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小侄女來家裡玩,未滿月的兒子遭暴打,被溺愛的孩子有多可怕

2019-12-07     小C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我們都知道,因為孩子對世界的認知不深。所以他們很容易就會犯錯,而如何糾正孩子的攻擊行為,就需要父母的教育。有的家長十分溺愛孩子以至於縱容孩子的錯誤行為,事實上是對孩子的傷害。

案例

張女士的親戚因為工作上的事情沒辦法照顧孩子,所以就將孩子託付給張女士。為了給小侄女和自己的孩子做午飯,所以張女士就將未滿月的兒子託付給4歲的小侄女照看,想著市場就在家樓下所以就出門買菜。

不曾想,張女士回家後,卻看到自己的兒子滿臉瘀傷。張女士急忙帶孩子到醫院檢查,所幸孩子只是受了點外傷沒有其他大礙。

過後張女士查看了家裡的監控,看到監控中4歲的小侄女在自己離開後不知道因為什麼事情,居然不停地毆打未滿月的兒子。張女士看完後十分痛心,但卻只能忍氣吞聲。

而後張女士在寶媽道出了自己忍氣吞聲的原因,原來張女士的大女兒以前也經常被侄女打,而因為張女士要求孩子跑或者打回去,侄女的奶奶因為溺愛孩子,居然不分青紅皂白把張女士的父母找來。

溺愛對孩子的孩子影響是十分不利的,如果家長無止境的溺愛孩子,會產生什麼樣的危害?家長又改如何正確的去愛孩子呢?

分析

溺愛孩子的危害

1)缺乏感恩和獨立精神

被溺愛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的要求都會被家長們滿足。所以久而久之的孩子會認為這些都是他應得的,導致孩子不懂得去感恩。嚴重的還會導致孩子養成不珍惜事物,只追求物質享受,一味地依靠父母,不會自己去奮鬥。

2)散失責任感

很多的家長沒有對孩子過於溺愛,所以即使孩子做錯了事情。家長以為只會一味的以孩子小,比較任性為藉口進行偏袒。而這種縱容會導致孩子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久而久之的,這種思想就會深入孩子的內心。孩子就會散失明辨是非的能力,無法主動承擔起錯誤,缺乏責任感。

3)以自我為中心

孩子從小都被父母過度的寵愛,全家人都以他為中心。慢慢的孩子也會將自己放在首位,很少去顧及別人。這類孩子往往是目中無人,無視規矩的。他們常常是以自我為中心,甚至要求所有人都要圍著他轉。

家長如何正確愛孩子

1)多與孩子進行溝通

孩子對世界的認知不深,所以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離不開家長的幫助。而要正確的幫助引導孩子,家長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想法。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與孩子進行溝通,耐心的傾聽孩子對周遭發生的事物的看法,一旦發現孩子的思想出現錯誤,才能夠及時的糾正。

2)讓孩子學會認錯

當家長得知自己的孩子犯了錯,家長要用事實和道理讓孩子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讓孩子自己學會承擔責任。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才能夠慢慢的學會明辨是非。讓孩子認錯也能夠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一個有責任感的孩子才能夠得到社會的接納。

3)引導孩子正確抒發情緒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情緒的困擾,而孩子可能無法正確的進行宣洩。所以家長要引導孩子使用正確的方法去抒發不良情緒,像是讓孩子與他人溝通,或者是通過運動來緩解等等。這樣能夠調整孩子的心理素質,讓孩子能夠正確的面臨考驗和挫折。

總結

如果家長無止境的縱容孩子,事實上就是在縱容孩子毀掉自己的人生。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成長,家長應該及時的停止對孩子的溺愛,用正確的方式愛孩子,把孩子引導向正確的發展道路上。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小C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dDbKm8BMH2_cNUgu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