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我為你好」的人,終結以愛為名的情感操控

2019-09-19     嫣然心扉

瓊瑤創作愛情劇是一個時代的回憶,然而瓊瑤本人卻是一個被愛控制的受害者。

畢淑敏在《心靈7遊戲》中講到:瓊瑤的小說處女作《窗外》發表後,大獲好評,並搬上銀幕。父母在電影公映的第三天去看了電影。

看完之後母親狂叫:「為什麼我會有你這樣的女兒?你寫書罵父母不夠,還要拍成電影來罵父母!你這麼有本事,為什麼不把我殺了?」

瓊瑤下跪認錯,淚如雨下,為什麼博得你的歡心這麼難?

瓊瑤劇

母親並沒有因為瓊瑤的認錯饒恕,而是用自虐絕食的方式表達對瓊瑤的憤怒,絕食期間瓊瑤雙手捧碗跪在母親床邊,哀求母親吃點東西,母親理都不理,直到第四天瓊瑤六歲的兒子跪在奶奶跟前,說:「奶奶,你不要生媽媽的氣了,我端牛奶給你喝!」

母親依然不理,直到大家一起跪下,母親一邊掉眼淚一邊喝了牛奶。

母親通過自虐的方式,引起瓊瑤的罪惡感,從而達到自己的目標。

《情感勒索》一書指出,這種親情綁架對我們的殺傷力是最大的,情感控制者總能利用我們的弱點來達到目的。

作者蘇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一書中,對情感勒索的根源做了詳細的剖析,歸納了勒索者和受害者的類型、心理狀態,指導我們通過專業的方式擺脫情感勒索,堅持自我的完整性。

蘇珊·福沃德是美國著名心理治療師,暢銷書作家和演講家。經常作為嘉賓出席脫口秀節目,她的作品《恨女人的男人們和愛他們的女人》與《有害的父母》曾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

《情感勒索》給迷失在被愛綁架的人一些方法,終結以愛為名的操控遊戲。

一、 為什麼情感勒索者屢屢得手

情感勒索者通常都是我們生命中一些重要的人,他們會根據我們的弱點來攻擊我們,即使他們的目的並不是要攻擊我們,而是想要達到自己的目標。

為什麼情感勒索屢屢得手,而我們毫無還手之力呢?

因為情感勒索者的方式是引起我們內在的情緒鍵。

1. 恐懼感

我們有著與生俱來的恐懼感,還有成長期外界帶來的恐懼感,適度的恐懼感可以保護我們,但過度恐懼會造成我們無法思考以及感受。

像我自己,小時候經常被否定,不被認可的恐懼使我一直處在驚慌中,在與朋友相處幾乎都是討好的樣子,不敢提自己的期望,面對別人不合理的要求也不敢拒絕。內心苦悶。

2. 責任感

同事朱莉特別喜歡文字,想去北京闖蕩一番。

母親哭訴:「我辛辛苦苦的養大你容易嗎,現在指望著你養老了,你卻要離我這麼遠,女孩子考個公務員穩定些,別亂折騰。」

朱莉糾結過後,選擇回老家,畢竟母親只有一個,工作還可以再找,回老家後按照母親的要求考取了公務員。工作穩定下來之後,又在母親的安排下,相親、訂婚、結婚。

只是內心壓抑,總是活在母親的感情債中,其實贍養父母是我們的責任,但是過度的強調責任那就是扭曲責任。

3. 罪惡感

罪惡感是一項必備的人格要素,正常狀態下,我們會避免罪惡感產生的不舒服與自責的感受。

然而過度的罪惡感會讓我們無法辨別「欲加之罪」。

最近張揚在醫院裡照顧受傷的女友,面對女友的責怪,他內心煎熬,只能無限制的滿足女友的無理要求。

幾天前女友想去看電影,正巧他有其他的安排了,就跟女朋友商量明天一起看電影,女朋友答應了,結果當天女朋友意外撞車受傷了。

躺在醫院裡的女友滿臉淚說哭訴:要是我們一起去看電影就不會發生這件事了,都是你的錯。

其實女友受傷不重,撞車的起因是女友闖紅燈引起的,只是出事後,女友稱,張揚拒絕與她一起看電影導致她心情不好,才會闖紅燈。

對於情感勒索者來說,製造罪惡感最快的方式就是:推卸責任。這樣一來我們不僅默默的承擔,還會覺得自己充滿罪惡感。這個時候只有讓情感勒索者稱心如意,我們才能釋懷。

恐懼感、責任感和罪惡感三感常常交織出現,像迷霧一樣操控我們的生活,使我們無法正常的思考,讓我們迷失在情感勒索者的關係中。

二、 哪些人容易被控制

1. 追逐認可者

自我價值感低,用他人的認可衡量自己的價值的人。

2. 和平主義者

害怕和別人發生爭執,避免出現衝突,可以做任何讓步。

3. 自責者

遇事習慣從自身找問題,認為自己必須為自己和他人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問題負責,即使這些問題與他們一點關係都沒有。

4. 聖母心

毫無底線的憐憫與同情心,為其他人放棄自己的感受。

5. 自我懷疑者

面對別人的批評,沒有自己的判斷,依賴他人的意見為自己做決定。

這便是為什麼有些人無論有多聰明、多理智,就是無法抗拒他人的情感勒索。

三、 如何做自己

情感勒索者想來都是從一件小事開始,當你面對壓力或者是不適的感覺低頭時,你就開始幫助情感勒索者傷害自己。

面對情感勒索最重要的一點是:下定決心改變,並且不斷的練習。

01、 停下來

當情感勒索者對你提出要求的時候,你可以使用拖延話術,給自己思考的時間,不管情感勒索者的要求是什麼,你可以先用下面幾句話回應對方:

※我現在不能給你任何答案,我需要一些時間思考。

※這件事非同小可,我不能輕易下決定,讓我想一想。

※ 我不像現在就做決定。

※我不太確定我對你的要求有什麼看法,我們稍後再談好嗎?

不過對於情感勒索者來說,當你不能立即表態,就會製造緊張氣氛,無論如何請你一定要保持冷靜。

當你決定改變自己,與以往處理問題的態度大相逕庭,情感勒索者就會施壓或者是恐嚇。這個時候需要你學會忍受痛苦,否則還是無法進步。

02、 冷靜觀察

面對情感勒索者,你可以嘗試做一位旁觀者,發掘問題的本質。

冷靜的思考一下:

1.對方到底想要什麼?

2.對方是怎樣提出這種要求的?是含有愛意、帶有威脅還是不耐煩?

3.如果你沒有馬上妥協,情感勒索者會有什麼反應?

思考完以上問題之後,你再回想一下自己的感受,感受是一種情緒,你的情緒如果是憤怒或者怨恨,那就意味著你可能是被迫答應對方要求的。

03、 製作策略

明白了情感勒索的本質以及手段之後,我們開始制定策略,與情感勒索者溝通與表達。蘇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一書中給出了三個策略。

策略一、非防禦性溝通

情感勒索者通過吼叫、生悶氣、裝受害者、威脅或指責的方式來達成目標,我們要在心中築起一道道牆,來隔絕他們的行為引起我們心中的責任感、恐懼感和罪惡感。

那麼我們該如何面對情感勒索者的行為。

那就是用不具防禦性的一句話回應:你沒錯,你有權利這樣做(即使你不這樣認為)。

不否定對方,依然堅定表明自己的立場。

策略二、化敵為友

當情感勒索陷入僵局時,邀請對方一同解決問題已轉移談話方向。

當你向對方請求幫助、建議或是信息,可能會發現從未想到的可能性,而且人類的本性決定,他們一旦參加了你的決策過程,會更樂意幫助你實現這個決定。

艾倫和朱是一對相愛的夫妻,艾倫要出差幾天,可是朱不停的糾纏艾倫,苦不堪言的艾倫找到蘇珊·福沃德。

蘇珊·福沃德建議艾倫:你在做決定時,可以問問如何做才能減輕她獨處時的恐懼。

「朱,我必須出門帶舊金山幾天,在你生氣之前,能不能告訴我為什麼只要我離開一下子,你就那麼緊張?」「這樣說可以嗎?」艾倫問。

「這樣問是給人貼標籤,你的目的是獲得相關的信息。」

蘇珊·福沃德示範:「朱,我必須出差幾天,我知道你會因為和我而焦慮,但是這次公差真的很重要,因此我很想知道要怎麼做,才能讓你對我出門這件事釋懷一些?」

艾倫這樣將自己進退兩難的狀況告訴朱,既能對朱的感受了解更深,又能擺明自己要走的決心,還能把朱發展為盟友,並肩解決問題。

策略三、條件交換

當你希望對方改變行為時,你也要改變自己。

艾米和馬特是一對夫妻,艾米覺得馬特忽略了她:他幾乎無視我的存在。晚上下班回家不胡搜一句話,吃完飯就看電視。

馬特則說:是艾米的體重問題。

艾米的想法:如果你不能表現得愛我一些,我就離開。

馬特說:如果你不減肥,我就繼續用無視來懲罰你。

他們彼此攻擊,指責對方。

蘇珊·福沃德提出他們進行條件交換。艾米從明天開始節食,而馬特每天下班回家後必須花半個小時和她說話,以重建雙方關係。

條件交換是一種相當有效的方法,因為雙方都能獲得想要的東西,從而避免大部分衝突和相互指責。

改變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會感覺過去那種罪惡感、責任感和恐懼感依然對你有著很大的影響,你可以嘗試將注意力放在你要如何改變這些經歷的反應上。

情感勒索不是獨角戲,而是雙人舞,如果沒有你的主動參加,情感勒索是無法發揮出來的。因此《情感勒索》告訴我們:不要坐等別人的改變,而是從改變自我行為開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BokcW0BJleJMoPMGP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