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評|啟動「體重管理年」能否讓更多人減重有方

2024-06-27     北青網

「小胖墩」「節日胖」「假期肥」……這些健康風險,如何科學有效應對?記者6月26日從國家衛生健康委了解到,16個部門聯合啟動為期三年的「體重管理年」活動。自2024年起,力爭通過三年左右時間,實現一系列「小目標」——體重管理支持性環境廣泛建立,全民體重管理意識和技能顯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全民參與、人人受益的體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漸形成,部分人群體重異常狀況得以改善。

近年來,相關部門明顯加大了體重管理的力度。不僅《「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重要文件明確要減少超重和肥胖人口,而且各種細化措施也陸續推出,比如不久前《成人、兒童青少年肥胖食養指南》一經發布,「國家衛健委手把手教你科學減肥」衝上熱搜。目前啟動「體重管理年」活動,則將體重管理進一步具體化和常態化。

目前肥胖亂象十分普遍,很多人減肥不是為了健康,而是為了追求「瘦美」,因此不惜以損害健康的方式來達到目的,如吃減肥禁藥、違規施行吸脂術或神經阻斷術、參加沒有資質的減肥訓練營等,甚至吃蛔蟲卵或瀉藥,超適應症做切胃手術或斷肢增高手術等離奇減肥方法也時有耳聞。當前部分糖尿病藥品的減重適應證受到熱議,濫用降糖藥減肥現象因此變得日益嚴重。體重管理不能任由機構誤導和個人摸索,否則亂象持續難以治理,有必要將之上升到全國的高度來統一布局,通過科學的方式來替代盲目控制體重。

體重管理涉及的內容很多,需從多方面入手。尤其是,要為體重管理營造良好的軟硬體環境。比如,為了便於公眾「邁出腿」,就得建設更多運動場館;要讓公眾「管住嘴」,就得對食物攝入強化指導,比如很多飲料的糖和脂肪含量較高,卻普遍沒有分級標識來提醒消除,消費者僅僅因為喜歡喝飲料就能導致肥胖,不久前上海試行全國首個飲料「營養選擇」分級標識,這類做法值得推廣。

此外,體重管理還要增加技術含量,開發出更多減肥產品與服務。目前減肥藥品很少,不足以滿足多元化需求,導致減肥禁肥屢禁不止,糖尿病藥被過度追捧,應該強化減肥藥研發,讓民眾能夠通過藥品來輔助減肥。目前很多醫院開設了減肥門診,但這類門診數量太少,且減肥只是體重管理的一個部分,有必要將減肥門診升級為體重管理門診,並增加這類門診的數量,等等。

超重和肥胖人品增多日益的趨勢有待遏制,且超重和肥胖與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腦血管疾病等多種慢性病息息相關。因此,體重管理既是個人的事,也是一道公共衛生命題,既是為了追求美,更是為了促進健康。化解民眾在體重方面的錯誤認識,強化體重管理的技術研究和轉化應用,注重服務與產品開發並進行分類指導,幫助民眾化解各種不同的體重管理問題,才能用科學來替代盲目,讓民眾減肥有方,體重管理不再成為社會的一大困擾。

文/時本

圖源/視覺中國

編輯/王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0344d1f599c1818ce0761dd8e320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