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杜月笙71歲女兒回國,長嘆:只有我一個回家,他們都走了

2024-01-17     小愛愛歷史

原標題:2001年,杜月笙71歲女兒回國,長嘆:只有我一個回家,他們都走了

2001年6月,71歲的杜美如終於再一次踏上了祖國大陸的土地。

50多年過去了,重回上海的杜美如深感世事變遷。昔日熟悉的街道和洋房已經不見當年的影子,自己的親人也四散零落。

感慨之餘,杜美如站在故土上也不由地想起了當初舉家離開上海市的情況。

時間回到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19歲的杜美如按照父親杜月笙的指示率先前往香港進行安頓。

不久後,杜月笙在孟小冬和第四房妻子姚玉蘭的陪伴下乘坐「寶樹號」輪船也到了香港。在朋友的幫助下,杜月笙一家在一套3室1廳的房子中安頓了下來。

杜美如清楚地記得在香港的那些日子。當時,杜月笙加上他的妻妾孩子隨從有十幾號人都住在那一套3室1廳的香港「杜公館」里。

1930年杜美如出生時,杜月笙已經是上海赫赫有名的青幫大佬。杜美如的母親正是杜月笙的第四房太太。因此杜美如一出生就享受著最好的生活條件和最優質的教育環境。

杜月笙混混出身,從小沒條件讀書。但對他的兒女讀書方面要求都很嚴。杜月笙妻子多,孩子也多。但是幾乎每個孩子都因為讀書的事被教育過。杜美如也是一樣。

記得有一次,杜美如英語成績沒考好,比平時低了不少。杜月笙覺得她貪玩不認真硬是打了她好幾鞭子。而杜美如的哥哥們,哪個敢貪玩逃課最後總免不了挨一頓打。

在全家入住的第1天,杜家的管家萬墨林就告訴杜月笙:「現在逃難來香港的人太多,房子太緊張了。我們的鈔票也不夠,要節約著用……」

萬墨林說的也的確是實情。解放戰爭時期,國統區通貨膨脹極其嚴重。即使是家財萬貫的杜月笙,資產也大大縮水。居家搬遷時,杜月笙為了多攢些錢還將自己的別墅匆忙賣掉換的了10萬美金。

來到香港後,雖然衣食住行都沒辦法和從前相比。但是,大亨有大亨的派頭,杜家人口不少,很多生活習慣又一時難改。在香港,杜家一個月的生活開銷至少要6萬港幣。

來到香港後,往日的「上海王」杜月笙失去了發揮影響力的環境。一夜之間,杜府前從車水馬龍到無人問津。這讓好面子的杜月笙內心十分沉悶。更重要的是,沒有了往日各路人馬的「孝敬」,杜月笙沒有了金錢進項,一家人只能坐吃山空。

但即使到這種地步,面對蔣介石讓去台灣的邀請,杜月笙卻堅決不去。

回想那時的父親,杜美如表示:「他是不願意去台灣,不敢去大陸。」

昔日赫赫有名的上海「土皇帝」為什麼會走到這樣兩難的地步呢?這要從杜月笙的發家史說起。

1888年,杜月笙出生在上海浦東高橋鎮。童年時期,杜月笙今年遭遇了喪母喪父的悲劇。不幸成為孤兒的杜月笙成了上海的一名小混混。他在街邊流過浪,在店裡當過學徒,還加入過小幫派偷盜敲詐討生活。

1925年,黃金榮因得罪軍閥被關入監獄。杜月笙知道後積極的參與營救。黃金榮出獄以後就和杜月笙,張嘯林一起結為異性兄弟。自此,杜月笙開始獨立門戶,在青幫中的地位和實力也逐漸增加。

但是杜月笙想要的不僅僅是成為上海黑社會勢力的頭頭。畢竟,黑社會勢力再大,也終究上不了台面。一旦有一天國家統一,這些勢力說不定哪天就會被清除。

因此,杜月笙開始逐漸謀求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好讓自己成功躋身上流社會。

經過反覆衡量,杜月笙將自己的寶壓在了國民黨蔣介石身上。

自從1924年國共第1次合作後,革命活動取得越來越多的勝利,上海的工人運動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當時不論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對於杜月笙都是持拉攏合作的態度。

當時,上海市總工會委員長汪壽華同志是我黨負責和杜月笙進行溝通的代表。杜月笙也多次表示會保護上海工會。但是已經向蔣介石靠攏的杜月笙早已暗中準備好向工人糾察隊等共產黨力量發動攻擊。

1927年4月11日晚上8點,汪壽華同志按照事先約定準時到達了杜公館赴宴。誰知,剛一進門的汪壽華就感到氣氛不對,還沒等他作出反應。一旁埋伏的青幫手下就包圍了汪壽華。

只聽見幾聲槍聲傳出,汪壽華同志就倒在了血泊當中。

6個小時後,上海青幫的徒子徒孫們傾巢而出。他們手持刀斧衝進了工人糾察隊。趁他們不備大肆屠殺。這就是歷史上由蔣介石發起,杜月笙充當先鋒的412反革命政變。

4月13日,杜月笙、黃金榮和張嘯林聯合發表了聲明,他們的言論掀起了反共的高潮。而與此同時,喪心病狂的蔣介石也開始在各地追捕我黨。

4月18日,蔣介石成立南京國民政府後便開始了「論功行賞」。鑒於杜月笙的「巨大貢獻」,他被授予了「陸海空軍總司令部少將參議」的頭銜。擁有了政治資本的杜月笙一躍成為上海乃至全國黑社會勢力的頭號人物。

他成功的打通了通往上流社會的通道,成為了國民政府領袖面前的紅人。而杜月笙手下的黑社會勢力自然成了蔣介石反動統治的幫凶。

1948年,隨著解放戰爭處國民黨軍隊節節失敗,蔣介石維護統治已經岌岌可危。國民黨內部貪官橫行,不法商人大肆囤積物品,大發橫財。國統區經濟混亂,國庫空虛。

面對著這樣的情況,蔣介石決定要進行經濟整頓,挽救國民黨統治下的經濟困境。1948年8月,由蔣經國率領的經濟督察組趕赴上海,準備在這裡推行幣制改革,大打貪腐不法之風。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作為上海地頭蛇的杜月笙怎麼也沒有想到這把火居然燒到了他自己的頭上。

原來杜月笙的第3個兒子杜維屏因為囤積物資,拋售股票被判了監禁。上海的許多報紙,大肆的報道了這件事情。這讓杜月笙感到很沒面子。他開始動用手下收集與蔣家有關的生意情況。

蔣經國面對杜月笙的激將,不得不立刻下令查封揚子公司。而為了出這一口氣,杜月笙除了鼓動工廠罷工以外,他還故意讓人將蔣經國沒有對孔令侃下手的消息放了出去,之後又鼓動百姓進行黑市交易,至此在他多重手段下,上海經濟市場又陷入了混亂。

事實上,蔣經國確實沒有辦法處置孔令侃。因為還沒有等他動手,宋美齡就遞過來了消息。沒幾天,在前方督戰的蔣介石也趕到上海。蔣經國的挽救國民經濟的理想還是破滅了。

但是,自次之後,杜月笙和蔣介石之間的裂痕越來越大。杜月笙自持功勞大,不滿蔣介石的一些做法和態度,覺得他用完就扔。

1949年,一篇名為《本黨歷史的新頁》的社論中直指杜月笙是「土豪劣紳」「買辦階級」,言辭很是激烈。

杜月笙看到後大為惱火,更加篤定蔣介石是過河拆橋,堅決不肯跟國民黨前往台灣。

然而,到達香港後,生活的困頓,落葉歸根的思想讓杜月笙十分渴望回到大陸。當時新中國已經成立,周恩來總理也派民主人士接觸過杜月笙,希望他能回來。

就在杜月笙和共產黨代表接觸時,得到消息的蔣介石派人去香港傳播了一個消息:「上海人民馬上要舉行清算大會,公開審判黃金榮等罪人,還要去香港抓杜月笙。」

1951年8月,已經時常昏迷的杜月笙趁著偶爾清醒開始安排他的後事。他叫來了好友和家人將自己的遺產分給妻妾和兒女。而他的遺願就是:穿長衫馬褂,買口好棺材運回上海葬在父母身邊。

可是,杜月笙的這個願望並未實現。

幾十年後,已經70餘歲的杜美如提到父親棺槨沒有回老家的事還是耿耿於懷。

原來當初杜月笙的葬禮舉辦後他的棺材一直停放在香港的一家醫院裡。到了1952年,宋美齡邀請杜姚玉蘭、孟小冬等杜月笙的遺孀前往台灣。杜美如也跟隨母親到了台灣。

而蔣介石則派出代表將杜月笙的棺槨移送到台灣,並在台灣選了一處下葬。

杜美如的丈夫是一名空軍軍官,名叫蒯松茂。1967年,丈夫被外派到約旦大使館當軍事參贊,杜美如隨之到約旦生活。沒想到這一去就是30多年。

在外的遊子總是會想念家鄉的味道。丈夫退休後,杜美如和他一起在約旦開了首家中餐廳。一晃幾十年過去了。

當杜美如終於能踏上祖國的大地,回到家鄉時,昔日熱鬧的杜家已經不復存在了。父親和母親早已去世。弟弟杜維善移居加拿大,妹妹杜月霞在台灣,其他各房的兄弟姐妹也早就沒了聯繫,零落四方。

感慨萬分的杜美如只能長嘆一聲:「只有我回來了,他們都走了。」

但是看到祖國發展的越來越好,古稀之年的杜美如笑道像個孩子。在國外的人總是只能體會祖國強大的重要性。

她已經決定要和丈夫回到祖國定居,多走一走,看一看,好好感受一下祖國的變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c566a0c0df8500056e71e014bf6f9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