值金秋,這片沼澤地顯得特別泥濘,但儘管如此,進攻是完全令人滿意的。不久,任命巴格拉米揚為方面軍司令員的命令到了。我被召到莫斯科,對我已經有新的任命」。

葉廖緬科大將

11月17日,史達林與巴格拉米揚進行了交流,「由於我所不知道的原因,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不可能使情況發生轉折,不可能向戈羅多克和維捷布斯克方向發展已經取得的勝利,而我們在哪裡可以分割敵人兩個戰役戰略集團-北部集團和中央集團,為自己打開通往波羅的海沿岸的大門,為解放整個白俄羅斯創造有利條件。大本營討論了改編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司令員的問題,決定任命您擔任這一重要職務。。。」。

巴格拉米揚與葉廖緬科進行職務交接時,對方告知戰役失利有客觀原因,主要是道路泥濘,不可能給軍隊供應足夠數量的彈藥;德軍從列寧格勒調來2個步兵師,從中央集團軍群南翼調來5個步兵師和1個坦克師;敵軍航空兵也進行了充足的補充。。。

11月19日,方面軍開始了新的進攻準備。11月23日大本營下達了戰鬥命令,規定了擊潰德軍第 9和第6集團軍,攻占戈羅多克和維捷布斯克的總任務。由於天氣原因,原定的進攻時間從11月24日推遲到12月13日。

12月13日進攻開始,到1944年1月18日為止。方面軍左翼部隊經過艱苦戰鬥在維捷布斯克以北突破敵軍防禦,在12月24日解放了重要的鐵路和公路樞紐戈羅多克(筆者註:莫斯科124門禮炮鳴放12響,共12支部隊獲得「戈羅多克」稱號),擊潰敵軍6個多師,之後挺進到維捷布斯克市郊,切斷了波洛茨克-維捷布斯克鐵路線,從西北面包抄了敵軍維捷布斯克集團,不過從東南面包圍維捷布斯克未能成功。

巴格拉米揚大將

連結-巴格拉米揚關於戈羅多克戰役的回憶

巴格拉米揚戰後在其回憶錄中寫道:「規模不大的戈羅多克戰役做為上次戰爭期間在我指揮下實施的最複雜的戰役之一,留存在我的記憶之中。這不僅是因為它是我在方面軍司令員崗位上(筆者註:1943年11月17日由近衛第11集團軍司令升任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司令並晉升大將軍銜,原方面軍司令員葉廖緬科改任獨立濱海集團軍司令)指揮的第一個戰役,有一些決定它的複雜性的純客觀的原因。

第一,戰役是在與敵重兵集團對抗的非常艱苦的條件下準備和實施的。。。由於天氣惡劣、能見度有限,戰役只能在航空兵和炮兵極少參加作戰情況轄下進行

第二,我們對敵人不具備實質性的優勢。。。

第三,方面軍面對堅固的防禦體系,得到的彈藥、油料保障卻十分薄弱

第四,方面軍是在友鄰-北面的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面軍和南面的西方面軍因進攻失利轉入防禦之時實施積極的進攻行動

。。。如果總體上談大本營為蘇德戰場西部方向各方面軍制定的計劃,那麼由於一系列極其重要的原因,它是不可能全部完成的。須知為了做到這點,需要有強大的裝甲力量,需要進行足夠的彈藥、油料和一切必需品的供應,以順利實施如此重要的戰役」。

戈羅多克進攻戰役

至於德軍,對於1943年秋冬季中央集團軍群的作戰有著如下的描述:「中央集團軍群10月初前在第聶伯河左岸扼守著必須堅守的一個大登陸場。它的正面從第聶伯河與普里皮亞季河匯流點附近,即中央和南方集團軍群結合部以北開始,沿索日河及普羅尼亞河西岸延伸,在奧爾沙以東截斷莫斯科至明斯克的公路幹線,掩護著鐵路和公路樞紐維捷布斯克,並在涅韋爾以東和北方集團軍群第16集團軍相鄰。

在3個月中,該地段戰鬥行動特點是俄軍幾乎連續不斷的突擊。這些突擊的方向經常改編,突擊目的是深遠包圍中央集團軍群兩翼,並正面突破其防禦。俄軍力圖實施兩翼進攻,迫使德軍分散兵力;對莫吉廖夫和奧爾沙方向實施進攻的目的,是切斷與中央集團軍群戰線平行、並且是主要補給道路的重要交通線。

俄國人除占有很大數量優勢外,氣候也利於他們決戰。秋季來臨後,只是在9月底出現短暫泥濘,10月和11月的天氣則與往年不同,對實施戰役沒有什麼影響。

中央集團軍群幾乎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懸殊的搏戰,它所受到的巨大損失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補充,除由義大利調入1個坦克師在12月底短暫調入右翼以外,而與其配合的航空隊只有300多架飛機。。。

德第4集團軍司令海因里希,1943年7月31日 - 1944年6月4日任職

俄國人首先對右翼發起了進攻,他們經第聶伯河和索日河實施突擊,以便首先挺進列奇察,爾後從西面迂迴戈梅利。第2集團軍經幾天激戰再次制止了這一突破。不過,敵人仍然在第聶伯河西岸奪占了幾個大登陸場,並在戈梅利以南第聶伯河和索日河之間站穩了腳跟。。。11月10日,俄國人在戈梅利以南發起大規模進攻,並沿第聶伯河兩岸推進。11月17日,列奇察失陷,第2集團軍左翼在戈梅利地域也被截斷。11月26日,俄國人占領戈梅利,同時第9集團軍左翼也出現了危險情況。俄軍一部兵力向西北方向的莫吉廖夫進攻,另一部分則調向西南方向的羅加喬夫。經過多日緊張的激戰,德軍遲滯了對莫吉廖夫的進攻,之後在放棄戈梅利突出部後阻止了俄軍對羅加喬夫的進攻並保持到12月中旬。

從10月初開始,中央集團軍群正面中段只是偶爾事實通常能夠頂住攻擊的牽制突擊,因此,德軍守住了喬瑟和列寧諾之間的陣地。但是,斯摩棱斯克至奧爾沙地段的公路幹線兩側,俄國人曾4次(10月底,11月初,11月底和12月初)發動大規模進攻,妄圖擊退第4集團軍左翼,挺近奧爾沙。這些進攻每次持續7天左右,以多倍優勢兵力實施,還使用大量炮兵,但全部沒有成功。雖然德軍後撤了一些距離,但他們給進攻者造成嚴重損失。俄軍每次撤出戰鬥都被打的疲憊不堪,只有經過充分休整和補充遭到的巨大損失以後,才能進行下一次沒有成果的嘗試。在第四次進攻之後,俄國人不得不放棄了在這一地段突破德軍防禦的打算。

對在北面防守的坦克第3集團軍來說,10月初的情況要壞得多。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以突然的襲擊在10月6日在涅韋爾以東突破了該集團軍左翼和北方集團軍群第16集團軍右翼。德軍這兩個相鄰集團軍側翼被迫後撤。。。幸好俄國人顯然也被拖在其他戰線。因此他們暫時不急於從涅韋爾地域實施進一步的進攻,以取得戰役勝利。而是滿足於把戈羅多克、波洛茨克一線以北的德軍弱小掩護部隊逐漸逼到南面,以威脅坦克第3集團軍生命攸關的補給線維捷布斯克-波洛茨克公路。。。12月13日,俄國人同時從東、北和西北三個方向對該集團軍發動進攻。兩天後,左翼師被包圍,雖然之後突破了合圍但丟棄了所有重武器和7個炮兵營的火炮以及全師運輸工具。俄國人開始向維捷布斯克和從西面通到該城市的公路推進,不過集團軍部隊最終在維捷布斯克周圍守住了西德維納河北岸登陸場,制止了俄國人的突破」。

德第3坦克集團軍司令萊因哈特,1942年1月1日-1944年8月15日任職

經過1943年秋季的進攻,蘇軍在西方向上已經前出到維捷布斯克以東、奧爾沙以東和戈梅利以西地區。與此同時,蘇軍攻占了西德維納河和第聶伯河之間的遼闊地域,對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兩翼形成了包圍。

當時整個西方向上蘇軍共有3個方面軍,分別是波羅的海第1方面軍(在維捷布斯克方向行動)、西方面軍(在奧爾沙方向行動)和白俄羅斯方面軍(在博布魯伊斯克方向行動)。三個方面軍進攻正面寬達650千米,共有135個步兵師、9個騎兵師、4個坦克軍、6個步兵旅、17個獨立坦克旅和6個築壘地域。蘇軍共有158萬人,裝備火炮和迫擊炮24041門(不含50毫米迫擊炮、高射炮和火箭炮)、坦克和自行火炮1159輛、作戰飛機2443架。當面敵軍為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坦克第3集團軍和第2、4和9集團軍,共有63個師-6個坦克師、3個摩托化師、1個步兵旅、4個獨立坦克營和12個強擊火炮營。德軍共有135萬人,裝備火炮和迫擊炮12810門、坦克和強擊火炮630輛、作戰飛機700架。

德軍主要防禦地帶由三道防禦陣地組成,縱深5-6千米。距離主要防禦地帶10-12千米有第二防禦地帶。在蘇軍可能進攻的方向設置了坦克和摩托化部隊組成的快速預備隊。此外,森林沼澤地形也對敵軍防禦有利。

1943年12月德軍在維捷布斯克的Panzer IV H型坦克

1944年1月西方面軍作戰序列

第31集團軍-司令中將格盧茲多夫斯基(В.А.Глуздовский),轄2個步兵軍4個步兵師、1個築壘地域、2個炮兵旅又11個炮兵團、8個高射炮兵團

第5集團軍-司令中將克雷洛夫(Н.И.Крылов),轄1個步兵軍(3個步兵師)、4個炮兵團、1個高射炮兵團、1個自行火炮團

第33集團軍-司令中將戈爾多夫(В.Н.Гордов),轄4個步兵軍(13個步兵師及1個步兵旅)、2個炮兵師又3個炮兵旅又8個炮兵團、2個高射炮兵師(8個高射炮兵團)又3個高射炮兵團、2個坦克旅、3個自行火炮團

第49集團軍-司令中將格里什(И.Т.Гришин),轄3個步兵軍(8個步兵師)、1個築壘地域、1個炮兵旅又7個炮兵團、2個高射炮兵團

第10集團軍-司令中將波波夫(В.С.Попов),轄2個步兵軍(6個步兵師)又3個步兵師、1個炮兵旅又4個炮兵團、1個高射炮兵團

第39集團軍(1944年1月20日編入)-司令中將別爾扎林(Н.Э.Берзарин),轄1個近衛步兵軍3個近衛步兵師、1個步兵軍3個步兵師、5個炮兵團和2個高射炮兵團

空軍第1集團軍-司令空軍中將格羅莫夫(М.М.Громов),10個航空兵師和5個高射炮兵團

方面軍預備隊:2個步兵師、近衛坦克第2軍、突擊炮兵第5軍、近衛炮兵第4師、高射炮兵第48師又4個高射炮兵團等

近衛第10集團軍在12月份調往大盧基地區,編入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面軍

整個方面軍共有1個近衛步兵軍3個近衛步兵師、14個步兵軍42個步兵師、1個坦克軍又9個坦克旅及6個自行火炮團、45個炮兵團、22個高射炮兵團、10個航空兵師等。

蘇軍彈藥運輸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