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武清區農村飲水提質增效工程正式通水,實現了農村24小時不間斷供水。武清622個村、60餘萬居民喝上放心好水。近日,《經濟日報》南水北調東中線通水五周年特別報道專版,報道了武清農村飲水提質增效工程。
農村飲水提質增效
皚皚白雪擋不住漢江水奔騰的腳步。它從天津王爾莊水庫湧出,進入管網,來到天津。11月30日,天津市武清區農村飲水提質增效工程通水儀式在南蔡村鎮城北引灤水廠舉行。飲水工程徹底結束了武清村民們喝含氟水的歷史。
2019年8月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引來奔騰千里的長江水湧入天津市武清區王慶坨水庫,如今它已經成為武清區60多萬村民的新水源。
天津武清區水務局水資源管理科科長劉方告訴記者:「新建的城北引灤水廠,一期每天供水12.5萬噸,同時新建的引江水廠每天將供水5萬噸。目前,各項工程已提前完成,並投入使用。各鎮村的水源切換工作也已基本完成。」
據了解,農村飲水提質增效工程是天津市武清區一號惠民工程,旨在解決全區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自2019年1月份正式啟動以來,工程總投資達到16.5億元,主要新建了城北水廠、京津科技谷水廠和王慶坨源水泵站,並鋪設了643公里輸配水管線,更新改造了37座配水廠機電設備、309個村供水管網。
目前,飲水工程已經提前一年完工,徹底解決了武清全域飲用水氟含量超標問題,實現了鄉村24小時不間斷供水,使全區622個村60餘萬居民隨時喝上安全、衛生、健康的放心水。本輪飲水提質增效工程的完成,標誌著武清區生活飲水管網完成全覆蓋,實現了與城區居民同水同源。
在新建的城北引灤水廠中控室里,項目經理王俊忠向記者介紹了生產流程。「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創新了工藝,增加了預臭氧、深度處理站等設施,並應用了生態環保新設計。」
通過預臭氧,可以殺死水中的有機物,延長水在管網中的貯存時間。深度處理站則通過活性炭來吸附,百分百提升水質,保障村民用水安全。原水調節池,採取全生態調節方式,採用生態護毯等國內先進工藝和環保技術,去除引江水輸送過程中帶來的雜質,也更適合北方人的口感。
「通過農村飲水提質增效工程,我們不僅解決了鄉村居民的安全用水難題,更緩解了地下水位下降帶來的地面沉降問題。」天津市武清區副區長徐繼珍說,用上了南水北調水之後,水源切換,武清區已經封存、封填地下井1000多座,同時配套實施水系連通工程,將結束抽取地下水灌溉的歷史。據介紹,未來武清區將壓采7000多眼地下井,總體將減少抽取1億立方米地下水,從而有效解決武清區地表沉降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