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
編者按
8月17日,北大校園迎來2019級本科新生。初秋的天高氣爽遇到同學少年的書生意氣,益發顯得朝氣蓬勃、生機盎然。
為了迎接新生的到來,學校各個院系、各個部門都拿出了最高漲的熱情和最周全的準備。讓我們跟隨新北大人的步伐,體驗北大報到之旅吧~
迎新現場
期待,是初秋的燕園
2019年,北京大學(校本部)共錄取本科新生2972人(包括內地普通本科生2872人、港澳台學生73人、數學英才班學生27人)。醫學部共錄取本科新生855人(包括內地普通本科845人、港澳台學生10人)。
在邱德拔體育館,來自大江南北的優秀學子們齊聚燕園,他們在這裡共同開啟下一階段的逐夢之旅。
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邱水平、校長郝平來到邱德拔體育館,在迎新現場與前來報到的2019級新生親切交流,向他們表示熱烈歡迎,並慰問了現場的工作人員與志願者。
邱水平書記與迎新現場師生交流、合影
郝平校長與迎新現場師生交流、合影
迎新日,比太陽起得更早的,是準備著迎接新生的學生志願者和老師們。
清晨五點,校內迎新的各項準備已經就緒
在北京站和北京西站,校園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和學生服務總隊的志願者們一早就在出站口迎接新生們的到來。等待新生的不僅有直達學校的校車,更有便捷舒適的「一站式服務」。
不到6點,接站點就迎來了剛下火車的新生。率先抵達北京西站接站點的是一位臨床醫學院的同學,而北京站最早接到的則是一位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的同學。
新生來了,北大的校園也沉浸在熱鬧中。學校各大門和主要路口的校園志願引導員,如兄弟姐妹般歡迎新生,指引、照顧著他們。
進入邱德拔,別漏了這些「小驚喜」——
人臉識別,祝賀你報到成功!
今年,計算中心推出了智能機器人協助新生報到,十分搶眼。通過觸屏或語音交流,「機器人」可以顯示新生報到手冊、校園地圖、迎新網等必要信息,最厲害的還是直接帶領新生到自己想去的攤位。
體態輕盈的小機器人,穿梭在會場的人潮之中,不僅為緊張忙碌的迎新助益良多,更增添了一絲趣意。
來自山東泰安的張聖一是今年第一個報到的新生。
早晨6:20邱德拔體育館一開門,他就沖向了經濟學院的攤位。他們一家自15號就住進了西門外的賓館,只為早早安頓好自己在燕園的新家。他是一名理科生,選擇經濟學院源於自己內心對人文社科割捨不下的熱愛。這四年,他希望通過北大的資源和平台,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
來自吉林長春的孫海達是一個可愛的大男孩,今天他早早就來到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報到。
「選擇化學完全是因為一腔熱愛」,他初中就自學化學競賽知識,最後如願來到北大化院延續這份熱愛。談及選擇北大,他提到了北大與中國緊密相關的歷史傳統,提到了北大文理雙璧的綜合優勢。他希望在北大養成一個獨立完全的人格。
保衛部的迎新工作檯向新生髮放《大學生安全知識手冊》等安全教育材料,幫助新生規避詐騙、盜竊、電氣火災等安全隱患。這等「生存秘籍」,必須得人手一份呀!
在2019迎新綠色通道,學生們可以一站式辦理借款和貸款等手續,還可以領取包含30餘樣生活物資在內的迎新禮包。
2019年是北京大學迎新綠色通道開設20周年。今年,同學們可以通過學生資助中心和計算中心合作開發的「PKU經濟情況調查」微信小程序填寫《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申請表》,簡化了相關手續。
是「新燕」,更是雛鷹
今年,為了歡迎新生們的到來,不少院系都準備了「心意滿滿、花樣百出」的歡迎形式,吸引著萌新們的目光。有萌物合影,有錄像採訪,還有「拍立得」拍照和簽名……這份情懷滿滿的入學「見面禮」,一定會被深刻理解和永恆銘記。
來自福建省廈門市第一中學的王蕻荃選擇了考古文博學院。
他曾參加考古文博學院的暑期營,在浙江良渚遺址實地體驗了考古相關的操作,認為考古是一門具有人文情懷和價值的學科。談到對未來四年的期待,他希望能夠在圖書館的陽光大廳中沐浴書香,積極參與社團活動,並在博雅塔未名湖邊結識摯友。
來自貴陽市第一中學的朱夏萱是臨床醫學專業的一名新生。
做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是朱夏萱一直以來的夢想,她對未來八年的醫學學習生活充滿了憧憬。「醫學學習是永無止境的。我也希望在未來的學習中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向,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
歸巢,燕園是家園
完成各院系的報到手續後,走出邱德拔的大門,萌新們便可享受工作人員們提供的「專車服務」啦~
校園服務中心和保衛部的工作人員早上五點就開啟了一天的工作。
新生大件行李有500餘件
頂著烈日,騎著三輪車的他們,包攬了同學們託運行李的認領和免費運送呢!
攜行李奔向宿舍,未來的北大新家將由你締造啦!
北京四環一套房,有水有電有食堂
整理好床鋪,憧憬燕園生活之餘,別忘了迎新網的巨大作用哦~
自7月起就開設的「北京大學迎新網」,能夠幫助新生了解報到日程、順利完成各項迎新手續。報到之後的各項活動安排也都可以繼續從「迎新網」獲悉,網址為——
https://fresh.pku.edu.cn/fresh/(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前往哦)
更多迎新現場
帶你一睹為快
也許對燕園還很陌生,或許對大學猶有疑惑,但接觸到熱心的工作人員,穿過如畫的校園小徑,每一位新生心底總會有一種踏實。
從這裡開始,當詩意開始變成柴米油鹽,當偉大逐漸變得司空見慣,我們終會慢慢理解「北大人」三個字的重量。
你的獨一無二的燕園
現在交給獨一無二的你
資料來源:北京大學招生辦、校園服務中心、計算中心、學生資助中心、團委、保衛部
採訪、文字:趙澤民、呂成敏、張豐哲
攝影:王天天、何萍萍、陳貴兵、李楠、楊影戰、韓宇皓、湖塔子、筱羽、宋宇星、北大青年志願者協會
排版:筱羽
責編:以棲、昭花花、譚詩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