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31日晚,巴黎奧運會女子自由式小輪車決賽,中國選手鄧雅文以高難度的精彩表現拿到全場最高的92.60分,一舉奪得冠軍。這也是中國自由式小輪車項目的首枚奧運金牌。另一名中國選手孫佳琪在決賽中兩次摔車,但她還是繼續完賽,完成自己的奧運首秀,贏得觀眾的掌聲。
自由式小輪車在東京奧運會上首次進入奧運大家庭,但當時中國隊並未獲得參賽資格。巴黎奧運會,首登奧運舞台的中國自由式小輪車隊滿額參賽,爭取得突破。
鄧雅文在比賽中
2017年,自由式小輪車進入東京奧運會的競賽項目。當時12歲的鄧雅文差點進了四川省田徑隊,正在跨界選材的小輪車教練也發來邀請。鄧雅文說:「就在我準備收拾東西去標槍隊的時候,家裡打電話,說讓我去成都練小輪車。」
鄧雅文記得自己3歲時,正值北京奧運會舉辦,從奶奶的收音機里每天都能聽到《北京歡迎你》。9年後,當原本的極限運動入奧,也點燃了鄧雅文的奧運夢想。
孫佳琪在比賽中
20歲的孫佳琪從河南省漯河市體育運動學校的一名學生,到省田逕自行車運動中心的小輪車選手,再到如今的奧運選手,她用自己的堅持和毅力證明了「天道酬勤」的真諦。
兩位中國選手年齡相仿,風格迥異,有著各自的高難度「絕招」。2023年的世界盃巴中站,鄧雅文以一連串高難度動作,技驚四座,一舉奪冠。孫佳琪則是2022年世界盃澳大利亞黃金海岸站冠軍。
自由式小輪車中國國家隊技術顧問陳浩告訴記者,「小輪車比賽中,車手需要利用道具和障礙完成多種技巧動作,比如後空翻加三圈轉把過拋台、超遠距離跨道具穿越加『神龍擺尾』等。小輪車項目能夠充分展現個人的創意和風格,所以也是觀賞性極強的極限運動。」
自由式小輪車賽場
自由式小輪車項目在歐美國家有著深厚的基礎和文化底蘊,在中國起步較晚。中國女子選手的崛起,與外籍教練、委內瑞拉人丹尼爾·德爾斯密不可分。這位自由式小輪車傳奇巨星,不僅帶來最新的訓練理念和方法,也帶來了對小輪車文化的理解,讓含蓄的東方女孩在比拼難度的同時,充分展現各自的創意和風格。
欄目主編:陳華
本文作者:秦東穎
圖片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