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商丘的劉女士爆料自己在去年9月被丈夫家暴,為了逃生她從二樓跳下,全身9處骨折,腰部脊髓損傷至雙下肢截癱,現在都得拄拐行走。
劉女士稱,丈夫此前對她也有過家暴行為,但她在丈夫道歉後選擇了原諒,自己共遭受過3次家暴,這次家暴更為嚴重,事發後丈夫一直被取保候審,經她曝光後才被執行羈押。
劉女士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後,卻被告知因男方不願離婚,今年7月14日第一次開庭後法院要求調解,法院的意見是男方如果不同意離婚,劉女士要求離婚,那意見不統一,並且認為家暴事實不確定,所以要等到下一次和刑事案件一起判決。
看到這裡,小編有些惱怒,被廣為傳閱的那個被家暴的視頻難道還不足以定性為家暴嗎?
別說嚴懲兇手了,連離婚都做不到,劉女士的絕望可想而知。
被家暴,悲哀是想離婚卻難於上青天。
現實生活中,還有更多的家庭暴力現象藏匿於當事人的沉默中,成為社會的隱痛。
家暴的不僅僅存在於夫妻之間,還有以這樣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家暴。
6月19日,一名中年男子不斷用拖鞋抽打病床上老人。
2019年11月網紅博主宇芽在微博發聲「我被家暴了」。
在我國,婚姻生活中曾遭受過配偶侮辱謾罵、毆打、限制人身自由等不同形式家庭暴力的女性占24.7%,此外男性、孩子、老人等同樣也可能是家暴的對象。
家暴常見現象——沉默!
被家暴?他為什麼打你?有的時候誰也不知道,有的時候是因為工作,有的時候是因為生活上的一些小事。
總之,被施暴者就是一個出氣筒,即使你什麼也沒幹,拳頭也會落在你的身上。
沒有人知道被家暴者有多絕望,我們經常說家暴只有零次和無數次的區別,無數的例子證明我們這句話是對的。
也許每次家暴以後,那個施暴者都會跪在地上扇自己耳光求自己原諒,每當這個時候你還會選擇相信並且原諒他,因為多數人認為,畢竟這個人是你自己選擇的,你有一個執念覺得ta不是這樣的人。
於是一次次原諒,一次次沉默,然後又一次次的暴力。
面對家暴——你為什麼不走?
面對家暴,這種「難以逃脫」的處境,一句「你為什麼不走」,在現實面前顯得輕飄飄毫不負責任。
就像本文開端說的那個事情,被家暴過三次,選擇了原諒,這一次是太恐懼了,所以選擇了不一樣的處理方式。
如此看來,一個長期在家庭暴力支配下的人不離開的原因,可能已經從心理原因變成了病理原因,從不能變成了不敢。
小編在學術平台中教資料庫上閱讀了很多關於「家暴」的文獻,感悟頗多。
被家暴的人選擇繼續下去,自身是一個原因,還有一種不離開的原因來自於外界的「勸阻」,當事人在拚命地努力逃脫婚姻的囚籠,而那些不明真相的親友,卻在一步步把她拉回去。
另外再加上相關部門的婚姻調解,想離婚簡直要過五關斬六將,中教資料庫小編認為,若調解部門能找到問題根源幫助解決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把家暴當成是一種家庭矛盾去解決,只能換回更殘酷的結果。
對於家暴家庭,到底需要自我提升、維護關係,還是需要自我保護、彼此遠離,其中都有專業的判斷和處理,後續的干預,也同樣是漫長之路。
不管如何,還是老生常談的那句話,面對家暴,果斷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