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年羹堯,大多人的第一反應便是《甄嬛傳》中華妃的哥哥,一個赫赫有名的大將軍,雍正時期一度呼風喚雨的武將大臣。他的勢力有多大呢?看看華妃的張揚和跋扈就可以知道,她憑藉的不止是皇帝容易變換的恩寵,更多的還有家庭背後勢力的撐腰。可是被兩任皇帝如此賞識喜愛的一員大將,死後其妻子兒女卻依舊被雍正如此對待,也是讓人唏噓不已。
源於康熙之賞識
年羹堯為什麼如此受恩寵呢?視線還要從康熙時期開始。康熙時期,年羹堯因為頗有才識,屢屢升官,由此贏得了康熙帝的青眼,成為封疆大吏。面對康熙帝對他的恩寵,他並沒有恃寵而驕,反而說出「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的話,表達自己一定竭盡全力去報答君主的寵愛。到達四川後,他首先做出了表率,堅決做到了「甘心淡泊,以絕徇庇」,對君主的忠心耿耿和戰果纍纍讓康熙帝對他更加的信任和重用,同時也指派了更多的任務和機會給他。越來越多的機會和逐漸變多的權利讓他也有了機會參與了清朝最著名的歷史事件之一——「九龍奪嫡」。
雍正的初心——左膀右臂
在「九龍奪嫡」這一事件中,他選擇了站隊四皇子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帝。這一紛爭在很多電視劇中都出現過,比較經典的例如《步步驚心》或者《宮》等都是以「九龍奪嫡」為線在支撐劇情,其中慘烈自是不必多言。在那個朝堂上下勾心鬥角的巔峰時期,八阿哥胤禩的勢力也非常強大,所以年羹堯的這一站隊,不僅僅是胤禛的一大助力,也是為他的人生下了一步很大的險棋。
所幸最終四阿哥黨勝利,而年羹堯也因為紛爭之時的正確選擇和對雍正帝的特殊助力取得了雍正帝的信任和倚重,和雍正帝的舅舅隆科多一起成了雍正帝的左膀右臂。年羹堯在雍正帝坐穩皇位後,總攬西部一切事務,成為了雍正在西陲前線的親信代理人。後來年羹堯又平定了青海戰事,從此享譽朝野。雍正在寫給他奏摺的硃批中寫道:「爾之真情朕實鑒之,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並以他籌劃周詳、出奇制勝,晉升其為一等公,年羹堯之父也被封為一等公,外加太傅銜。還令其「傳達旨意,書寫上諭」。這個時候的他,威震西北,又可參與雲南政務,一時風光無兩。
雍正認為,擁有年羹堯這樣的封疆大臣是自己的幸運,國家倘若有了更多這樣的大將維護和平,必然繁榮昌盛。於是將其視為自己的「恩人」,並且當著年羹堯的面告訴了他。後來還嫌對其嘉獎不夠,告知天下人,對年羹堯的尊敬不止是自己,還應當累加到皇室後代子孫以及所有的百姓,否則就是有悖於皇命。此時的年羹堯,是被雍正寵幸的最高峰。可是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人在權利到達最高峰時也是一樣。也是這一時期的得意,讓他變得自傲自大,逐漸開始被雍正所忌恨以及防備。
一代大將的「隕落」
轉折點之一,便是年羹堯在從邊疆回京時坦然接受王公和百姓的跪拜,無數的流言蜚語使得雍正的帝王尊嚴被深深刺傷。這一次他一改往日硃諭中對年羹堯的盛讚。告知他,作為君王的臣子,想要得到成功的機會容易,但是成功卻很難;成功容易,守住這份功勞卻很難;守住這份功勞容易,從一而終卻是難。如果借著功勞而造成過失,則「必致此從來人情常有者」。
轉折點之二,是年羹堯犯了一個所有君王都絕對不允許的錯誤——結黨營私。他利用自己的權利,讓自己所保舉的人都成功被錄用。除此之外,還形成了一個在四川周邊以他為首的集團,儼然一個「王」。甚至做出了「異己者屏斥,趨赴者薦拔」的事情,這一事件可以說是他後期被雍正提出罪名時的最有力證據。轉折點之三,便是他填不滿的貪慾。雍正上位後,他憑藉著自己陪同雍正登基的名號以及在朝中的穩固地位,貪污受賄,已然沒有了康熙時期自己所堅守的清正廉潔。但在一個國家經歷了如此大的內爭後,雍正最看重的就是幫助百姓嚴懲貪官,充實國庫。所以這第三個轉折點可以說是年羹堯身敗名裂的導火索。
年羹堯死後,妻子兒女竟被雍正這般對待
在一系列轉折點和年羹堯的各種「作」之後,雍正終於受不了,決定將其一點點從高位拉下。先是駁回他的奏摺,後來將被他誣陷的蔡珽委以重用,讓他成為了對付年羹堯的一把利刃。最後在年羹堯的賀表中大做文章,說他「自恃己功,顯露不敬之意」,甚至直接對他在青海立下的戰功提出了否定。隨後,將他調到杭州並且命其交出撫遠大將軍印,又乘勝追擊將年羹堯的親信換下。到此為止,朝堂之上的眾人自然是看出年羹堯大勢已去,紛紛倒戈,揭發他的種種罪行和惡狀。
最終在雍正將其官職全部削去押解回京後,大臣們已經列舉了年羹堯有九十二項罪名。但他畢竟立過赫赫戰功,在百姓中有很大威望,所以雍正一直在糾結判處他什麼罪名才不會影響自己的賢君形象。正好此時京中來了一隻老虎,傷害了很多百姓,糟蹋了許多屋舍,後來被官兵合力扎死。雍正藉機將年羹堯和老虎聯繫起來,借上天的名義並且表達自己的不舍和法外開恩之後,賜其自殺。
年羹堯死後,雍正將其餘黨一網打盡,年羹堯一族也全被雍正革職充軍。而雍正對待其直系血親更是毫不手軟,妻子兒女皆被直接處死,只有長子後來倖存,後來年氏一族為了躲避災禍,將「年」姓改為「生」。這在最嚴重血親被流放的清朝可謂是最慘烈的判決。
一時的風光也不可以失去做人的分寸和初心,年羹堯便是失去了分寸,最終才導致引來殺生之禍,家破人亡。伴君如伴虎,做任何事情都切記,不忘初心,方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