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易
孩子一生要經歷的三種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
其中家庭教育永遠都是第一位的,家庭教育的好壞影響孩著子的未來發展。
孩子在學校所表現出的差異,與家庭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有人說,家庭是複印機,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家庭教育良好,孩子才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10年後最有出息的孩子,都出自這4種家庭。
1、夫妻恩愛的家庭
著名演員黃磊曾說:「窮養富養,都不如用愛養。」父母恩愛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每一個幸福家庭的背後,都有一對恩愛的父母,父母愛孩子,才能讓孩子擁有長久的幸福感,也會對未來充滿希望和期待。
家庭幸福,孩子才能心無旁騖,披荊斬棘。
父母相愛,孩子才能被愛包圍,自信生活。
美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曾經指出:
每一個孩子都有活力無比的『生命之火』,驅動著他們存活下來並不斷發展。
為人父母,最大的責任就是用愛和陪伴點燃孩子身上的生命之火。
每天面對恩愛和氣的父母,孩子心情會更放鬆,也更能接受來自父母們的教育。
反之,如果父母常常吵架,會讓孩子變得沒有安全感,父母在孩子眼中威嚴是有了,但是更多是恐懼而不是愛。
《少有人走的路》中說:「孩子會情不自禁地模仿父母,拷貝父母的處世方式,將它視為人生的標準和榜樣。」
簡而言之,孩子會從父母的相處方式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生活地幸福,那麼就必須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2、有學習氛圍的家庭
父母教育孩子最好方式,莫過於言傳身教。
如果父母愛學習,家裡有著良好的學習氛圍,那麼孩子也會受此影響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有人說「孩子的所有問題,百分之百是父母的問題」。很多父母會認為把孩子交給學校就完了,但忽略了教書的是老師,育人的卻是父母。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點一滴全部會進入孩子的潛意識。
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有出息的人,優秀的人,那麼就要讓家庭有學習氛圍,讓自己有學習習慣。
針對這個問題,演員黃磊為父母們樹立了好榜樣。
黃磊身兼教師演員等職業,他說工作再忙,也會堅持每天讀書,讀書是他的生活習慣。
而且除了要求自己之外,他也陪著女兒看書學習。久而久之,看書已經成了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黃磊曾說:女兒多多現在每天必須要讀書,早上起床後,晚上臨睡前,都會抱著書看。
美國花滑冠軍陳巍,他的母親不僅負責帶孩子往返於12個小時車程開外的俱樂部,每次上課時,這位媽媽都在一邊做筆記,之後再自己陪練。
反觀學校教育,老師不能保證你孩子良好的品行,給不了你孩子良好的習慣,也給不了你孩子讀書的興趣,這一切都需要家長的參與。
3、有規矩的家庭
有句話說得好: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但是很多父母卻在最該給孩子立規矩的年齡,選擇了和孩子做朋友。
若父母和孩子做朋友,一味順從,寵溺嬌慣孩子,男孩成了皇帝,女孩成了公主。
孩子從小不懂得尊重他人,對父母沒有敬畏意識,那他還能好好成長,還能在社會上立足?
若老師和孩子做朋友,什麼事情都包容孩子,沒有原則底線,課堂是不是要鬧翻了天,教學活動還怎麼進行,孩子還能在學校求得真知嗎?
比如對於孩子玩手機的問題,玩手機可以,但是要規定時間,時間一到,該停就停,讓孩子樹立規則意識,不能得寸進尺。
此外,父母也不能在孩子面前做低頭族,給與孩子更多陪伴,與孩子多溝通。
規則和界限感,是我們要著重幫孩子培養的,否則,孩子的成長道路會越走越偏。
4、懂得好好說話的家庭
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曾說:"家庭生活是我們學習情緒的第一個學校。"
家庭成員之間的說話方式,不僅影響著夫妻關係,還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在知乎上,有一個話題:
「父母爭吵對孩子有什麼影響?」評論直戳內心。
網友兔子說:小時候大半夜經常被父母的吵架聲驚醒,她們誰也不饒誰,我嚇的只能躲在被窩裡瑟瑟發抖,偷偷哭泣。
吵完了,天也亮了,然後全家迎來死氣沉沉的一天。
長大後,雖然我活潑外向討人喜歡,但父母多年的爭吵讓我極度恐婚,遇到喜歡的人,我寧願錯過,也沒有勇氣接受。
我一直在想,血濃於水的一家人,為什麼不能好好說話呢。
可在生活中,不能好好說話的家庭比比皆是。
父母情緒偏激,孩子一做錯事情就非打即罵,夫妻之間也常因為雞毛蒜皮的事情當著孩子的面吵起來。
對於孩子來說,沒有什麼比家庭和諧,父母恩愛更珍貴的了。
父母對孩子的說話方式過於偏激,不僅會讓孩子自尊心受到傷害,還會讓孩子形成粗暴的解決問題方式。
好好說話,決定了一個家的溫度,夫妻間相敬如賓相親相愛,有分歧選擇良性溝通而非大吵大鬧,這樣有愛的家庭氛圍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催化劑。
好好說話的家庭,才能培養出陽光自信的孩子。
一個有出息的孩子背後,一定有一對優秀的父母和一個溫暖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