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陳果老師的一句話:「交朋友是因為愛他。愛他,就不要給他製造麻煩,就不要讓他為自己多操心。」
還年輕的時候,我總是想,若是麻煩某個高人,人家拉一把,就能翻身了。
當然,也麻煩過很多人,但是成功的機率不高,多半是石沉大海。
隨著年紀的增長,自己也有了一定的成就,也有親戚朋友來麻煩自己,忽然覺得是「煩不勝煩」。
慢慢領悟了一個道理,親戚朋友關係再好,也不要彼此麻煩。
01
太麻煩的關係,多半不會長久。
明朝文人徐文長,官場不得意,於是縱情山水。
有一次,他在朋友家住了幾日,因為外面陰雨不斷,走不得遠路。
就在他猶豫要不要離開時,看到桌上有一張留言條:「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留不留?」答案不確定,但是討嫌的氣氛,肯定是有了。
戰國時的莊子和惠子,他們是好友,還常常辯論。
他們在濠梁遊玩時,因為一條魚而產生了哲理。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爭論之後,兩個人的感情越發好了。
惠子去了梁國做宰相,莊子打算去拜訪。
街頭有謠言,說莊子要代替惠子,登上宰相的位置。
惠子為了保住位置,派人圍捕莊子。
莊子東躲西藏,三天之後才見到惠子。
莊子生氣地說:「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沒想到,圍著利益轉動的人,是無法做朋友的。
惠子出行,身後有很多衛隊,莊子見了,嚇得丟掉手裡的魚,躲起來。
現實生活中的麻煩,遠遠不是做客、爭論、爭奪位置的麻煩,還有借錢、共事、前程安排、社交圈子、微信聊天......麻煩多如牛毛。
最麻煩的事情,應該是「談錢」吧。
親戚朋友找你借錢,或者讓你投資,不答應就破壞了面子,答應下來,就破壞 自己的生活規律。
我的一位鄰居,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借了很多親戚的錢,用來開墾果園,但是虧本了。
親戚朋友都來討債,鄰居不得不把房子賣了,還了一部分。然後把聯繫方式換了,去了外地生活。
有人說他賴帳,有人說他是走投無路了。
當鄰居再次出現,已經是小老闆了,那些要債的人,反而不急了,還想去鄰居的小工廠打工呢。
富蘭克林說過:「倘若人能夠完成他所希望的一半,那麼,他的麻煩也將加倍。」
任何時候,對別人抱有幻想,那麼自己的麻煩就來了。求人,也許是得不償失;也許是石沉大海,自己卻念念不忘。
被人求幫忙,也許是費盡周折去成全,也許是拒絕之後,自己怪不好意思;也許是借出去的錢,收不回來了。
人這一生,需要添磚加瓦,但是真的很討厭「添麻煩」。
02
和親戚朋友走散,說明你開始成熟了。
現實主義作家顯克微支說:「人生太短促,不要費工夫去找麻煩。」
人生的長度是有限的,麻煩多了,自由就少了;煩躁多了,快樂就少了;人情多了,困惑也多了,輕鬆不見了。
因而,聰明的人,讓走散的人走散,讓遇見的人遇見。
努力過自己的日子,也不妨礙別人過日子。
在知乎上,網友「大猛」說,他在老家徐州住的時候,鄰居家有一位女孩。
兩個人玩得來,還一起成長。
後來,女孩家欠了很多錢,房子賣了,去了連雲港生活。
臨別那天,女孩怕債主發現自己,就發信息,讓大猛打開家的後門,好好聊一聊。
可是大猛沒有及時看信息,錯過了再見的機會。
調取監控,大猛發現女孩在後門徘徊很久,無奈地衝著監控揮手......隔著視頻,都能發現女孩的失落。
多年後,大猛再次聯繫到女孩,想要敘敘舊。
女孩回復:「照顧好嫂子、孩子,我也結婚了......」
所有的恩怨,原來早已煙消雲散,相見不如懷念。
我們都很擔心,一次錯過,就是一輩子。每一次告別,都用心 一些;每一次擁抱,都久一點,要把真情留住。
可是我們卻永遠都留不住時光——綠了芭蕉,又紅了櫻桃。
年年歲歲有春天,但是此春,非彼春。
哲學家莊子說:「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當你和親友走散後,你才能真正獨行,勇敢地做自己。
當你不再去依靠誰的時候,你真的已經很強大了,起碼有一顆強大的心。
再說了,不去麻煩別人,是每個中年人應有的自覺。
人到中年,大家都難,你給人添麻煩,總是於心不忍的。似乎是在強人所難。
願意幫你的人,自然會幫你,是舉手之勞。刻意幫你的,多半是圖什麼利益,不是單純地麻煩你。
成年人的告別,連招呼都沒有一個,習慣了就釋然了。
03
什麼樣子的關係,才最好?
就像作家亦舒說的:「我最崇拜的人,是我自己,只有我才會幫自己翻過一山又一山,克服一次又一次難關。」
把自己照顧 好,不要去麻煩人,親戚朋友才會對你放心,那是另一種「彼此關愛」。
拒絕親戚朋友給你的麻煩,一時半會,對方會難過,但也會慢慢獨立,從此學會自我堅強。
如果你很有能耐,那還可以這樣——在親友落難的時候,走近一點;在親友幸福的時候,走遠一點。
往前走吧,一邊遇見一邊再見。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