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酒時的出酒率到底和啥有關?70歲大爺說出內幕,行家:真不簡單

2022-09-01     豆帝煮

原標題:釀酒時的出酒率到底和啥有關?70歲大爺說出內幕,行家:真不簡單

釀酒時的出酒率到底和啥有關?70歲大爺說出內幕,行家:真不簡單

現在生活條件變好了,無論大事還是小事,只要一群人聚在一起就會喝上白酒,然後進行暢聊。就像這次,小編和一群朋友去了鄉下遊玩,到了晚上吃晚飯的時候,就打開了一瓶白酒,開始喝了起來。

這個時候就有同行的人發出疑惑:同樣的酒,為什麼價格會有那麼大差別呢?這些酒在釀製的時候出酒率和什麼因素有關呢?這時,旁邊一位70歲的大爺解答了我們心中的疑惑。大爺以前是自己開酒廠的,所以對這方面有一定的了解,談到釀製白酒,他說了三點關於出酒率和用到的糧食的關係。

第一點:不同的糧食釀出來得到的酒的多少不一樣

酒的出酒率和釀製酒時的原料是有關的,現如今在原料這一塊使用高粱較多,品種不同,釀出的酒的量也是不一樣的而且原料並不止這一種,還有很多別的可以用來釀酒,像我們常見的就有小麥、大米,玉米之類的。

那我們怎麼來區分哪種原料用來釀酒時出酒率會高呢?大爺告訴我們原料中澱粉含量的多少決定了糧食的出酒多少,如果一種糧食所含有的澱粉量越高,用這種原料產出的酒也就會越多。據我們的了解高粱含有的澱粉量稍高一些,基本達到了70%左右呢!在其次的也還有小麥,它達到了65%,稍微差點的就是玉米了,它的澱粉含量只有25%左右。

第二點:不同酒麴在釀製白酒時,出酒的量不一樣

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酒麴種類有大曲、小曲和麩曲。這些酒麴用不同的糧食入曲,而且因為這些酒麴的不同釀製出來的酒的量也不同。一般都會在用到大麥或者小麥的時候選擇大麴酒入曲,用到高粱或者玉米的時候選擇小曲酒,不同的酒麴出酒量不同,第一種情況有40%,之後的情況55%。

這其中釀製時選取的溫度不一樣也會有影響,一般分為三種溫度,高溫、中溫和低溫,釀酒時那些細小微生物在低溫時活性會低很多,所以釀酒時選擇低溫的出酒率會是最高的。

第三點:氧氣的含量對釀酒很關鍵,把控好了產生的酒水才會好

我們都知道釀酒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發酵,那麼釀製酒的時候那些菌種基本上都是要在有氧的環境下才能大量產生的。因此,我們在釀製酒時需要讓空氣進去,不能夠在完全密封的環境下,不然就會由於菌種的量不夠而沒辦法釀製酒。當然空氣要有多少也是需要把控的,不宜過多也不宜過少,接下來針對空氣的量把控不同談談以下這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酒罈裡面氧氣不夠,如果做的是固態發酵,那麼我們會發現堆在一起的糧食溫度升的相對很慢,如果採用液態法釀製酒,我們會發現容器里只有少量冒泡。這兩種原因都是因為氧氣不夠,我們要補充適當的氧氣才能夠改善這種情況,讓酒的出酒率增加。

第二種情況:容器中氧的含量過多,導致菌種繁殖過多,使酒的發酵過度,這樣釀製出來的酒就沒辦法飲用了,因為會比較酸。因此氧的含量一定要適量,既不能多也不能少。現在就有大量的酒廠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而選擇用攪拌的方法,因為酒廠釀造酒是同一個很大的容器,如果只是普通的接觸到表面的原料,那麼裡面的一層就沒辦法和外面的空氣接觸到。

所以,酒廠的工人總會隔一段時間就將密封的容器打開,用上機器去攪拌,這樣一來就能夠很好的保證氧氣含量的充足,而平時不攪拌的時候,是將容器密封起來的,這樣一來,提供的環境就不會讓氧氣過多,造成釀製出來的酒就不會變得酸,而且每次攪拌放進去的空氣都足夠容器裡面的菌種去使用。所以用這個方法能夠很好的保證氧氣含量的適量。

以上三點和酒的出酒率有關,在平時釀酒時就需要很好的去注意這些點,我們的疑惑這位70歲的大爺很好的幫我們解決了。那麼說到酒就不得不提「王紹彬酒」,這款酒我們能夠直接從酒名知道它的來源,對酒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以酒養糟」就是他當時提出來的,憑藉著這一點對當時茅台鎮上所有做酒生意的人都產生了一定影響,人們親切的稱呼他為「茅台鋪路人」。而且茅台酒廠的第一人廠長也是他。

因此,在後世的不斷發展下,當地的人為了將他的精神和獨特的釀酒技藝傳承下去,將王紹彬當時還留下來的酒作為基礎,在其中混入5年的基酒,特意調製出了這款酒,這款酒的口感和當時王紹彬釀製的酒水相差無幾。大家要是好奇完全可以去試一試口感!

關於釀酒時的出酒率就說到這裡啦!歡迎大家下方評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2463c3b00867e811e364db6fa93c3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