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故事|蘋州書院:世人一直沒有看懂的建築意圖

2019-04-19     金牌主持陳瑜

【永州故事】蘋洲書院:喧囂後的修身聖地

陳瑜

應朋友之約前往大自然的奇蹟之地——蘋洲島,車到碼頭,只能坐船,碼頭上形形色色的人來人去,我只是靜靜觀察著,朋友周總跟這裡的人很熟悉,他說他呆過好幾年。

過來一艘客船,大夥不一而同的登上,估計都是去蘋島的,周邊的風景確實很美,吸引著船上人的眼球,小女孩爬上船頭將自己融進風景自拍秀,我按下了快門。同船人十多人,我揣摩著去的心境各異,也許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經歷對事物的感受不同。

莫約十多分鐘,蘋洲島就綠影婆娑的呈現在視野,古木的綠有些厚重,有些深沉,點綴在碧波蕩漾的瀟水河裡,我突然想起劉禹錫的一句詩:「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瀟水雖無洞庭廣博,但此刻也能於寬闊的水面上恰逢其時地找到此意境。

船上的人也無更多喧譁,靜靜的瀟水,靜謐的蘋洲,開船的發動機聲音也很小,一股幽靜的氣氛感染著我,其實也正是我想要的感覺。

船靠岸,同行者依次緩緩的下船,踏著古老碼頭上的青石板,有些穩當,也很輕盈,抬頭仰望,規矩方正的台階盡頭,一座不算奢華的門樓掩映在古木綠蔭中,成「八」形,似乎胸懷博大接納著芸芸眾生,兩根漆黑的木柱沒有任何裝飾挺立著,古樸的青磚黑瓦,筆挺的白色線條,黑白映襯,特別潔凈,也有些肅穆,我再一次將自己調成靜的狀態。

門樓上草書「瀟湘」,很大而無戾氣,婉轉迴旋,略去蒼勁,柔和內斂之美,瀟湘水是寧靜的、清澈的、無暇的、不被污染的,門框上有一副草書對聯:「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經過熱鬧喧囂的洞庭客,遲早修煉人生必來於此,無論是善惡美醜,而「瀟湘」此處,必會包容接納,必定會善待予老朋友禮節,左右兩旁於青石板上書規矩方正、張弛有度的行楷對聯:「二水迴環是處有如襟帶,四山拱揖此中自是精神」。 我感嘆先人的良苦用心,此處非旅遊名勝,此處乃修身造化之所,自當調適,略去玩心,整儀正冠,修宜正統,我立刻調整身姿,肅然而進。

跨過門樓,就是一小坪,為進一步修正之所,再上幾級台階,左右各一大陶缸,非無意擺設,來此修煉者,必先放下名利權勢、放下浮躁、放下情愫牽掛、放下頑劣,統統拋進缸里,成「空杯」之心境,變謙卑學子,方能於書院修身有所作為。我立馬靜立缸前做深呼吸,清空一切。

隨即就是書院前的書畫長廊,同樣是青磚黑瓦黑漆柱青石板,無色彩斑斕、無凌亂造型,一切都是方方正正,先修「內聖」,方可達成「外王」,成橢圓形,全是歷朝歷代名人描繪永州風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佳作,來書院者,必先由此參照,樹立榜樣,修煉自己,重修為,拓格局、升品德,然後救世濟民。觀此,我突然想起前幾天有一位睿智老人的一句話:「人生最大的贏家就是健康和人格的贏家」。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看完書畫長廊,轉身就是蘋洲書院前面的「瀟韶庭」。「瀟韶」據說是舜帝宮廷雅樂,一個用黑瓦環形設計,相依相存,環環相扣,來修煉者,必先立於庭中央,任意說話,永遠都是自己聲音最大,我站立中央,耳旁傳來遠古時期的古箏敲擊聲,聲聲清幽憾心,但我說話時,感覺自己的聲音最大,是呀,我們總自以為是,自以為很了不起,很高尚、很偉大,性格張揚狂放,總聽不進別人的意見,都在被一些虛無的假象所蒙蔽,其實都是自己在發聲,都是內心的虛榮心在作祟,沉迷虛假榮耀和光環,我感嘆先人設計此景,是讓世人回看自己、認識自己。

瀟韶庭正對面就是高聳的「蘋洲書院」,四個大字金光閃閃,特別肅穆、威嚴。門兩旁一副對聯:「南風之熏兮草芊芊,妙有之音兮歸清弦」,這裡有溫暖舒適的南風,美麗的風景,這裡有美妙的音樂歌舞,詢問來者,是否為美景佳肴而來,還是為修身養性而來?

邁過門檻,就是一個陰暗的廳堂,空無一物,人站在這裡也是陰暗的。陰暗的角落,陰暗的人生,一堵牆為方格,中開圓形拱門,人立於此,暗中反思,方格圓形門就是一面鏡子照出前半生自己的人生。

站在方格牆前,前面呈現三種選擇:中間是正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重修身而後謀大事,兩旁「青雲」和「折桂」為官商旁道,道無對錯,人因急功近利放棄漫長修為,迷離有錢有勢、美女如雲、有吃有喝、歌舞昇平,迷醉眼前花香四溢、色彩艷麗,不惜損害後代子孫資源折桂據為己有,不擇手段。人若選擇旁道,幾經曲折輪迴,最終無路可走,而正道直通遠方,直達大成殿,大成殿供奉聖像,修煉之所,造化之所。前半生,你選擇的是哪種道?是否功成名就而修成了正果?是否千金散去而心力交瘁?

正道之中段左右又開各一造型別致、曲徑通幽之多環拱形通道,考驗你是否是清空一切意志堅定真修為,還是附庸風雅左顧右盼假修為?一邊通往湘水,雖有通湘水之名,並無通達之實,這裡有美酒佳肴,這裡有鶯歌燕舞,選擇如此人生之路註定是死胡同,一邊通往瀟水,雖能看到瀟水的勝景,但前途被瀟水阻擋,要麼跳河被淹死,要麼走回頭路;先師設此用意告誡:修煉道上絕莫旁騖,貴在自律堅持,旁騖迷亂者不得善終。大成殿懸掛的《尚書·大禹謨》所載舜告禹之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正是建造書院的用意。

正道前方確實人來人往,有緊盯目標前行者,也有左顧右盼美景而離開者,有行色匆忙心無雜念直奔者,也有糾結猶豫踱步者,後望者永遠只能看見前方的背影。

聖人教誨:厚德載物,先做人,再做事,沒有人格品行修煉,再多的財富,再大的官位都是浮雲。最終落得「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萬事一場空。

悟聖賢之徳,修聖賢為人處世、為官、取財之道,靜思慎篤,高調做事,低調做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於紅塵喧囂中返躬內省 「我是誰?我為何而來,去向何處?」參透人生真諦,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淡泊明志,方能行穩致遠。

經此番正道修煉,就能大徹大悟人生,大成殿後出現一小門,無論前生高官厚祿、家財萬貫、前呼後擁,都只能卑躬從小門而出,出此小門就是水平如鏡、風景如畫、瀟湘匯合之處,有「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之雄渾,就會有「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的氣魄,就會有「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豪情。

站在蘋州書院後的瀟湘際會處,讓我有聚天地精華、凝山水之靈氣之感,視野廣闊,神清氣爽,內心激昂澎湃,水雲瀟湘,蘋州春漲,橫無際涯之勝景凈收眼底,瀟湘二亭依水而立,似娥皇、女英對歷經修煉學子的祝賀與微笑,轉身回望高聳高大、氣勢磅礴、臨江而建的蘋州書院,在無數級台階的襯托下更顯得聖潔無比,氣度非凡,就像舜帝居高臨下對學子修為的讚賞,賦予豪情去創造未來的輝煌。

穿越蘋州書院,就是將自己丟失的靈魂找回來,然後加以整理、漂洗,就是一次人生價值認定的升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OGlBWwBmyVoG_1Zgi_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