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能不能寫一篇不能讓寶寶吃太撐的內容啊?小孩子吃得太多也不好的,我想藉助您讓更多的家長意識到這件事。」
如此有意義的一件事,我豈有不落實之理!所以,今天的內容咱們就來講一講為什麼不讓【過度喂養】!
在生活中幾乎所有家長都有遇到過追著寶寶喂飯,寶寶一有動靜就喂奶的情況,就像以下網友們的留言:
@ lo*****ne:老人真是喜歡過度喂養孩子,總是在收拾碗筷時默默地把娃剩下的飯面肉一口一口喂下去!勸說了也不聽!怎麼就不像我一樣多追喂蔬菜呢?
@ *****最愛:說起吃飯,我就一肚子話。我家寶1歲5個月,本來也可以自己吃了,但是一到吃飯的時候,就那些勺子遞給姥爺,非要姥爺喂飯,不喂飯就不行,一直嚷嚷(我家倒替喂飯,基本上姥爺喂的多,估計養成習慣了),姥爺喂飯也屬於「填鴨」那種,一口接著一口的那種。我就想問是不是還是要培養她獨立吃飯……
@ h*****y:娃白天又被喂撐了,大半夜的鬧騰。這新老育兒觀念的鴻溝啥時候才能被填平啊/(ㄒoㄒ)/~~
@ *****夏天:整天說我怎麼不給孩子喂飯,還說誰家的孩子比我家的胖多了,真是的,我是孩子親媽,難道我會害孩子不成麼?!無力吐槽,只能留言發泄我心中的一萬點傷害了!!!
為什麼中國長輩喜歡把寶養胖?
很多長輩都有「能吃是福」的觀念,希望寶寶能多吃一口是一口,看著寶寶把自己準備的東西都吃掉,然後變胖,自己會很滿足。
對於長輩的這種喜歡往寶寶嘴裡塞東西、養胖寶寶的行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自己以前生活的條件比較差,沒有好的東西吃,為了彌補遺憾,就想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都給寶寶吃,這是他們愛寶寶的一種表達方式。
還有可能是,長輩認為胖寶寶才是好的,瘦就是不健康。寶寶不胖,在外人看來就是自己帶的不好,這種根深蒂固的思想直接影響了喂養習慣。
長輩之間總是存在攀比的心理,以養胖寶寶為傲,看著寶寶長胖自己就會有成就感。再加上他們接受的育兒信息比較陳舊,忽略了胖寶寶存在的危害,一味的希望寶寶胖一點才好。
殊不知,這種愛最後可能害了寶寶,同時也破壞了自己和孩子的關係。
大人總是強迫喂飯,長此以往,會使孩子對吃飯產生逆反心理,吃飯不再是享受美食的過程,而變成了一件牴觸的事。這樣對孩子將來的身體發育以及健康都埋下了很大的隱患。
強迫孩子做不喜歡的事,必然會使孩子產生逆反的心理。小小的人也有自己的情緒,他們也不喜歡被強迫,慢慢的長輩和孩子的關係就會受到影響。
這時候有些長輩可能會說,我為孩子做了這麼多,孩子怎麼還是不喜歡我?
而事實上呢,你認為的好,對寶寶來說並不是他想要的「好」,甚至還存在很大的危害!
孤落寡聞了吧~過度喂養除了會引起肥胖,還有各種不適……
如
水樣便,常帶有泡沫和綠色;
嘔吐、吐奶,拍嗝都無法緩解;
腹痛,伴有因腹痛或脹氣而哭鬧;
體重不增或體重減輕。
過度喂養的3大危害
寶寶各個器官都處於一個生長發育階段,還都很稚嫩,且活動能力很有限。過度喂養,過早添加輔食,以及過量添加輔食都會對寶寶產生不良後果。如:
1.易導致消化吸收不良
過度喂養會加重消化器官的工作負擔,引起消化吸收不良。
所以,各位粑粑麻麻一定要有計劃的給寶寶喂食,使寶寶能始終保持一個正常的食慾。
2.易腦疲勞,引起大腦早衰
為消化過多的食物,消化道必然擴張,有限的血液和氧氣從頭部轉移到消化道,腦細胞會因而暫時缺血。
所以吃得越多,胃腸需要血液越多,腦供血越少,對大腦危害越大,甚至會影響到寶寶大腦的發育,導致智力低下。
3.易肥胖
過度喂養的寶寶蛋白質攝入過多,會刺激類胰島素生長因子的分泌,刺激蛋白合成和細胞增殖,使肌肉和脂肪細胞增多,從而導致肥胖。
不是餓,那寶寶為什麼哭?
寶寶的哭,可分為三種情況,即:生理上的需要、心理上的需要以及生病的信號。不同情況寶寶的哭聲是不一樣的,這裡就需要家長仔細觀察並區分理解。
01
生理需要
熱了or冷了
寶寶感覺熱的時候,往往會哭得滿臉通紅,頭上身上都濕乎乎的;寶寶感覺冷的時候,哭聲會相對低弱些,手腳冰涼、身體蜷縮,甚至臉色蒼白。
睡得不好
這種哭鬧可能是睡姿不舒服、做夢、睡眠習慣不好或睡眠環境不佳等原因造成的,需要及時給寶寶安慰,比如讓寶寶吸吮媽媽的乳頭,或者輕輕拍一拍寶寶。
還有你們最常理解為的
餓了
哭聲很洪亮,而且哭的時候頭來迴轉動,小嘴一碰到東西就會有吸吮的動作。
02
心理需要
如果排除以上三種可能,寶寶哭鬧那就是「心病」了~比如:
要撒嬌
當寶寶想引起大人的注意時,就會發出聲調比較高的哭聲,但一般不會流眼淚。
生氣了
如果撒嬌沒能引起父母的注意,或者有什麼事情讓寶寶感到憤怒,此時的哭聲與撒嬌時相比,聲音更高,甚至有些尖厲刺耳。
難過
寶寶感到難過的時候,哭泣的聲音聽起來也是比較低沉的,有點像嗚咽聲。
如果排除寶寶的哭鬧,不是生理需要也不是心理需要,那麼還有一種最讓人揪心的可能,就是寶寶生病了。
03
生病的信號
小寶寶生病時,往往會因為感覺很不舒適,哭聲會比平時尖銳,還會哭個不停或者是一陣陣地哭鬧。同時,寶寶還可能表現出煩躁不安、臉色不好,有時還會帶肢體動作,比如握拳、蹬腿、抓撓某個部位等等。
肚子不舒服
常見的疾病中,急腹症和腸疊套的哭鬧比較典型,是一陣陣的大聲嚎哭,寶寶表現得十分不安、臉色蒼白、出汗。
發燒了
因發燒而引起的哭鬧,寶寶會顯得煩躁不安、面紅耳赤,用手摸寶寶的額頭或身上會感覺發燙。
耳朵不舒服
如果寶寶一邊哭一邊用手去抓某一部位,很可能是那個部位存在病症。比如用手抓耳朵,可能是中耳炎、外耳道異物等;用手抓鼻子,可能是鼻子不通氣或者鼻子裡有異物。
注意
如果寶寶的哭鬧與上文描述都不符,且怎麼哄都哄不住,那麼我建議你立即帶娃就醫! 以便查明哭鬧原因。
如何知道寶寶吃否吃飽?
有過度喂養擔憂的家長,可通過加強母乳喂養來防止過度喂養。因為母乳喂養的寶寶對乳汁攝入多少是有自我調節能力的,自己想什麼時候不吃就可以停止,不像人工喂養的寶寶,需要遵從他人的意志。奶瓶里還剩一些,家長都想寶寶全部吃完不要剩。
家長還可以通過以下來判斷寶寶是不是吃飽了。
(1)看尿布
第1個月 每天至少尿濕6次尿布。通常有3-4次大便。隨後大便次數慢慢減少到1天1次或隔天1次。
(2)聽聲音
寶寶吃奶的吞咽聲,一般連續吸允幾下後就有吞咽聲。如果寶寶吃完奶後表現的很滿足,說明寶寶吃飽了。
(3)體重增長情況
如果喂養充足,寶寶前3個月每月增加420~840g體重。寶寶在3~6月,體重每月增長在420g左右。
長久以來,胖寶寶在許多家長眼裡是一件「孩子養得好」的有利證據。但實際上,寶寶成長得勻稱才是健康的標誌。
這個問題,你有什麼想交流的?在底部評論區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