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懷錦(左)和魏曉嬌。
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負壓病房內,有一名海外歸國的留學生患者。他對護士姐姐說,很想看看她們長什麼樣子,同時還給護士姐姐拍了一張工作時候的照片。他說:「我要將這張照片留作紀念,以後給我的孩子講:有這樣一群白衣戰士,她們舍小家為大家,無私地幫助過我。」
4月18日,記者採訪瀋陽六院肝病干診科護士魏曉嬌、綜合內一腎內科段懷錦時,跟隨她們「重回」負壓病房,回憶那段與新冠病毒戰鬥的不平凡日子。
段懷錦:彼此溫暖與患者成為朋友
今年26歲的段懷錦,就是那名留學生鏡頭下的白衣戰士。如今,已經回歸日常工作的她,仍然與這名患者保持著聯繫,並相約等疫情過去以後,再見面暢聊。
段懷錦說,大年初四晚上,接到進入負壓病房的緊急通知時,她正跟父母親友團聚。「當時,母親沒有問我為什麼突然要走,只是在門口告別時對我說了句:『好好工作,一定要注意安全。』簡單的一句話,在我心裡,卻勝過千言萬語,也堅定了我的信心。」
負壓病房裡的護理工作和醫院的日常工作有很大不同。穿著三級防護服工作,猶如「汗蒸」,護目鏡也時常上哈氣。尤其是戴著三層防護手套,給護士們輸液和采血工作造成不便。與此同時,醫護人員還要觀察每名患者的心理狀況,及時進行疏導。而讓段懷錦印象深刻的是,新冠肺炎患者也用自己的方式,關愛著他們。一位60多歲的新冠肺炎患者,患有糖尿病,需要時時監測血糖。有一次凌晨兩點,段懷錦給大爺測血糖,大爺心疼地說:「你們也需要睡覺休息啊。」
段懷錦說:「看到我們照顧過的患者陸陸續續都健康出院了,我的內心有種說不出的喜悅和幸福。」
魏曉嬌:將心比心為患者排憂解難
瀋陽六院4A病區剛開診接收患者的時候,恰逢魏曉嬌第一次上崗值班。當天下午,4A病房就接收了10多名轉運來的輕症患者。醫護人員需要第一時間跟每位患者做好病房宣教以及解釋工作。穿著三級防護服,把患者一個一個帶到病房,不停介紹情況的魏曉嬌,很快就感覺頭有點乏氧,渾身都是汗水……
令她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名男性患者,剛從120轉運車上下來,情緒激動,一直詢問他愛人在哪裡?可不可以安排兩人住在一起?魏曉嬌和同事合力安撫患者:「放心吧,有什麼需要我們都會盡力幫您解決。」把患者帶到病房安頓好,並詢問了他愛人的姓名,上報給醫院領導……很快,魏曉嬌獲知,這名患者的愛人住在負壓病房,但是病情稍重,當其轉為輕症後,醫院就將她從負壓病房轉出到4A病房,讓夫妻二人團聚。這位男患者不僅對醫護人員表達謝意,還為第一天的急躁態度表達了深深的歉意。
魏曉嬌說:「看到患者的病情逐漸好轉,我們也替他們高興。將心比心,為患者排憂解難,是我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