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經是華北地區最大的地下開採的礦山,經歷了初創時期、日侵時期、國營時期的發展,在自身基礎上又孕育了宣鋼,為新中國的鋼鐵事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它就是百年老礦龍煙鐵礦。
龍煙鐵礦一帶早在遼、金時期就有采、冶鐵礦的遺蹟。1914年北洋政府農商部礦政司顧問安德森、米斯托(瑞典人)等人在龍關,龐家堡,煙筒山勘察發現「宣龍式」赤鐵礦床。卓宏謀主編的《龍煙鐵礦之調查》一書中稱:龍煙鐵礦礦層之厚,礦質之佳,亦足為世界太古紀以後水成鐵礦中之罕見者,推龍煙為首創,而腎狀,鮞狀礦並生,亦為其它礦所未有。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鋼鐵奇缺,價格大漲,鋼鐵業成為中國最賺錢的生意,開鐵礦比開金礦更具誘惑力,這讓北洋軍閥政府的幕僚們眼前一亮。1919年3月19日,北洋政府國務院批准龍煙鐵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年,龍煙公司在石景山東麓徵購了1300畝土地作為石景山煉廠的廠區,共花費58000多銀元,成立龍煙鐵礦股份公司石景山煉鐵廠(今首鋼前身)。
1919年龍煙鐵礦石景山煉鋼廠
但是,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鋼鐵的需求下降,價格不及戰時的十分之一,龍煙鐵礦效益低迷。與此同時,北洋軍閥政權風雨飄搖和最後垮台,使得龍煙鐵礦最終由慘澹經營變為停建停產。
1928年8月,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接管龍煙鐵礦公司,並更名為農礦部龍煙礦務局,但一直沒有正式生產。1934年再度開採,因不斷內亂而停頓,採礦約6萬噸。
日本人對龍煙鐵礦窺伺已久,早在1914年就搜集到龍關鐵礦的情報,不僅拿到了礦石標本,還特派專員前往龍關勘察。1922年日本人趁龍煙要求貸款之機,提出苛刻條件,妄圖一舉控制龍煙。1928年日本駐張北領事山崎誠一郎致函察哈爾政府,蠻橫地要求將龍煙一切財產、代表者姓名住址等情況告知。
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爆發後,日本侵占龍煙鐵礦公司,並將龍煙鐵礦公司改名為龍煙鐵礦株式會社,將石景山煉鐵廠改名為石景山制鐵所,各自獨立經營,從此龍煙鐵礦公司與石景山煉鐵廠分開,日本開始了對龍煙鐵礦公司八年的瘋狂掠奪與奴役。
日寇侵華期間,先後在龍煙礦區和宣化建立機械廠、炸藥廠、冶煉廠,掠奪開採礦石373萬噸,有的就地冶煉,有的運回日本,為其侵華戰爭提供了大量鋼鐵。與此同時,日寇還對礦工進行了滅絕人性的摧殘。
日軍侵占的龍煙鐵礦的一處辦公地址
1941年12月8日,日寇發動了太平洋戰爭,對鐵礦砂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日本鬼子想出了一種「大增產」的辦法,給礦工帶來了更大的災難。日寇就是利用有限的時間,不顧礦工死活,突擊採礦,加緊掠奪鐵礦資源,因這裡的礦石呈紅色,又被稱為「緊紅」。在「緊紅」日子裡,每個礦工連續工作十七八個鐘頭不准出坑,否則將被活活打死。
八年間,日寇共掠奪礦石三百萬噸,奪去了2700多名勞苦礦工的生命。「萬人坑」、「肉丘墳」就是血腥歷史的見證。
1948年12月7日宣化第二次解放,龍煙鐵礦由察哈爾人民政府接管。1949年2月華北人民政府接管龍煙鐵礦和下屬四廠一礦,1949年7月礦山、氧氣廠恢復生產。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對龍煙鐵礦進行了詳細的地質勘測,確定這裡礦石類型為赤鐵礦、菱鐵礦、磁鐵礦。礦層的厚度和儲量豐富國內罕見。1950年6月龍煙鐵礦由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直接領導。1950-1962年馬萬水小組14次創造全國黑色金屬礦山獨頭巷掘進紀錄、冶金部在全國冶金企業推廣馬萬水小組的先進經驗。
馬萬水
1964年4月冶金工業部決定將龍煙鋼鐵公司撤銷,龍煙鐵礦獨立經營,第一煉鐵廠、焦化廠、運輸部、氧氣廠四廠合併成立宣化鐵廠獨立經營,機械廠獨立經營,由冶金部領導。1970年11月二次組建成立宣化鋼鐵公司,隸屬河北省領導。
1989年12月18日1260立方米高爐建成投產,從此宣鋼進入百萬噸鋼鐵企業行列。
龍煙鐵礦三八掘進隊成立時合影
2005年10月24日1800立方米高爐點火開爐。高爐投產後宣鋼年產量可達到138.6萬噸,為形成鐵、鋼、材各500萬噸的綜合產能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2008年6月河北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建,宣鋼成為其子公司。同時成立河北鋼鐵集團礦業公司,經營河北鋼鐵集團所屬鐵礦。之後,將宣鋼龍煙礦山公司劃入河北鋼鐵集團礦業公司。
在新的歷史時期,龍煙鐵礦以新的姿態繼續為我國的鋼鐵事業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