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首相到囚徒,田中角榮的坎坷人生路

2021-01-08     枕貓

原標題:從日本首相到囚徒,田中角榮的坎坷人生路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雖然世人都認可人人平等的觀點,但無論古今中外,沒有家族勢力和背景的人,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必然要比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歷經更多的艱辛。

日本政壇就曾經出過一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傳奇首相,他出身寒微, 沒上過大學,成就一世英名卻又染有一身污名。

他就是日本戰後最富爭議性的首相之一——田中角榮。

在講究家族勢力和名校背景的日本政壇,他完全靠自己的打拚爬到首相的高位。僅僅當過兩年首相的田中角榮,以經濟建設為本,實施列島改造計劃,推動新幹線和高速公路建設,最成功地是實現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可謂政績斐然,絕對是創造了一個傳奇。

然而依然是這個田中角榮,成為戰後日本最大「商業賄賂案」的主犯,徹底推倒了日本政壇「金權醜聞」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

從人生巔峰的首相之位,滑落到人生最低端的囚徒之境,田中角榮人生落差之大,在日本政壇可能無人能出其右。

天生的政壇奇才

1918年5月4日,田中角榮出生在新瀉刈羽郡二田村一個農民家庭,父親以販牛為生,幼時家底尚算殷實。

但因為一次失敗的農業投資,家道開始中落,他上完小學後就因貧困而輟學,開始步入社會。而且他在兩歲時患病未能及時醫治,以至留下了口吃的毛病。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對他已不抱有太大的厚望,但是歷史是如此的弔詭,誰都沒有想到,這樣一個幾乎是處於社會底層的人會成為日本的首相,一個足以影響全日本的偉大人物,這一切都取決于田中角榮的個人性格和不懈努力。

他繼承了母親堅毅好勝、父親豪爽大方的性格,這成為他一生傳奇的先天稟賦。小時候他堅持通過練習唱歌來矯正口吃,不僅獲得了成功,而且還練就了口若懸河的演講本領,這在以後成為他吸引和發動選民的有力手段。

16歲時,田中角榮孤身一人闖蕩東京。先後做過學徒、送貨員、實習記者等工作。他一邊工作一邊學習,以堅韌的毅力拿到了土木科的畢業文憑。

田中角榮

23 歲時他遇到了33 歲的寡婦花子並與之結婚,婚後他開始經營建築和木材公司,憑藉著敢闖敢拼的勁頭,他的公司蒸蒸日上,在日本建築業創下赫赫聲名。

田中角榮不但在經濟和經營方面非常厲害,對政治更是表現出極高的天分。他參加了1946 年日本戰後的第一次大選,競選國會議員。

雖然由於經驗不足沒有成功,但他毫不氣餒,在第二年親自出馬,經過周密策劃,終於成功當選眾議員,隨後一路高歌猛進,在39歲時進入岸信介內閣任郵政大臣,成為日本歷史上最年輕的內閣大臣。

此後,他兩度出任池田內閣和佐藤內閣的大藏大臣,取得了極為出色的成績。

西方評論極驚訝地寫道,一個高小畢業生與一群東大優秀畢業生的對壘,高小畢業生完勝,簡直是不可思議。

1972 年7月,履歷紮實、羽翼豐滿的田中角榮就任日本自民黨總裁,並登上內閣總理大臣的權力巔峰,成為戰後日本最年輕的首相

田中角榮之所以能以庶民之身晉升到首相之位,主要原因是:

首先,真幹事,干實事,使他獲得了選民的擁戴。田中角榮認為「政治家靠的是實際成績」,才能獲得選民的信任和期望。他在1946年首次參加大選時,就承諾興修公共工程,並切實付諸行動。

到1952年時,作為他的政治目標提出的建設項目,只有3項沒有建成,特別是長岡鐵路的起死回生,使受益最大的三島郡從那時起就一直成為田中角榮固若磐石的選舉地盤和大票倉。當年大選,他的選票高居各候選人的首位。

以後每年的7月上旬到中旬,田中角榮都會派秘書去自己的選區,調查當地的民眾想法和利益訴求,由他的後援組織越山會進行審查後,再由他自己決定的陳情案例,基本都能列入第二年度的國家預算。

當地選民非常感激田中角榮,對他更是極為認可和推崇,這為他帶來了大量的選票。

田中角榮與秘書佐藤昭子

其次,積極為落後地區代言,並能夠站在「全國一盤棋」的高度推動立法解決貧困地區問題。田中角榮在政治生活中巧妙地利用了地區經濟發展的差別,始終強調政府應該重視落後地區的開發,而不應該一味從經濟效益來考慮基礎建設問題。

在從政期間,田中角榮直接和間接參與推動的法律達80餘部,內容全部都是關於國土開發和生活經濟改善的,涉及日本整體的經濟問題或者長遠的經濟發展,為戰後日本經濟復興和發展提供了原動力。

田中角榮的觀點和做法獲得了很多政治家和民眾的支持,這使他總能夠尋找到足夠的支持力量,進而在國會通過他提出的法案。

其三,田中角榮善於籠絡人心,與很多官僚建立和維持著良好的私人關係。田中角榮積極推進道路建設立法,被建設省的官僚視為恩人。他們認為正是因為田中角榮提出道路三法議案並使之獲得通過,日本道路能修得如此之好,「全是托他的福」,因而對於田中的要求,都儘量予以滿足。

大藏省也與此相似,田中角榮提出《機動車重量稅的設想》並在各方反對聲音很強的情況下,通過自己的能力使之通過,為國家增加稅收,「創造了財富」,因而在大藏省官僚中贏得了聲望。在獲得官僚好感和敬重的基礎上,逐漸確立了他對官僚的支配地位。

田中角榮一直保持著不循規蹈矩、講求實效、善於學習、不矯揉造作的平民風格。在首相任上,推出的 「日本列島改造論」的經濟建設大構想,徹底奠定了20世紀 70 年代以來日本經濟發展的政策基調。

田中角榮

芭蕾外交: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

田中角榮從政後,最初對中國的認識還受到日本保守陣營思想的影響,他曾經漫不經心地說:「在中國大陸上只有人和砂子」,顯然對中國既無感情,也不了解。

在1962年的時候,他還曾在攻擊日本社會黨的同時,表達了對社會主義中國的敵視。甚至直到1970年他任自民黨幹事長時,接受《朝日新聞》專訪時,他還一直在刻意迴避中日恢復邦交的問題,態度模稜兩可。

可以說,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田中角榮沒有形成固定的中國觀,他既非死硬反華分子,也不屬於了解並支持中國的親華派。

1971年7月15日,尼克森宣布即將訪問中國,這一波「尼克森衝擊」讓當時的佐滕政府手忙腳亂,自民黨內和國民中間開始出現新的潮流。這時的中國問題開始成為田中角榮政治日程的重要課題,他當時作為下任自民黨總裁最有力的競爭者之一,地位極為微妙。

尼克森訪華

田中角榮被人稱為能夠「輕易拋棄成見,根據形勢改變政策的尼克森型政治家。」認識到中國問題的重要性後,他在此時的策略是保持沉默,避免公開立場,在維持政治地位的同時又為未來改變立場預留迴旋空間。

當時自民黨內4位總裁候選人,三木武夫、大平正芳、中曾根康弘都贊成中日復交,但「田中直到最後,對於日中恢復邦交都不鬆口。」

直到1972年7月2日,田中、三木、大平三派就中國問題達成政策協議,該協議指出「將通過政府間交涉,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和平條約。」

田中角榮是一個能夠正視輿論、利用輿論來達成自己政治目標的人,當他意識到日本國內輿論已經傾向於日中邦交正常化後,他毅然決定付諸實際行動。

他一旦作出決定之後,就將之視為一項偉大的事業,全力以赴。

1972年7月10日,中國上海舞劇團受邀訪問日本,演出現代芭蕾舞劇《白毛女》。同一天,田中角榮在上任後的首次內閣會議上表示:中日兩國邦交正常化的時機已經成熟。

後來在歡迎酒會上,他派出時任日本通產大臣的中曾根康弘出席,這也傳遞出更加明確的政治信號。

當中國得悉後,立即回復了極為積極的友好信號。毛主席指示外交部門「要加緊」,周總理則指示要「向前」。

田中角榮訪華

8月5日,當田中角榮看完公明黨領導人帶回來的中方談判條件後,下定決心決定親自去北京。2天後在與內閣記者團座談時,他強調日本將斷絕與台灣的外交關係。

隨後日方進一步表明態度,出動包機送上海舞劇團由東京直飛上海,當作日本政府代表團訪華前的一次試航,這是戰後日中之間的第一次直飛,這就是中日建交歷史上的「芭蕾外交」。

9月25日,在當選首相84天後,田中角榮率領230人的龐大代表團到中國訪問,29日簽訂《中日聯合聲明》,實現與中國關係正常化,改變了長期「向美國一邊倒」的政策。

他成為戰後第一位訪問中國的日本首相,並與毛主席、周總理、鄧公等中國領導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田中角榮訪華獲得成功,雖然是兩國有識之士多年努力的成果,但田中角榮個人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主要是:

首先,在統一自民黨意見方面,得益於田中角榮高超的政治手腕。9月8日,自民黨總務會就中日關係正常化通過一個決議,要求考慮繼續與台灣的密切關係,這是自民黨內「台灣幫」意圖給田中角榮的談判附加前提條件,但田中角榮沒有受到影響。

並且他還採取靈活的戰略,通過發表共同聲明的方式來實現中日關係的正常化,這樣就繞開了國會的批准和承認。

其次,第一次在外交上邁開對美獨自自主的步伐,這得益於田中角榮的極大政治勇氣。戰後日本外交一直唯美國馬首是瞻,毫無獨立性,唯有在中日復交問題上,田中角榮作出決斷,決定在和台灣斷交的前提下進行中日之間的邦交正常化。

雖然受到了尼克森的批評以及基辛格的問責,但田中角寬鬆沒有亦步亦趨,毅然表現出了一定的獨立性。

其三,中日關係正常化交涉過程的順利進行,得益於田中角榮的極大的政治智慧。他只是就大問題指出方向,將具體事務全部託付給熟悉中日關係相關問題、真心並積極推動和中國改善關係的外相大平正芳。二人聯手解決中日問題,堪稱珠聯璧合。

「傳奇」被美國人打倒

正當田中角寬鬆開始意氣風發地實踐他的宏圖偉業時,卻遇上全球「石油危機」爆發,這使對外依賴極強的日本經濟陷入困境。國內物價暴漲,搶購、哄抬物價、炒賣地皮等違規行為瀰漫著整個日本。

全國已是陷入人心惶惶之時,一篇由評論家立花隆發表的題為《田中角榮研究——他的財源與人緣》的文章出籠,大肆揭露田中家族資產來路不明,男女關係混亂等內幕,點燃了民眾心中不滿的怒火。

內外交困之下,田中角榮只能黯然下台。但他依然雄心未滅,對接手爛攤子處於焦頭爛額狀態的三木內閣冷眼旁觀,暗暗為自己復出創造條件。

可是,意外總是令人防不勝防,一件足以改變一切的由美國人導演的洛克希德公司行賄醜聞向他襲來。被美國國會調查的洛克希德公司承認,為取得有關商業合同曾向日本政界幾個高官贈送了巨款。

「洛克希德案醜聞」猶如晴天霹靂,震撼了整個日本列島社會。各大媒體紛紛撰文忖度及大曝有關內幕,很多人控制不住激憤之情,大呼「自民黨下台」的口號,甚至還有人將該案比作「廣島第二核彈」爆炸。

田中角榮

與田中角榮敵對的三木內閣開始發力,日本眾議院正式「傳喚」美國國會中提及的人物,其中重點是田中角榮的「刎頸之交」、日本國際興業公司的負責人小佐野賢治。

日本國會還專門成立了洛克希德案調查委員會,三木親自寫信給福特總統,希望美國向日本提供相關材料。

此舉正中福特總統下懷,美國人對於田中角榮在雙方貿易中表現出的不服從態度不滿已久,想要給他以重重一擊,使他無法東山再起,於是3000頁的相關材料被運到日本。

日本政府按照線索接連逮捕了丸紅公司、國際興業公司和全日空公司數位董事和負責人14 人,最後,被逮捕的命運終於來到卸任首相田中角榮的頭上。

21天後,田中角榮花2億日元將自己保釋出來。其後他為自己進行了長達7年的辯護,經歷了184次庭審,創造了世界刑事審判史的一個奇蹟。終於在1983年10月12日上午,東京地方法院一審判決:田中有罪,判處5年徒刑,罰款5億日元。

日本洛克希德賄賂案敗露,前首相田中角榮被判刑

田中角榮律師團不服判決,提出上訴。然而被官司拖了十多年的田中角榮的身體卻已是江河日下,腦溢血、半身癱瘓、失去說話和下床活動能力等情況接踵而至。

1993年,田中角榮在日本最高法院作出維持原判的終審判決的2年前去世

「洛克希德案」不但改變了田中角榮的政治命運,給日本政壇帶來的影響也極為巨大,田中派逐漸淡出人們視野,自民黨內派系權力格局更是陷入不斷重組分化之中。

並且因為「金權政治」的大幕被不斷撕開,自民黨多年保持的清廉形象蕩然無存。

如果沒有發生這一商業賄賂案,田中角榮必將會戴著「庶民首相」的桂冠永載日本史冊,受世人景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rKI5nYBubk3rjNb37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