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下方的音樂,陪你聽一首好歌 」
文 | 顧清臨
來源 | 顧清臨(ID:Gu-QingLin)
「浮世三千,吾愛有三,日、月、與卿。
日為朝、月為暮,卿為朝朝暮暮。」
「浮世三千,吾愛有三,日、月、與卿。
日為朝、月為暮,卿為朝朝暮暮。」
思念,是每個人在一段感情里最大的感受。
尤其是深陷愛情的女人,當她越是喜歡一個男人的時候,越是會想念他,恨不得時時刻刻都能與他在一起。
到最後,抑制不住的思念就會化成一條條微信,發送給你。
一般來說,當你在微信上收到她發的這4句話時,就代表她一定「想你了」!
「吃了嗎」
關於愛情,三毛曾說過一句至理名言:
「愛情如果不落實到穿衣、吃飯、睡覺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中去,是不容易天長地久的。 」
「愛情如果不落實到穿衣、吃飯、睡覺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中去,是不容易天長地久的。 」
她在沒有遇到荷西之前,從沒想過自己會結婚。
可當三毛看到荷西的第一眼時,就認定了他就是自己的餘生唯一的伴侶。
索性結束了流浪的旅途,安心過起了一日三餐的生活。
荷西忙的時候,三毛也不打擾,卻總是淡淡地問一句:「吃了嗎?」
這時,不論荷西在忙什麼,都會走過來抱一抱三毛。
你看,一個把你時時刻刻放在心裡的女人,才會總是關心你有沒有吃飯。
而一個懂她的男人,也一定會知道這句話背後的意思就是關心與想念。
越是愛你的女人,越會時刻把你放在心上,會給予你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
當你不在她身邊,她會每天提醒你按時吃飯,對你各種噓寒問暖,只有你好好照顧自己她才會安心。
要是一個女人整天微信給發這幾個字,她一定很關心你!
「在幹嘛」
男女之間,真愛是什麼感覺?
有人說,必須是一眼萬年,要死要活,才可算數。
轟轟烈烈未嘗不可,但在現實生活中,更多的真愛,其實是會讓人變得「膽小如鼠」。
就像亦舒說過的那句話:
「女人的愛總是小心翼翼,不敢聲張又怕對方不知道。」
「女人的愛總是小心翼翼,不敢聲張又怕對方不知道。」
一個女人如果想你了,通常不會主動說「我想你了」,她怕自己顯得輕浮,又怕得不到想要的回覆,而大失所望。
於是,心裡的萬般思念,最後也只是化成了簡單的一句「你在幹嘛」。
而這句話的背後,都藏有一個躊躇許久,忐忑不安的心思:既是萬分想念,又是小心試探。
所以,男人別傻傻地愛理不理,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問候,也沒有閒來無事的關心。
每一句主動的詢問,都是女人對你綿延的想念。
千萬不要等到對方失望了,才想起,自己應該如何回應;更不要等到對方轉身離去了,才站在原地苦苦等待。
畢竟,再熱情的心,也會變寒。
「你在哪」
知乎上有人問:「思念一個人,是什麼感覺?」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這樣寫道:
「你在身邊,你就是世界;你不在身邊,整個世界都是你。」
「你在身邊,你就是世界;你不在身邊,整個世界都是你。」
一段感情里,愛得越深,越希望長相廝守。
當每天看不見這個人的時候,最關心的問題就是——「他在哪?」
所以,如果一個女人日常聊天時經常問「你在哪」,有時候就會讓你覺得很煩,但其實只要靜下心來想一想,就知道女人說出這句話時,多半就是想你了。
因為思念,才會通過這句話來了解你的近況;
因為想你,才希望時時刻刻都知道你的動向。
只有真心愛一個人,才會把你放在心上,時刻關注你的細節日常。
恰如張牧笛說的:
「喜歡陷入憂傷,心思放不下心思,亮了又滅,滅了又亮。」
「喜歡陷入憂傷,心思放不下心思,亮了又滅,滅了又亮。」
歸根結底,簡單的一句「你在哪」,背後往往都是瘋狂的想念。
「你忙嗎?」
有人說,想念一個人的滋味很難受,只有聯繫對方時,才能得到緩解。
但是,太過主動,又怕打擾。
百般糾結之下,只能小心翼翼地問對方一句:「你忙嗎?」
對於一個女人來說,這是一個跟你打開話匣的好機會,借著關心和聊天的名義,撒著想念的嬌。
如果你及時回復,那她會滿心歡喜地和你繼續聊天,以解相思之苦;
如果你真的在忙,她又會化身溫柔,不再打擾,耐心等你完成工作。
真正的愛情,就是在這一問一答之間,開出幸福之花。
這句話,看似無意,卻字字都是「我想你」。
相反,一個女人若是對你絲毫不關心,甚至對你敷衍了事,她的態度也不再溫柔體貼,而是變得不耐煩,說明她已經不愛你了。
男女之間,只有真愛,才會思念,才會關心。
因此,遇見這樣主動問你的女人,就好好珍惜吧!
《洛麗塔》里有句話:
「世界上有三樣東西是藏不住的,貧窮,咳嗽和愛,你越想隱藏越是欲蓋彌彰。」
「世界上有三樣東西是藏不住的,貧窮,咳嗽和愛,你越想隱藏越是欲蓋彌彰。」
不管一個女人多麼含蓄或害羞,如果她真的想你了,一定會有所表示。
因此,男人們要懂女人給你們發的這些暗藏「信號」的微信,好好把握,才是良緣。
人海茫茫,遇見了就不要錯過。
餘生,願你我都能遇到真愛,攜手餘生!
作者:顧清臨,來源:顧清臨(ID:Gu-QingLin)。別總是來日方長,這世上回首之間的都是人走茶涼,每晚九點半,我在這裡等你!白蘭花Michelia 經授權發布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