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加班,北海道的狼和鯨魚遭了殃

2022-05-12     日本通

原標題:人類加班,北海道的狼和鯨魚遭了殃

本文來自公眾號:物種日曆(ID:GuokrPac),作者:antares,日本通經授權轉載

北海道狼的故事要從「加班」講起。

在工業革命開始之前,人們晚上一般是不加班的。但在整個社會對工業生產的巨大渴望之下,夜間勞動越來越多,人們對夜晚照明的需求急劇上升。而鯨油憑著亮度高、燃燒狀態好、無異味的特點,成為了照明燃油的主要來源。

雖然故事的主角是狼,但首當其衝的受害者卻是鯨 | Biodiversity Heritage Library / Flickr

迅猛發展的捕鯨業讓美國的捕鯨船從北大西洋近海區域,逐漸駛向了北太平洋的守備範圍,進入遠洋航行的水手們需要穩定安全的港口,來放鬆身心、補充食水與藥物。位於北太平洋而港口眾多的日本,自然而然成為了美國的目標。

1853年,美國海軍駛入江戶灣,向德川幕府提交了總統要求開國與通商的國書,史稱「黑船來航」事件。

次年美日簽訂條約,日本向美國開放港口,而神秘遙遠的蝦夷地與北海道狼(Canis lupus hattai),也身不由己地捲入歷史洪流。

北海道人的狼神

蝦夷地是北海道的舊稱,位於日本最北部的它,靠著津輕海峽的天然屏障,在江戶時代之前一直不為人關注。島上的主人是阿依努族,這是個以狩獵漁業採集為生的民族,在漫長的寧靜時光中,阿依努人和北海道狼一直保持著比較和平的關係。

中國讀者對於北海道狼的了解,大概有很多是來自某部沒下限作品,實際上北海道狼不僅沒有這麼大,顏色也不是這麼淺 | 漫畫《黃金神威》

阿依努人認為北海道狼是白狼之神Horkew Kamuy,Kamuy在阿伊努語中是神的意思,代表著某種超自然的精神能量所形成的實體,對阿依努人來說,提供人類生活必須的動植物的自然環境就是神,狼是神,熊也是神,虎鯨也是神。

傳說中這位狼神居住在天界,但想要生活在地面上,因此下界取代了熊神,定居在羊蹄山東麓。狼神品性高貴,行動迅猛勇敢,阿依努人通常認為狼是受崇拜的神聖動物,這與後世受西方諸多與狼相關的故事,例如小紅帽,影響而誕生的邪惡之狼形象截然不同。

而更早為我們熟悉的神化狼形象,就要數《幽靈公主》了 | 動畫《幽靈公主》

狼和阿依努獵手並非敵對關係,而更像基於神話和動物習性的了解上,發展出的一種共存關係。

如果阿依努獵手被熊追趕,他們會大聲呼喚狼神來幫助他們。他們相信,如果祈禱之心誠懇,那麼狼神就會以狼的形象出現,並殺掉熊拯救危險之中的獵手。而阿依努獵手在捕獵時,也會刻意留下獵物部分的肉供養狼神。他們不會以毒藥或是槍械來殺死狼,因為這樣它們便無法以狼神的形象回歸自然,而如果殺死了狼又浪費了它們的肉,獵人也是有罪的,會受到狼神的處罰。

當文明進入

這種奇妙而又自然的「友誼」遭到了來自明治時代的威脅。1868年,明治維新之後,新政府以日本的繁榮和國防為目的開始了對蝦夷地的開發,次年設置了北海道開拓使,同時將蝦夷地更名為北海道。並且從全國招募屯田兵等移居者湧入北海道,大力推進開發。

首先遭殃的是鹿。為了籌集資金開拓土地,除了毛皮交易之外,明治政府還建立了一些大型鹿肉罐頭廠。鹿肉罐頭和毛皮都被用於出口,因而富有商業價值的北海道蝦夷鹿(Cervus nippon yesoensis)一開始就成為了獵手們狩獵的目標,1873~1878年間,北海道共有57萬隻蝦夷鹿遭到獵殺。

一方面棲息地被人類活動侵占,一方面遭到獵殺,雙重夾擊下,蝦夷鹿群數量急劇下降,而1879年初,一場史上罕見的暴雪讓鹿群甚至瀕臨滅絕。這對北海道狼來說,顯然並不是什麼好事情。

蝦夷鹿是梅花鹿的一個亞種,如今繁殖數量很多,已經對農、林業造成威脅 | motoGP / Wikimedia Commons

北海道全境有大量的鹿群,作為食物鏈末端的北海道狼一般以鹿為主要的食物來源,狼群隨著鹿群的遷徙而移動。有時它們也會和棕熊一樣,沿著海岸線尋覓擱淺死亡的鯨魚或是離岸不遠的鯡魚群。

因為具有豐富的食物來源,不少對北海道狼的史料自然觀察筆記都指出,北海道狼除非被激怒,其實很少主動進入人類的活動範圍。

隨著鹿群數量逐年下降,瀕臨歷史最低點,原本就因為林業和牧場而影響了棲息地的北海道狼,不得不重新規劃了自己的活動範圍,狩獵目標改成了牛、羊、馬等家畜。

牧場主和北海道的拓荒者們,因此制定了對北海道狼的捕殺政策。其中,北海道開拓使黑田清隆從美國僱傭的科學顧問Edwin Dun起到了關鍵作用。

美洲的狼 | Biodiversity Heritage Library / Flickr

Dun對於襲擊牧場的狼,採取了兩條措施:一方面他和開拓使一起制定了捕殺狼的賞金系統。獵手們每帶來一隻狼,就會獲得2~10日元不等的獎勵,1877年至1889年,北海道開拓使共收購了1578頭北海道狼。

另一方面,Dun從1879年開始,計劃用毒殺對付北海道狼,Dun從東京和橫濱購買了當時日本市面上幾乎所有的番木鱉鹼,每天Dun都有數十頭狼的收穫。人們最後一次見到北海道狼的皮毛,是在1897年函館的皮草經銷商松下熊槌手中。至此,北海道狼滅絕。

數年後,活動範圍主要在本州島的日本狼(Canis lupus hodophilax)也滅絕了。此時,距北海道開拓以來,只過去了二十年。

日本狼,標本藏於日本Ueno動物園 | Katuuya / Wikimedia Commons

瘟疫是主要殺手嗎?

有資料表示由西方殖民者帶來的狂犬病和犬瘟熱,也是日本的狼滅絕的原因之一。

但由史料記錄來看,明確的第一次流行病記錄,是江戶時代中期1732年由九州島長崎開始的狂犬病爆發。而真正在北海道出現狂犬病記錄,要到1907年,距離最後一次發現北海道狼已過去了8年。

因此,對照日本本土的北海道狼和本州狼滅絕時間記錄來看,狂犬病或許對本州狼的滅絕來說是重要原因之一,但應該對北海道狼的影響微乎其微。

北海道狼和日本狼是不同的亞種 | Jonas Niemann et al. / iScience (2020)

那麼犬瘟熱呢?Thomas Blakiston在《蝦夷地の中の日本》中,記錄了北海道函館死於犬瘟熱的狗屍體遍布街道,當時大概有90%的犬類死於犬瘟熱。

但日本狼協會覺得狂犬病與犬瘟熱兩種影響因素皆不可靠。一則狼在日本當時分布比較廣,個體數量多,即使靠近村莊的狼會因為犬類傳染病而死亡,也很難想像會全部滅絕。

一個例子是美國黃石國家公園引入狼群後,也曾因為犬瘟熱與疥蟎導致種群數量下降,但隨後種群數量緩步上升。即使是狂犬病曾經肆虐的歐洲,狼群也沒有因此滅絕。因此,狂犬病與犬瘟熱也並非北海道狼滅絕的主要原因。

北海道狼 | 漫畫《黃金神威》

狼神的歸去

如今面對博物館櫥窗里的北海道狼標本,我們會留下怎樣的印象呢?

北海道大學的北海道狼標本 | William Harris / Wikimedia Commons

北海道狼

Canis lupus hattai

是灰狼的亞種之一,體型碩大,鼻子略尖,身長120~129厘米,尾巴長度27~40厘米,皮毛淺灰,背部為茶褐色,尾巴末端為黑色。

曾經生活在日本北海道島、俄羅斯薩哈林島及千島群島一帶,於1889年滅絕。

你憑已然不再發亮的毛髮,還能想像它奔跑於月色下的樣子,但再也無法聽到它於幽林間的長嘯了。這是一種遺憾嗎?

似乎很難給出確定的答案,畢竟這世界上仍然存在的物種,大多對我們來說也非常陌生。

我們寫過了太多動物滅絕的故事,甚至開始感到疲倦。無法統計每一個人的責任,也沒有辦法精確地追溯過往,甚至很難說我們能預知結果時,就一定會改變前進的方向。可我們仍然希望,在前進的同時,或許存在改變步調的可能性。

你太美了,請停一停。

※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日本通立場。

- 完 -

文章授權轉自物種日曆,轉載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日本通丨517japan.com

致力於做新鮮有趣的日本相關科普

給大家還原一個真實的日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9b2272be4ab7828d5b27950990ffd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