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後期管理要紮實,七項優果措施抓緊做

2019-07-17   農業種植新技術

1、增加營養

加強後期肥料供應,彌補前期影響,對增大果個有顯著作用。8月上旬至9月中旬,越早越好,可土施硫酸鉀或磷酸二氫鉀每畝50~75千克,噴施磷酸二氫鉀300倍液。

2、疏枝摘帽

據調查,樹冠鬱閉現象普遍存在,主要是當年萌發的新梢沒有及時疏除,樹上部形成「帽子」擋光不透風,下部及內膛葉積累養分少,影響果個膨大,並易造成飢餓落葉和病害落葉,因此,必須及早疏除背上旺而無空間的新梢,最大限度地立體見光,製造積累養分,疏除後地下光斑達到20%,摘袋後達到30%,注意果台枝不摘不疏。

3、調控水分

做到旱澆澇排,保證果樹生長正常用水,特彆強調10月上旬至採收時土壤含水量不能太大,應適度乾旱,以利於蘋果上色。

4、防治小捲葉蛾

蘋果小捲葉蛾近幾年發生普遍,摘袋後啃食果皮,形成次果,要在三代幼蟲發生期的10月上旬摘袋前後進行噴藥防治,有效藥劑有農地樂、萬靈、桃小靈等。

5、噴洒稀土 

據試驗,10月1日蘋果上色前開始每隔7天連續噴2次500毫克/千克稀土,著色指數可提高20%~25%,全紅果率提高5%,含糖提高l%。

6、脫摘轉墊鋪 

摘葉、轉果、鋪反光膜是蘋果上色的有效措施,應大力推廣。脫袋最好在陰天或最高氣溫18℃以下時進行或向陽處分次解袋,脫袋後3天摘葉,摘葉後4~5天轉果,轉果後立即鋪反光膜,摘葉不超過30%。脫袋和轉果時對能磨傷的果,用一面有膠的0.3厘米厚、長寬各0.5厘米的泡膜,粘在枝果接觸處的枝上,即墊果,以防磨傷果皮。

7、適當晚采 

紅富士花後180天以上才可採收,採收最好分批進行,這樣不但能提高內在品質和促進上色,還能集中養分,增加留在樹上的小果個頭。(作者: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