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將士頭盔頂為啥有一個槍尖,有什麼用處?古人的智慧讓人嘆服

2022-01-20   生活給的溫暖

原標題:古代將士頭盔頂為啥有一個槍尖,有什麼用處?古人的智慧讓人嘆服

自盤庚遷殷至商朝滅亡,殷見證了共8代12位國王273年的統治,現今殷墟也極具考古意義,其先後出土了有字甲骨約15萬片,從而產生了「甲骨學」,另外世界上最早的金屬頭盔也是出土於殷墟的商朝銅盔,距今約有3000多年的歷史。

從最早的商朝銅盔到普遍裝飾有纓槍的清朝頭盔,頭盔有諸多變化,而且不管怎麼變,頭盔的頂部肯定不是光禿禿的,總是要突出一點,那古代武將頭盔為何有一個「槍尖」,到底幹啥用的?古人的智慧讓人折服。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我國自古便享有「禮儀之邦、衣冠上國」的美譽,古人們不僅特別重視東西的實用性,還特別重視東西的美觀,因此歷朝歷代都形成有它們特有的特色。

在戰國時期,頭盔上面則出現了馬的裝飾,騎兵在商朝時期就已經出現,春秋時期則有了千騎的作戰記錄,戰國時期,趙國為了對付騎兵強盛的諸侯國以及北方游牧民族,因此大力發展騎兵。

頭盔上的「馬」一是反映了騎兵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北方地區的將士因「馬」而感到自豪。

隋、唐、五代時期,頭盔受胡風和佛文化影響,宋代時期就出現了笠形盔,上有紅纓,清朝時期,頭盔最為明顯的就是它的高度,頭盔上的纓槍越來越高,此時頭盔不僅能夠保護武將的腦袋,而且還將頭盔的用處發揮到了最大。

用處之一:頭盔上的「槍尖」可做支架

行軍萬里,出兵打仗,不可能隨時隨地帶著餐具的,而頭盔也可以裝不少東西,將士們舟車勞頓,就可以就地取材,將頭盔當成鍋使用,盛水、盛食物等,並且將頭盔倒立過來,盔上的槍尖插入土中,然後在下面點火,燒水煮飯也是可以的。

用處之二:纓槍能讓將軍更快分辨士兵的狀態

士氣昂揚的時候,士兵們頭盔上的紅纓就會隨風飄揚,如果士氣頹靡不振,那麼紅纓就會低垂,另外士兵們也可通過紅纓了解到局勢,隨機應變,士氣高漲時向前進攻,頹靡不振就不輕舉妄動,等待指令,另外頭盔上的裝飾物也可讓士兵以及將軍分辨敵方、友方。

用處之三:緩衝保護結構

金屬頭盔雖能很好的保護頭部,同時對腦部也存在有威脅,如果兵器直接擊向了頭盔的盔體,就算沒有掉腦袋,也得腦震盪,於是突出的槍尖便可緩衝敵人的力道,更有效的保護了自己的腦袋。

用處之四:頭盔上的纓槍是備用武器

長槍是最為常見的武器,普通士兵必備,但不可能每支長槍的槍桿都是金屬做的,基本是木材,那麼也就容易砍斷,失去了前面的金屬槍尖,長槍的威力也就減少了許多,在這個時候,士兵便摘下頭盔上的槍尖,然後套入木桿中,就仍然是完整的長槍,繼續戰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