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爵士學校對自然材料的充分利用
一進約翰爵士學校,滿樓道懸掛著的孩子們的大照片給我們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這些照片有集體活動的合影,有孩子的特寫鏡頭,每一幅特寫都捕捉了孩子細微的表情,或全神貫注地觀察蝸牛,或兩個小夥伴一起看書,或對著鏡頭會心地微笑,一下子拉近了與欣賞者的心理距離。集體合照也頗為新穎,老師和孩子們不是排成整齊的一排,而是每個人做著有趣的動作和表情。無論哪一種鏡頭,畫中人個個陽光、生動,頗具感染力。
走進幼兒班的門,我一下子被門廳里鬱鬱蔥蔥的綠蘿、籠子裡自由嬉戲的倉鼠、浴缸里游來游去的金魚和在飼養盒裡慢吞吞爬行的大蝸牛吸引了。仔細一看,魚缸下方有很多標記條,條子上寫著:「你的魚是什麼樣子的?」「你能把魚畫下來嗎?」「數一數有多少條魚?」 「所有的魚都一樣嗎?」……再抬頭,一位男教師正帶著幾個孩子觀察蝸牛,從他們專注的表情判斷,孩子們沉浸其中。再往裡走,更多的自然材料充斥著整個教室:鮮花、松塔、帶著皮的玉米棒、絲瓜瓤、貝殼、牛角、羽毛、樹枝、樹葉……隨處可見,就連一個沙盤裡也裝滿了刨花、木塊、石子、松塔和木棍。心中不由得慨嘆:有這樣的環境,自然觀察課,哪還是個問題?
在一張桌子上,我看到了孩子們用黃水仙和鬱金香花做畫後留下的痕跡,從滿桌子的顏料、沾滿顏料的花朵來看,孩子們是使用花朵蘸顏料來做拓印畫。觀察花朵和繪畫創作一併進行,是個蠻有意思的活動。
在這個班,我還看到了一面主題牆,上面寫著英文 「動物搖滾樂。牆上的圖畫和文字展示著活動的進程:「我們閱讀了《動物搖滾樂》的故事」、「你還記得故事裡都有哪些動物嗎」、「像鳥一樣拍打」、「像熊一樣搖擺」、「像象一樣跺腳」、「像蛇一樣滑行」、「像花豹一樣跳躍」、「用不同材質和結構的畫筆給動物塗色」、「孩子們模仿各種動物做了相應的動作」。能看出,這個主題是由《動物搖滾樂》這本書衍生出來的。看著,想著,不由得佩服,一本圖畫書,竟然能延伸出這麼豐富的活動,足見老師們對圖畫書的分析和研究多麼細緻入微。
喬治伊利爾特學校豐富的課程組織形式
喬治伊利爾特學校的課程組織形式,讓我從另一個側面領略了英國幼兒園課程的魅力。
校長先介紹了本校幼兒班的課程設置。她告訴我們,幼兒班的課程主要有數學、英語和森林學校。他主要介紹了森林學校的組織情況:森林學校,就是定期帶孩子去森林,體驗冒險,認識森林裡的生物和生態,體驗野外住宿的生活。從牆上一幅幅森林學校的照片看,森林學校課程的內容真的很豐富:孩子們全副武裝,穿著雨靴、登山服和反光背心,鑽樹洞、觀察樹木的季節變化、搭帳篷宿營……對於充滿好奇心的孩子而言,森林學校活動,值得期待。
喬治伊利爾特學校幼兒班的活動也是分組進行的。班裡三名老師每人帶一組孩子,分別進行戶外遊戲、閱讀故事和自製報紙活動。孩子們自己選擇參加哪個活動,各個組不限制人數,也不要求固定在某一個組,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隨時變換活動內容。在我們參觀期間,大部分孩子一直待在同一個區域中,小部分孩子則在戶外和閱讀區之間跑來跑去。
通過訪談我還了解到,在喬治伊利爾特學校,即使是持續時間較長的主題活動,也不要求所有孩子同時參加一個主題。確定主題之前,老師會先和孩子們一起交流「你喜歡什麼」,然後根據孩子的興趣點確定主題,如,恐龍。如果幾個孩子都喜歡恐龍,則組成一組,一起研究恐龍。如果別的孩子不喜歡恐龍,可以根據他們的愛好選擇別的主題進行研究。
整體來看,班級對孩子沒有太多的常規要求,做什麼、怎麼做、保持什麼姿勢,都由孩子自己決定。我甚至看到,有兩三個孩子一直在餐桌前吃水果,而且邊吃邊玩,絲毫沒有緊迫感。有個小女孩,大概不願意參加任何一種活動,於是就主動和我聊天。整個過程,沒有老師關注或干涉,那種感覺,很像孩子在家庭里的活動,自由、隨性,但卻井然有序,沒有喧譁,沒有吵鬧,看不到緊張、忙碌和焦慮,一切就這麼自然、平靜、不慌不忙。
聖約翰學校教孩子與動物相處
一進聖約翰學校,迎接我們的有校長、副校長,還有一隻黑色的狗狗。校長隆重介紹:這隻狗是專門教小朋友怎麼和動物友好相處的。據說,在每日入園期間,狗狗會到門口,迎接孩子們的到來。在我們參觀期間,這隻狗狗行動自由,它有時跟隨我們,有時到自己的沙發上休息。午餐準備好了以後,它也有些興奮,混在孩子們中間,向午餐供應處張望。讓我不由得想起在英國公園裡見到的情形:鴿子、烏鴉、天鵝、松鼠等動物,見了人不是躲避,而是趕緊跑過來和人親近。如何與動物相處,看來真的是一門課程。
除此之外,三所學校幼兒班的課程還有兩個共同點。第一,重視讀寫訓練。每個教室里都有豐富的讀寫訓練材料,牆面上也張貼著關於字母、音節、數字的卡片。第二,重視多元文化教育。英國是一個移民國家,一個班級有來自世界各國的孩子。班裡會開展豐富多彩的多元文化教育課程,如了解每一個成員都來自哪個國家;認識各個國家的國旗以及這個國家在世界地圖上的位置。校園裡,經常看到膚色不同的孩子摟抱在一起,膚色差異明顯,笑容卻同樣燦爛。
除了在校園內的考察,我從校外看到了英國幼兒園課程的另一個特點:重視公共課程資源的利用。大街上、博物館、公園、美術館,經常見到穿著校服參觀的學生。印象最深的是在美術館裡,在每一個展廳都能遇見來參觀的學生。他們或站或坐,在老師的引導下欣賞作品或者臨摹,那種感覺,看著都是一種享受。參觀後,有的老師會組織孩子們到紀念品商店選購紀念品,孩子們觀察著、比較著,有時還會小聲商量。同一個活動,不僅發展了孩子們的藝術欣賞和表達能力,而且學會了如何在公共場所保持安靜,如何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商品,以及認識和使用貨幣,可謂一舉多得。
在課程理念上,中英幾乎沒有差異,在實施層面,差異卻顯而易見。英國每個班25~30名幼兒,3名教師負責,從師幼比來看,也不比北京的幼兒園高到哪兒去,為什麼他們能做得那麼從容、淡定,我們卻緊張、忙碌,甚至焦慮?是因為英國採取小組教學的組織形式?還是教師基本功過硬?還是另有原因?這個問題,值得深入思考。
英倫雲小學通過線上整合優質英國小學資源,讓孩子在國內也能體驗正統英國小學課程和真實的課堂。更為孩子提供英語語言訓練、入學測試、申請和註冊、預約面試、參觀學校、辦理寄宿監護服務、體檢、簽證申請等一系列服務。如果您的孩子有相關的需要可以與我們取得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