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A股盤中跳躍了兩下,臨近尾盤終於沒了脾氣,逼近我們講的3000±50的下跌目標區間。 不過今天全球股市情況不佳的也並非只有A股,日經2%下跌,亂放核廢水讓日本投資人用腳投票,各國紛紛拒絕日本商品,可能日本下一個「失去的十年」正在醞釀中。
當然,從A股投資人角度,水產養殖當前走勢喜人,大湖股份三連板,國聯水產也從5塊多到7塊多。這些股票,之前都有過稍許提示,當時我還說,要關注內陸養殖和南海漁業養殖,無他原因,距離日本比較遠。
比如國聯水產的養殖場就在珠江流域,因為是廣東湛江的企業。當然,對於水產這波行情能夠持續多久,這個就很難預判,要看消費者的記憶力。
似乎又有聲音說買鹽股,這就有點無厘頭,這樂子過去都十多年了,普通人還這麼盲從嗎?又或者有人臆想出「搶鹽」?走了一圈,附近商超並沒有囤鹽人,大家都是有見識的,斷不會同樣的笑話鬧兩次,普通人也該變「精明」些。也不知道十多年前那個囤了13000斤鹽的武漢「囤鹽哥」怎麼樣了?能不能借著這輪機會賣掉存貨,不過食鹽保質期似乎只有3年,中國人平均每人每天吃12g,一年也不過9斤的消耗量,我說的是家庭,如果天天外面吃,家裡可以不用鹽。
除了水產和鹽,還有個板塊是核污染防治,這個概念的邏輯很好把握,但對業績的實質性影響並不確定,畢竟,日本倒太平洋里的廢水,誰也凈化不了。潛在可能性,是未來我國加強自身核電站的污染和安全建設,日本這次排放核廢水主要污染物是氚,從而產生一些機會。參考標的包括:華盛昌(核輻射檢測)、中電環保、中國廣核、建龍微納(核廢水放射性元素脫除專用分子篩)等等。
醫療板塊,通策醫療跌停,原因是業績不及預期。因為去年是疫情,所以大家對通策醫療業績不佳是能夠容忍的,而今年已經開放,所以營收同比增長只有3.38%就有點說不過去。至於業績不及預期的原因,通策醫療的說法是醫生支持蒲公英計劃,經常不在醫院。蒲公英計劃實際上是通策醫療的擴張計劃,分院設立,總部和當地醫生合作,當地醫生獲得銷售分成,總部派醫生門診。
而對於集采,通策醫療的說法是沒影響企業毛利率,並稱上半年種植牙顆數為23500顆,同比增長33.8%。不過,這些解釋可能還是略顯牽強,我預期有個潛在的原因,種植牙裡面醫保內的6000多,醫保外的1.5萬,而患者選擇醫保內種植牙的比重較高。而另一個問題,可能不是總院醫生外流,而是總院業務向「蒲公英計劃」的醫院分流,畢竟如果我家門口有了一家牙科醫院,沒必要跑省會去做手術。
牙科還有一個集采沒有落地,就是去年陝西發文正畸耗材集采,至今已經接近一年了,一點落地的消息都沒有,不清楚是取消了正畸集采,還是正畸集采情況不理想,就沒有公布集采結果,丑婆娘怕見公婆,既然那麼高調的宣布正畸集采,就要儘快推進,不能辦事虎頭蛇尾,雷聲大雨點小。因為正畸集采沒有落地,客戶都在觀望中,所以,正畸業務收入是下滑的,牙科與腫瘤不一樣,屬於改善型需求,可以延遲,所以中報不理想也是可以理解。
當然,上面那些問題也並非大問題,通策醫療真正的局限,其實在於地域,其大多數業績來自於浙江,而牙科全國都有需求,如何讓通策醫療走出浙江,到更廣闊的天地,是通策醫療會否有第二波崛起的關鍵。
除了牙科,今天愛爾眼科業績相當的好,但盤中一度大跌,根本原因是市場偏弱,業績利好不一定上漲,但不好則一定會跌。
板塊上,大金融和房地產又有抬頭。主要是政策利好推動。三部委推動落實購買首套房貸款「認房不用認貸」政策措施。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關於繼續實施銀行業金融機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不良債權以物抵債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希望在9月前穩定住樓市,出台更多直達病灶的政策。當然,我知道這也很難做到,但該做些嘗試。樓市的關鍵也不是漲跌,而是降低樓市槓桿,當前很多做法其實還是以槓桿替換槓桿,我認為這一次這種方式可能走不通了。
外媒傳聞會有降印花稅利好,作為股民不信謠言,不傳謠言,坐等利好就是了,反正現在股民都變精明了,不見兔子不撒鷹,坐等長期資金入場抄底就是了。
呂長順(凱恩斯) 證書編號:A0150619070003。【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買賣依據,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