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皮膚科門診,醫生經常遇到嵌甲的患者,這個疾病看起來問題不大,但是卻非常折磨人。「痛得很,走不了路。」28歲的林小姐嵌甲最近又發作了,她不得不穿著拖鞋,一瘸一拐地前往附近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區皮膚科就診。
在門診,羅迪青教授查看林小姐的病情,發現其右腳的踇趾和第二趾都出現了嵌甲,尤其是踇趾都明顯紅腫、出血,並有異味了,說明合併感染了。其實,這不是林小姐第一次有這個問題了。「第一次出現嵌甲,我就去修腳店進行趾甲修剪,忍著疼痛,將扎到肉里的部分趾甲摳出來。每搞一次,可以舒服三個月左右。之後反覆嵌甲,我又去修腳,越修腳,趾甲就越往裡面長,越往裡面長,我就修得越勤。」
羅迪青表示,修腳這種治療方法,只能臨時解決問題,因為等趾甲長長後,還是有可能繼續扎到肉里。並且這樣反覆修剪,會刺激甲溝組織增生、肥厚,趾甲更容易往肉里長,有時候還會合併感染。
那麼,如何才能徹底解決嵌甲呢?這要從嵌甲的形成說起。羅迪青教授表示, 嵌甲就是甲板側緣長入周圍的軟組織中,深入甲溝。可發生於多個腳趾,約95%的嵌甲發生在大拇指。我們發現,每位嵌甲患者的發病原因不一樣。比如林小姐由於遺傳的原因,趾甲弧度比較小,導致趾甲容易彎曲;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誘因就是穿鞋不當,當鞋子過小,尤其是穿高跟鞋容易把趾甲往肉里擠,特別是長期站立時,更容易發生嵌甲;此外,當修剪不當,比如剪趾甲時,修剪過短,以及將甲的遠端與側緣處過分修剪和修剪過深,這些都容易形成嵌甲。
所以,專家表示,要想徹底解決嵌甲或預防嵌甲的發生、發展,首先要養成良好的修甲習慣,避免修甲過短、過深;此外,避免甲外傷,同時穿比較寬鬆的鞋;青少年發育較快,腳的生長也快,應當及時更換過小的鞋子。
需要提醒的是,嵌甲合併甲溝炎的患者常常會到醫院去拔甲治療,把原來的趾甲拔掉,等新的趾甲長出來。羅迪青教授說,「部分較輕的患者可以長好,對甲板嵌入旁邊組織比較深的,多數會復發。我見過拔甲十多次,最後不得不做根治術來解決問題。可見,拔甲治療並不一定是根本解決之道,也不一定適合所有患者。」
羅迪青表示,在治療上,對早期嵌甲,應該及時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把趾甲留長一些,可以經常把趾甲往上扳,把軟組織往下壓,必要時,可以在趾甲下面塞一個小棉球。合併感染時,可以外塗抗生素藥膏。對一些甲板嵌入不是太深的患者,可以購買嵌甲矯治器自行處理。對於嚴重嵌甲,尤其是合併有甲溝炎的患者,控制感染後,多數需要手術治療。常用的根治方法是切除側旁甲板及長入軟組織內的甲刺或甲溝後,清理殘留甲床至骨面,甲板近端需要乾淨去除甲母質,這樣,才有可能根治嵌甲。
文| 記者 張華
圖| 受訪者提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08d43ecd3337f5358dd2676872cc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