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補覺也不能緩解?小心!你可能患上了慢性疲勞綜合徵

2022-03-21     學會之聲

原標題:在家補覺也不能緩解?小心!你可能患上了慢性疲勞綜合徵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科普行動之慢性疲勞綜合徵!

你是否,平日總感到特別疲勞,渾身無力,精神萎靡?周末在家補覺也不能緩解?

小心!你可能患上了慢性疲勞綜合徵。

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將健康人不明原因地出現嚴重的身體倦怠感,伴有低熱、頭痛、肌肉痛、抑鬱、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狀,而影響日常生活的一種臨床綜合徵定義為慢性疲勞綜合徵,其可影響身體的多個器官及免疫系統,但發病機制至今仍是個謎。

由於有些患者有猝死危險,慢性疲勞綜合徵也可以說是「過勞死」的預備軍。在城市新興行業人群中的發病率已達到10%至20%,在辦公族中高達50%,特別是科研、新聞媒體、金融、公務人員等。

慢性疲勞綜合徵有何表現?

1、正常人不應該出現疲勞的時候,如活動量不大、活動持續時間也不長,但這時卻出現了疲勞。

2、常伴有其他症狀,如低熱、短期記憶力或集中注意力的明顯下降、咽痛、頸部或腋下淋巴結腫痛、肌痛、無紅腫的多關節疼痛、程度加重的頭痛、食欲不振或亢進等。

3、疲勞程度較嚴重,消除得也慢,休息後仍不易緩解,表現為在工作、教育、社交或個人活動能力等方面有明顯的下降。

4、持續6個月或更長時間

一般來說,慢性疲勞綜合徵與體力慢性透支、精神壓力大、生活不規律有關。女性相比男性更易受到困擾,主要患者年齡在30-50歲。

如何判定為慢性疲勞綜合症?

慢性疲勞綜合徵是近20餘年逐步興起探討的新型疾病,目前尚未形成統一的評價指標,在相關的臨床評價與研究中普遍使用疲勞評定量表(FS-14)、健康狀況問卷(SF-36)、心理評定量表(SCL-90)等多項量表綜合檢測作為慢性疲勞綜合徵的評價方案,而相關評估方案需要專業人員指導,並不便於自我評測。

在日常生活中,對需要自我檢測的人群,可通過以下簡易自測法對照,自我評估疲勞程度:

  1. 早晨懶得起床,即使勉強起來,也感倦意。
  2. 上班後不願向上級彙報,更不願意多與人見面。
  3. 看書易開小差,寫文章老出錯。
  4. 說話少氣無力,聲細音短。
  5. 不願與同事談話,回家後也默不作聲。
  6. 總是不由自主地托著下巴呆想,或直眼想別的事,精力不能集中。
  7. 喜歡喝濃茶,喝茶後似乎輕鬆些。
  8. 眼睛睜不開,無精打采。
  9. 總是伸懶腰、打哈欠,充滿睡意。
  10. 懶得爬樓,上樓時常常絆腳。
  11. 電車、汽車開過來了,也不想搶步趕上。
  12. 躺在沙發上,把腿抬高,才感舒服些。
  13. 四肢發硬,兩腿沉重,雙手易顫抖。
  14. 缺乏食慾、無飢餓感,厭油,噁心。
  15. 經常腹脹,夜間更甚。
  16. 喜歡在飯菜中放辣椒,藉口刺激胃口。
  17. 容易腹瀉或便秘,兩、三天不大便。
  18. 特別易忘事,越是眼前的事就越易忘記。
  19. 過度吸煙、飲酒以及麻痹自己。
  20. 不易入睡或者早醒,夜裡夢境連綿。
  21. 經常頭痛,頭暈,耳鳴。
  22. 時常心悸、胸悶,厭煩,有說不出的滋味。
  23. 常患感冒或感冒後遲遲不愈。
  24. 不明原因的消瘦,體重逐漸下降。
  25. 身體某一部位(肌肉、關節)隱痛,時好時壞。
  26. 下肢出現輕度水腫,晚上明顯,按之凹陷。
  27. 尿少或尿多。
  28. 好發脾氣,煩躁不安。
  29. 性生活不正常,性慾減退。
  30. 女性月經不調或提早閉經。

在上述30項中若有2-3項,則表示輕度疲勞;若有4-5項,則表示中度疲勞;若有6-8項,則表示重度疲勞並提示有潛在疾病;若有9-10項或以上,則可能已經患了慢性疲勞綜合徵,建議尋求專業人員幫助或醫院就診。

需要注意的是,疲勞可能與血糖、甲狀腺機能、消化不良或食物過敏、肝臟排毒能力等有關。只有在排除其他疲勞病因的情況下,才能作出慢性疲勞綜合徵的診斷。

一般,患者在確診前需進行多方面評估,包括病史、體格檢查和初步實驗室測試(如尿檢;全血細胞計數;綜合代謝相關檢查;甲狀腺刺激素、C-反應蛋白和磷水平的測定等)。

慢性疲勞≠抑鬱

一個人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情緒一般都不太好,沒精打采;情緒不佳時,身體也會有一些相應的表現。作為普通人,如何區別慢性疲勞綜合徵和抑鬱症呢?

首先,慢性疲勞綜合徵是身體的累,「我覺得累,但我可以干」;抑鬱症是心理的累,「我不想干、不想動,不願意干」。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

其次,慢性疲勞綜合徵患者身體的症狀很清晰,比如確認自己有精力下降、沒勁兒、胃腸道不好等症狀;而抑鬱症的人說不清哪裡不舒服,今天說肌肉疼,明天說關節疼,後天說頭疼,症狀會不停地變化。

再次,抑鬱症患者對生活的慾望很低;慢性疲勞綜合徵患者則沒有這方面的感覺,不會表現出厭世。

如何預防慢性疲勞綜合徵?

1、及時補水

即使是輕微程度的脫水(只缺少2%的正常體液)也會影響能量水平。脫水會造成血液更黏稠,降低了心臟向各個組織器官輸送氧氣和營養物質的效率。

2、補充鐵元素

缺鐵會影響氧氣向肌肉和細胞的流動,導致遲鈍、易怒、身體虛弱和無法集中注意力。

此外,輕微缺鎂也可能導致疲勞。每天適當吃些香蕉、土豆補充鎂,有助於把蛋白質、脂肪、糖類轉化成能量的來源。

3、注意飲食健康

很多上班人士回到家就會抱著垃圾食品看電視,其實長時間這樣下去會引起人的血糖水平驟升驟降,以致導致人的疲勞。多吃富含復合碳水化合物的高纖維食物,比如全麥穀類、全麥麵包和蔬菜等,有助於維持血糖平衡。

4、一定要吃早餐

早飯吃得好才能激發新陳代謝,使人一整天有足夠的能量,不吃早飯則會讓人感覺慵懶。

5、積極鍛鍊

研究發現,習慣於久坐但身體健康的成年人每周進行3次鍛鍊,每次20分鐘,6周後他們就不再感覺疲勞,反而更有精力。經常鍛鍊能增強身體力量和耐力,有助於心血管系統將氧氣和營養物質輸送到身體各處。

6、減少熬夜睡懶覺

周末也要在固定的時間起床哦~如果想要打盹兒,時間不要超過半小時,否則醒後會更疲倦。

7、避免睡前玩手機

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等的顯示屏所發出的藍光會抑制褪黑素的分泌,擾亂人體自然的生理節奏,從而造成疲勞,建議大家至少在睡前半小時關機。

8、勿臨睡前飲酒

酒精會降低血糖含量,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產生鎮靜效應,最終擾亂睡眠。這是因為酒精在代謝過程中會造成腎上腺分泌紊亂,讓飲酒者在夜間很容易醒來。

9、改善焦慮

如果你總是感覺到壞事情要發生,就會被焦慮所困擾,這種心理困境會讓人身心疲憊。焦慮時不妨做做深呼吸,然後問問自己最壞的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或者到戶外活動、與好友探討這一問題,有助於更好地應對現實。

如果你經常感到嚴重的疲勞感至少半年以上,並出現身體不適,比如肌肉酸痛或虛弱、關節痛、頭痛、咽痛、夜間睡眠障礙,那就要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切勿盲目進補。

本文由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綜合整理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d6c3469abc733a89ab07090800d9b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