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何又是第三方?
近日,山西和陝西西安各有一家第三方機構監測造假,均被判處罰金20萬元、沒收違法所得,兩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技術負責人、實驗室負責人等9人獲刑。案件由生態環境部會同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實施掛牌督辦,產生了較強的震懾效果。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最新數據顯示,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中,民營機構占比已達63.47%,其發展勢頭不容小覷。過去,這一領域多由國有機構主導,但隨著檢驗檢測業務的爆髮式增長,加之政策的優化與市場的完善,越來越多的私營企業開始進入這一行業,滿足了市場發展需要,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如何保持服務質量,成為擺在眾多民營檢驗檢測機構面前的重大問題。受利益驅使,一些第三方機構不擇手段,進行惡性競爭,不顧監測規範,數據弄虛作假,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在發展過程中出現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筆者認為根源無非兩點:一是內因,很多檢驗檢測機構存在先天不足,甚至有的機構認證、許可時的大型儀器設備是借來的,缺少技術骨幹,人員的流動性強,檢驗檢測能力自成立之日起就存在短板。二是外部營商環境不佳,由於行業自律不夠,惡意低價競爭的現象屢見不鮮,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鑒於監測數據造假已經嚴重損害行業形象,降低了檢驗檢測工作的權威和公信力,並干擾了行政管理和執法工作,危害了群眾利益,應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採取果斷措施整頓市場,築牢質量根基。
今年8月,市場監管總局、公安部、生態環境部等5部門聯合下發《檢驗檢測領域綜合治理行動方案》,為整治造假亂象提供了豐富的工具箱。為落實這一方案,筆者認為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首先
落實檢驗檢測機構經營主體責任。堅持「誰出證(數)、誰負責」原則,從嚴從重懲處故意出具不實、虛假報告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該撤銷、吊銷相關資質的,堅決依法依規撤銷、吊銷,涉嫌犯罪的,堅決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是治本之策,只有檢驗檢測機構的最高管理者、技術負責人和報告授權簽字人等關鍵崗位人員認識端正,正確履職,後續工作才不會走上歪路。
其次
守住許可評審環節。對違規收受禮品、禮金或接受宴請等行為,真正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公開通報、終身禁用,這樣才能把牢許可關,將劣幣驅逐出市場。
第三
優化發展環境。包括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監測領域的政策法規與標準體系;不得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提升收費的規範性和透明度,嚴禁以虛假、不實檢驗行為降低經營成本;抵制惡意低價競爭、無序競爭行為;推動檢驗檢測結果互認互信等。
最後
加強監督執法工作。完善部門間的線索通報、風險交流、聯合執法等工作機制,精準治理薄弱環節,及時堵塞制度管理漏洞;打擊替檢代檢、未經檢測出報告、篡改檢測數據等具體的違法違規行為;延伸檢查質量不合格、預置接口以便篡改數據的監測設備生產廠家;探索建立「吹哨人」、內部舉報人制度,鼓勵同行業監督等。
監測數據失真,行政管理工作就無法精準聚焦問題,加強對第三方機構的治理刻不容緩。只要多部門堅定立場,聯合出擊,以「零容忍」態度嚴懲重罰違法犯罪分子,心存僥倖者必將無處遁形,行業發展也能步入正軌。對於第三方機構來說,也應儘早意識到,放鬆對數據質量的管理,無異於自毀前程。只有堅守法律底線,提升服務能力,才能讓企業做大做強,走得更遠。
來源丨中國環境報
作者丨胡桓平
編輯丨曹志遠
校對丨張 婷
審核丨文 萍
往期推薦
接力未來,開啟新篇!省生態環境廳團員青年代表大會順利召開
省生態環境廳「四不兩直」赴益陽檢查,查獲嚴重違法行為8條
好消息!下月起報銷不用列印火車票了
天涼秋意濃!最高氣溫普遍降至20℃以下
感謝您閱讀到這裡
點擊右下角「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