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花、觀景不如覽文物

2019-10-31     渭南文化旅遊資訊

10月16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核定並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核定公布了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計762處)以及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的項目(共計50處)。渭南市共有10處入選。其中,古遺址1處、古墓葬2處、古建築6處,另有1處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的項目。來,我們一起去看看「國寶」。

劉家窪遺址

劉家窪遺址位於澄城縣王莊鎮劉家窪村西北,分布於洛河支流長寧河上游的魯家河兩岸。劉家窪東周遺址被確認為芮國後期都邑遺址,該遺址出土了帶銘文的青銅器,其中有「芮公」「芮太子」銘文。這一發現為研究東周時期關中東部諸侯國的存滅概況,與北方其他民族的交流,政治格局的變遷,人群流動和地方管理模式提供了翔實的資料,對推動關中東部周代考古乃至周代歷史社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弘農楊氏家族墓地

弘農楊氏家族墓地位於華陰市華山鎮大城村北,南距瓮峪3000米,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等級較高的一處楊氏家族墓地,素有「楊氏祖塋」之稱。弘農楊氏,即華陰楊氏。華陰春秋設邑,戰國置縣,至今已有2100多年歷史,是社會各界公認的楊氏根脈發源地。

楊震家族墓地

楊震,字伯起,東漢中期有名的學者,被稱為「關西夫子」。據考古發掘,墓群主要為磚結構,形制龐大,墓門前都建有仿木結構的門樓。出土的珍貴文物有孔雀燈、羊圈等,現保存在陝西省歷史博物館。

墓歷經明、清兩朝修葺,逐步形成一座陵園建築,增加了亭堂、饗堂、石雕群、牌坊等,後因渭河南移、河岸塌陷,以及墓葬的考古發掘,地面建築已蕩然無存,僅留遺址。

富平萬斛寺塔

萬斛寺塔位於富平縣峪嶺鄉漫町村東北2.5公里,賀家山村正西約1.5公里處萬斛寺故址。立於海拔1300米的萬斛山之巔,更顯巋然險峻,數十里遠,可望見塔身雄姿,故當地群眾俗稱萬斛山為「塔兒山」。塔造型莊重、工藝精巧、氣勢雄偉,千餘年來,仍巍然屹立,保存原貌,可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建築藝術高超,頗有研究價值。1979年國家文物局工作隊根據其造型、用材、工藝、建築技巧等觀察、研究,確認唐塔無疑。

蒲城海源寺塔

海源寺塔,位於蒲城縣永豐鎮溫湯村,又名溫湯寶塔。古塔立於洛河北岸的清涼山上,和十里之外的洛河南岸金陵寺塔隔水而望,俯瞰洛河峽谷,遙相呼應,巍峨秀麗。塔下原有寺院,名曰海源寺,清同治年間寺院毀。從古塔周圍寺院遺址出土文物專家分析判定古塔為金代建築。

合陽千金塔

千金塔位於合陽縣城東南天合園園內,又名白衣寺,塔系明萬曆三十七年縣城槐里人康守己為補合陽文脈捐銀千兩而建,是合陽現存4座大塔中唯一有確切建築紀年者。塔向東北方向傾斜,塔頂長一柏樹,高3米有餘,根扎磚縫之間,亦是一大奇觀。

1957年春,合陽縣委、縣政府為緬懷先烈,教育後代,以千金塔為中心,修建烈士陵園。

柳枝關帝廟

柳枝關帝廟位於韓城市西莊鎮柳枝村,始建於明嘉靖十四年,坐北向南,廟院總面積1832平方米。現存獻殿、正殿兩座主體建築及配列建築娘娘廟、華佗廟。

柳枝關帝廟是保存較好的明代建築。大殿建築精良,內涵豐富,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馬莊華嚴寺

位於韓城市龍門鎮馬莊村,建制沿革無史料可考,據其建築風格應為元明遺存。明、清兩代重修。院落坐北朝南,由獻殿、正殿及東西廂房組成,占地面積約534平方米。

蒲城考院

蒲城清代考院博物館位於蒲城縣東槐院巷,面積6200餘平方米,始建於清光緒十七年,由當時在任縣令張榮升和邑紳商建,以解決小考都要搭考棚進行不便之宜;平時則作為省巡視來時歇息的「行轅」。它是目前國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考院建築群,是陝西省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科舉考試場館。考院坐北朝南,結構嚴謹,布局合理,木刻、石刻、磚雕精湛,豐富多樣。大門外「八」字形磚牆上刻有「鳳凰展翅」「金雞報曉」「猿猴攀枝」「老鼠拉葡萄」等富有濃厚民間色彩的圖案,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戰國魏長城合陽段

位於合陽縣城以北15公里處梁山南麓,自西向東穿越皇甫莊、甘井和楊家莊3個鄉鎮的20多個自然村,長約20公里。

西經大浴河入澄城縣境內,東入韓城市境內。其中楊家莊鄉的木場、杜家塬,甘井的城後,皇甫莊的河西坡等段,長城殘跡仍高1米~6米,夯土層清晰可見。尤以東杜家塬村西一段保存完好,村東北尚有一座較完整的烽火礅,為陝西境內魏長城遺址中僅存的一座。長城殘跡蜿蜒越過徐水溝,延伸至木場村。河西坡一段依崖坎而築,村中有一棵巨大的木瓜樹,樹齡1700餘年,高12米,樹圍6.3米。初夏繁花似錦,但從不結果,堪稱奇觀。

來源:渭南日報 記者 呂佳 實習記者 賈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DCgI24BMH2_cNUgUNDa.html



南湖的春天

2020-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