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有反詐這道牆,各類騙術都曝光,天上不會掉餡餅,貪財貪利必上當……」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水東鎮中心廣場,皖南皮影傳承人何澤華敲響鑼鼓,撥弄起箭杆。伴隨他鄉音俚語的說唱,幕窗後的影人「活」了起來,舉手投足間演繹起反電詐故事。
防範電詐皮影戲、包公普法折子戲,融入法律知識的羅城民歌……
近年來,安徽省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工作體制機制,充分挖掘歷史遺蹟、典故中的法治文化精華,鼓勵民間藝術家、非遺傳承人等創作一批具有濃郁地域特色、深受群眾歡迎的法治文化精品,法治文藝演出「好戲連台」,法治風光隨處可見,將「徽風皖韻」法治文化品牌越擦越亮。
法治「好戲」連番上演
何澤華是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皖南皮影戲第九代代表性傳承人。多年前,他在宣州區司法局指導下,將非遺文化與法治文化相互融合,在家鄉千年古鎮水東老街創辦「皖南皮影博物館」,以皖南皮影戲為載體,打造成宣州區法治文化創作基地。
針對農村老人贍養問題、酒後駕車、環境保護、用電安全等題材,何澤華和皖南皮影戲劇團創作編排了《四大廉臣》《開門太守》《贍養老人理應當》等一批優秀法治作品,利用皖南皮影戲這一當地群眾喜聞樂見的戲曲形式,藉助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表演,進行以案釋法,創造性開展「皮影說法」志願服務,受到群眾歡迎。
為增強法治宣傳的感染力、影響力,自2013年起,安徽省法宣辦聯合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等多家部門共同打造「法潤江淮共築美好安徽」法治作品大賽品牌,以賽促創,以獎帶建,鼓勵民間藝術家、非遺傳承人等積極創作,湧現出一大批彰顯徽風皖韻、思想性藝術性相統一的高品質法治文藝作品。在此基礎上,該省在全國較早建立起「優秀法治文化作品資料庫」,豐富了社會公眾學法用法資源。
隨著文化惠民工程的持續推動,各地「好戲」連番上演。
安慶市積極打造法治黃梅戲品牌,創作出《六尺巷》《普法之家》《黃梅聲聲唱普法》《李離伏劍》等50餘部法治黃梅戲作品,多部獲得國家級榮譽。合肥市深入挖掘包拯司法生涯經歷,打造「動漫+實景」普法專題片、包公普法折子戲、普法小包公漫畫等系列法治文化作品,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法治薰陶,讓法雨春風沁潤江淮兒女心田。
挖掘歷史典故精華
享譽千年的法家經典《淮南子》,在江淮地區群眾基礎深厚,其秩序意識、法律意識等內涵至今閃耀著思想的光輝。
淮南市充分挖掘《淮南子》傳統法律文化資源,設計出「豆娃」普法小使者形象,以項目化推進的模式,加速法治文化實體建設,打造「書雕館影」法治文化傳播平台,建成淮南市法治文化館,在市級法治文化公園建設水幕電影,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法治有機融合,開展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普法宣傳。
「如果你堅持不贍養父母,我就用法律武器幫助張大叔收回房子……」面對霸占房產卻不贍養父親的「張小天」,「管小潁」仗義出手,依據憲法規定,幫助張大叔維護了合法權益。
「管小潁」是潁上縣司法局、縣法宣辦、縣法律援助中心聯合打造的普法動漫劇《小潁說法》的主人公。Q版動漫人物「管小潁」和司法行政工作人員「司小妹」在劇中以案說法,普及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除普法動漫外,阜陽市還以管子法律文化為依託,打造「管小潁說法」普法品牌,成立安徽省管子研究會,編寫研究管子法律文化專題文集,建設「潁上縣管子法治文化公園」等彰顯管仲法律思想的實體陣地,生動展示管仲「法德同源」思想,推動管子法治文化品牌基本定型。
安徽各地充分挖掘歷史遺蹟、典故中的法治文化精華,根據時代精神加以轉化,加強研究闡發、公共普及、傳承運用,推動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創新發展,並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法治全媒體傳播體系,綜合運用「報、網、端、微、屏」等資源和平台,打造更多群眾喜愛、刷屏熱傳的作品,使優秀法律文化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傳承紅色法治基因
在合肥知名「網紅」打卡地——「合柴·1972」文創園對面,坐落著省法治宣傳教育基地。
據了解,該基地於2021年底正式建成啟用,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受眾群體廣泛,是全國建設較早的省級層面的法治宣傳教育館、展示館、體驗館。
「這些農民畫真不錯!」去年以來,跨年系列主題普法活動在安徽省法治宣傳教育基地拉開帷幕。布展期間,主辦方精心布置基地展館,引進池州的青陽農民畫、宣城的法治剪紙……這些帶有濃郁地方味的非遺法治文創作品吸引了參觀者的注意,也成了大家合影打卡的首選。
與此同時,大別山革命老區、革命舊址、紅色文化名人故居等地也建起了一批以紅色法治文化為主題的法治宣傳教育基地。
1931年5月成立的獨山蘇維埃革命法庭是鄂豫皖蘇區早期法庭中架構最為完整、立法最為完善、機制最為健全的司法機關。經過歷史原貌修復,這座三開兩進式徽派建築煥發新生,前廳圖文介紹、後進實景重現,「娓娓道來」法庭的誕生背景、組織架構、辦案流程,以及《森林辦法》等法律法規出台經過,讓法治文化與紅色文化相結合,「法」與「景」相融合。
《法治日報》記者了解到,安徽各地正在持續推動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提檔升級,把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按照相關要求,到2025年,全省基本實現每個縣(市、區)至少有一個法治文化公園(廣場),每個鄉鎮(街道)至少有一個普法大講堂,每個村(社區)至少有一個法治文化陣地,通過一系列舉措,著力打造「徽風皖韻」法治文化品牌,推動法治宣傳教育全面開花結果、落地生根。(本報記者 范天嬌 本報通訊員 光 聰)
稿件來源:2023年9月28日法治日報守法普法版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