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業,每天都會有人辭職。教師辭職,與其他各行各業辭職本無什麼區別。但名師辭職,卻總會引起熱議,有人說這是名師炒作,有人說這是大家對名師辭職的惋惜。
數位名師辭職真的不會對教育造成多大影響,但的確留給了我們很多思考。
三尺講台傳道授業。
名師辭職,並不是你想像那般輕鬆和任性。
在深圳,教師待遇總體上還是不錯的,放棄眼前一切待遇,並不那麼容易。三尺講台,承載了一位老師的青春年華,留下了太多溫暖的記憶,放棄三尺講台,對於一位有教育情懷的老師而言,也不那麼容易。
熊芳芳老師昨日發文自述,辭職之事考慮了兩年之久。今年5月19號才提出辭職,兩年的思想鬥爭,說明她心中也是充滿矛盾的,心中也多有不舍。一方面追逐情懷與夢想,另一方面又在考量「損失」:31年教齡、豐厚的退休金,體制的安全感等等。
為什麼選擇在5月19號上交辭職報告,熊芳芳老師說,5.19諧音就是「我要走」,儘管第二天就是「5.20」,在退休前的最後七年任性一把,情懷一把,讓很多人佩服且羨慕。
熊芳芳老師回應網友。
這位深圳名師已經搭建好另一個平台,教師的平台不僅僅在三尺講台。
熊芳芳老師已經為自己的未來工作搭建好了平台,和眾多人的預期一樣,她將從事在線教育,同時也接接受各方邀請講課,從學校的三尺講台拓展到更廣闊的平台。
有網友說,老師離開了學校這個平台,什麼也不是。
但我們要明白,一位老師的平台,真的不只是囿限於學校教室的三尺講台,還有很多平台。
想必大家對人大附中的網紅教師李永樂都很有所聞吧。李永樂老師在北大讀本科,清華讀研究生,可謂真正的學霸。他後來去人大附中當老師。一邊教書,一邊通過網絡平台進行科普,年收入過千萬元。李永樂老師沒有離開學校的平台,但同時在其他平台上大展拳腳。
這就是知識變現。
翻開熊芳芳老師的履歷表,和很多名師一樣,她有許多頭銜,也有許多成果:專欄作家,生命語文的首倡者及踐行者,首屆全國中學語文十佳教改明星,首屆全國文學教學名師,全國青年教師全國課堂教學大賽全國一等獎第一名得主,眾多語文核心期刊封面人物。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辭職的底氣和未來找工作的實力,這就是辭職的「本錢」。雖然有時我們會對名師不以為然,因為的確有些名師徒有其名,但有很多名師是名副其實的。
熊芳芳老師。
即便離開,也要感謝學校這個平台,感恩學校這個平台
熊芳芳教師在辭職報告那一句「生命無法重來,不願一生被人安排」,略帶悲情色彩,引起很多人的共鳴。
名師熊芳芳老師雖然找到了更廣闊的平台,但一定要感恩學校這個平台,因為除了自己的努力和天賦,如果沒有學校這個平台,沒有一屆屆學生相伴,沒有家長的認可,沒有同事的支持,沒有領導的賞識,沒有「別人的安排」,熊芳芳老師也不可能成為名師,不可能獲得如此多的榮譽,也不會有今天的辭職的底氣。
同時,這也給我們啟示。很多老師都有辭職的念頭,但要想跨出這一步,除了如同熊芳芳老師那樣無生活後顧之憂之外,還得如她那樣有真材實學,真材實料。如果真的打算辭職之後去在線教育平台,或者去課外輔導機構,如果你是貨真價實的名師,不用你東奔西走到處去找工作,工作會自動找上門來。據熊芳芳所言,她的辭職報告發出來不久,希望跟她進行合作的電話就沒有停過,這是就是「名師」的影響力,不服是不行的。
所以對於年輕老師而言,熊芳芳老師辭職也給我們一些啟示:好好利用學校這個平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努力教書的同時也要智慧地教書,沉澱教書的技巧和思想,如果某一天,自己也想辭職去看世界,心中會更有底氣。
你有多優秀,就有多自由,這話是有道理的。
為每一位堅守的老師點贊。
不是每個人都能如同熊芳芳老師這樣,讓我們為一直堅守三尺講台的老師致敬
好的,我們把眼光從名師身上轉移一下,轉移到千千萬萬普通老師身上。
他們身上或許沒有耀眼的榮譽和光環,但他們堅守著三尺講台,呵護著一屆又一屆孩子一路前行,他們身上有很多故事我們並不清楚,但在學生的心中,他們就是名師。
從小學到大學,對於一路陪伴的老師們,真誠地道一聲,謝謝。因為你們,我們成長的路上有陽光,有溫暖,有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