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不怕貓?可能是腦子裡進了「蟲子」

2020-01-18   科學網

剛地弓形蟲,這種微生物可以進入貓科動物的腸道進行繁殖。

它對齧齒動物能夠產生某種精神控制:一旦被這種寄生蟲感染了大腦,它們似乎就不再害怕貓,更容易成為捕食者的大餐。


但一項新研究認為,這種寄生蟲是讓小鼠更有探索的慾望,並減輕它們對任何捕食者的恐懼感。

剛地弓形蟲可以感染任何溫血(恆溫)脊椎動物,包括人類。

但是,它與貓的關係是特殊的。只有在貓科動物的腸道里,它才能進行有性繁殖,並發育為一種生命力頑強且具傳染性的形態——卵囊,它被排泄出後可感染更多的動物。

一些實驗室研究顯示,受感染的小鼠更喜歡探索貓的尿液。

但日內瓦大學寄生蟲學家Dominique Soldati-Favre的發現稍有不同。

她和同事讓被剛地弓形蟲感染的小鼠探索含有他們自身、山貓、狐狸、豚鼠(非捕食者)四種氣味的小室時,小鼠並沒有對山貓特別關注,它反而花了大部分的時間在探索豚鼠和狐狸的氣味。

研究小組將這一結果發表於1月14日的《細胞通訊》上。


該研究小組的研究顯示,這些被感染的小鼠願意冒險,未受感染的對照小鼠幾乎總是遠離的、裝有活體麻醉豚鼠的房間。

研究小組還發現,受感染的小鼠表現出更少的焦慮感。它們花了更多的時間待在開放且暴露的迷宮區域裡,這樣的環境對一般小鼠來說通常是具有威脅性的。

Soldati-Favre說:「這些被感染的小鼠不僅僅是對貓失去了恐懼感,而是更加放得開,什麼地方都敢去。」(許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