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爸爸煮的粥,2歲寶寶發燒嘔吐不斷:食物里隱藏的危險要注意

2019-10-09     兜媽愛叨叨

家長們都知道,小孩子都喜歡用嘴來探索世界,什麼東西都往嘴裡塞。

因此對孩子吃的東西也是小心檢查,可有時候,一個小小的疏忽,就可能讓孩子在家長的眼皮底下出現問題。


前不久,東莞市的王先生,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他為了訓練孩子獨立吃飯的能力,從孩子1歲起,就讓他自己喝粥。

那天,王先生像往常一樣,用紅棗等食材煮粥,然後就上班去了,王太太盛了一碗粥,給孩子喝。

可就在當天晚上,孩子就開始發燒,第二天他說自己肚子疼,還有嘔吐的情況;於是王先生就給孩子吃了些感冒藥,孩子的體溫暫時恢復了正常。

但是在接下來的時間,孩子的發燒和嘔吐還時有發生,王先生帶著他去社區和醫院找醫生,卻始終沒有找到原因。


直到第三天,王先生擔心孩子身體,又去了大醫院拍片子,才發現孩子是腸穿孔,消化道內有異物,並且還有急性的瀰漫性腹膜炎。

要是再不做手術,可能就會出現中毒性休克,有生命危險了!

隨後,孩子被送進了手術室,在全身麻醉的情況下接受了手術,異物也被取出。

到底是什麼東西,對孩子造成了如此之大的傷害?

醫生取出異物之後,拿給王先生看,他一眼就看出,那是個棗核,兩頭尖尖的,就像牙籤一樣,想到這樣的東西在孩子的消化道里,真是十分後怕。


王先生說,他以前也聽說過給孩子喝紅棗煲的湯時,要小心喂食,卻沒有想到,這種看似遙遠的事情,就發生在自己身上。

但事實上,因為棗核引發的事故,還遠不止這一例。

之前,淮安市有個8歲大的男孩,也是在喝粥的時候,不慎將碗里的紅棗整顆吞下,之後出現了嚴重的腹痛。

到醫院一檢查,發現是棗核引發了穿孔,其尖銳的一端刺穿了腸壁,露出了5毫米的鋒芒。

經過一番手術,醫生切除了穿孔部位,才將棗核給取出。


很多人家裡都有煮粥放棗的習慣,但是這其中也存在著不小的安全隱患,最好先把棗核給去掉。

當心這些危險的果類食物


因為年幼的寶寶咀嚼能力差,有的還不會吐果核,因此在吃各種水果、乾果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安全,有些東西一定得當心。

1. 帶尖銳果核的食物

像棗子這樣的食物,含有尖銳的果核,要是被寶寶吞進肚子裡,不但難以消化,更可能刺穿粘膜,造成消化道穿孔等問題。

因此,在給孩子吃棗子等食物的時候,不管是用什麼方法做的,都要提醒他記得吐核,或者提前幫他把果核給去掉。

另外,不管是幼兒還是成人,都可能會遇到這種風險,萬一不幸遇到,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醫,取出異物。


2. 帶毒的果核

很多薔薇科植物(如蘋果、杏子、梨子等)的果核里,都包含一種名為氰苷的物質,這種物質會在胃酸、消化酶的作用下,產生有毒的氰化物,能引起嘔吐等症狀。

其中苦杏仁的毒性最大,《甄嬛傳》里的安陵容,就是吞食杏仁而自盡的,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一次性吃10枚苦杏仁,就可能引起中毒。

一兩顆果核中的氰苷含量較少,不太可能會引起健康問題,但對於孩子來說,還是能不吃就不吃,在孩子吃這類果實的時候,家長最好先把果核給去掉。


3. 體積較小的水果

像葡萄、龍眼、櫻桃等水果,體積較小,小孩子在咀嚼能力不完善的時候吃,有時候會把整個水果直接吞下去,導致氣管被卡住,引起窒息。

因為,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對於4歲之前的孩子,咀嚼能力都不怎麼好,家長應該先把這些食物切塊,給給孩子吃。

如果不幸遇到孩子氣管被卡住的情況,家長一定要知道海克里姆急救法,具體該怎麼做,可以查看兜媽之前的文章哦。


在給孩子吃水果時發生的意外,很多都和寶寶的咀嚼能力不完善,不懂得吐果核有關。

因此,鍛鍊好寶寶的咀嚼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

當寶寶6個月大時,就可以給他添加輔食了,家長除了要注意輔食的營養均衡以外,也要考慮到輔食的硬度,總給寶寶吃流食、各種糊,是無法鍛鍊咀嚼能力的。

另外,吃飯的時候,家長也可以主動在寶寶面前表演咀嚼和吞咽的動作,吸引寶寶來模仿家長的舉動,學習如何咀嚼。吞咽。

吐核對寶寶能力的要求比咀嚼還要高,因此對於3歲之前的寶寶,還是需要家長幫他去核,之後再教他如何吐核。


一枚小小的果核,也可能對孩子造成巨大的傷害,家長一定要注意這方面的事情,別嫌麻煩,提前去掉果核,減少很多隱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mLwtG0BMH2_cNUgRAF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