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社會正文 來源: 荊州日報 時間:2020-04-05 09:19
食用農產品上市附帶「身份證」,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更有保障。我市作為湖北省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的先行試點地區之一,開啟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新模式,蔬菜、水果、畜禽、禽蛋、養殖水產品等五類食用農產品將逐步實現「持證上市」。
每天,在江陵縣某農產品線上營銷公司的配送基地內,工作人員都會為打包的各類農副產品附上專屬的身份證明——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合格證上的內容包括產品名稱、重量、種植養殖生產者信息、開具日期、承諾事項等信息。這張合格證讓農產品的身份公開透明,一旦出了問題就可以追溯到底。
去年12月,農業農村部印發《全國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實施方案》。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按照相關部署安排和要求,迅速行動,大力推行,為疫情防控期間農產品穩產保供、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助力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過程中,市農業農村局將食用農產品生產主體、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列為試行主體,同時鼓勵小農戶參與試行。
據介紹,合格證重點要求試行主體做到,自檢或委託檢測合格,不使用禁限用農藥獸藥,不使用非法添加物,遵守農藥安全間隔期、獸藥休藥期規定,銷售的食用農產品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我市將「荊州味道」區域公用品牌與合格證相結合,統一合格證基本樣式。合格證分為手寫紙質版和電子機打版,手寫紙質版由市級監管機構統一印製發放,電子機打版在江陵縣有條件的生產主體中推廣試行,並逐步在全市推開。食用農產品生產經營者自行開具合格證,一式兩聯,一聯出具給交易對象,一聯留存兩年備查。
疫情期間,市農業農村局充分利用網絡媒體組織監管人員、執法人員、市場主體參加農安公益實訓講堂有關試行合格證制度的培訓課程。號召我市食用農產品保供給企業和基地,在整車外調、捐贈或集中配送時,主動開具食用農產品合格證。
據不完全統計,疫情期間,中心城區(含「菜籃子」工程項目區)共開具合格證299張,附帶合格證上市的農產品共計5190.31噸,附帶合格證捐贈農產品共計59.5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