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果山的山頭有一塊仙石,仙石里孕育了一個石胞,石胞吸收日月精華數以萬年,最終誕生了一隻天產石猴。
石猴後來自行悟出了生死之道,就此駕著扁舟來到了方寸山,繼而拜了菩提祖師為師。菩提祖師獨具慧眼,他不僅收下了石猴,還給石猴取名為孫悟空。
孫悟空天賦異稟,僅僅在方寸山待了10年就練成了上天入地的本事。可惜孫悟空神通初成之後忘了初心,公然變成松樹,被菩提祖師趕出了方寸山。
果然不出菩提祖師所料,孫悟空一下山就開始胡作非為,他搶奪金箍棒、塗抹生死簿、偷吃蟠桃金丹,最終犯下了大鬧天宮的彌天大罪。隨著如來將五根手指化作五座聯山,不可一世的孫悟空就這樣被壓在了五行山下。
500年後,孫悟空跟著唐僧踏上了西天取經之路,此時的孫悟空洗心革面,一心一意地護送唐僧一路西去。在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之後,孫悟空成功地將唐僧送進了雷音寺,自己也被如來封為了斗戰勝佛。
一、孫悟空成佛
孫悟空成佛之後繼續跟著如來在靈山修行。此時的孫悟空身為斗戰勝佛,不僅去除了二心,他還在不斷修煉之下練成了慧眼,能和如來一樣洞悉過去未來之事。
一日,孫悟空打坐入定之後靈台一片清明,飄飄忽忽之間,孫悟空茅塞頓開,想通了當年困擾他的許多謎團。
好比孫悟空初入方寸山的時候,樵夫明明和他說過,菩提祖師桃李滿天下,出去的弟子不計其數,至今還有二三十名弟子跟著菩提祖師在方寸山修行。
然而不管孫悟空上天為官、西天取經,還是在靈山成佛,他都沒有看到一個「同窗校友」。不過,隨著孫悟空的佛法修為越高,他越來越能參破玄機。孫悟空赫然發現,花果山有隻猴喚作通背猿猴,他的來歷非同小可。
二、通背猿猴
原來孫悟空300多歲的時候在水簾洞悟出了生死之道,他知道死後是有魂魄的,終究要歸閻王管。就在孫悟空淚流滿面、不知所措之際,猴群中突然跳出一隻通背猿猴,他告訴孫悟空,三界之內唯有仙、佛、神聖不生不滅,能與天地山川同壽。
孫悟空又問了:「此三者居於何所?」通背猿猴對答如流:「他只在閻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內。」
細心的讀者已經注意到了,通背猿猴所說的「古洞」指的正是菩提祖師的三星洞,而通背猿猴所說的「仙山」指的正是菩提祖師的方寸山。
孫悟空也謹記通背猿猴的話,他穿越了茫茫兩重大海,自東勝神洲、南瞻部洲來到了西牛賀洲,最終來到了方寸山的三星洞,繼而拜了菩提祖師為師。
孫悟空的拜師學藝看似一帆風順,然而通背猿猴又是怎麼知道三界之內唯有仙佛不生不滅,又知道菩提祖師居住於古洞仙山之中?
耐人尋味的還在後面,剛進三星洞的孫悟空強烈地對菩提祖師表達了自己要學長生不老之術的願望。菩提祖師也想收孫悟空為徒,可當孫悟空說自己乃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人氏時,菩提祖師為何變了臉色,不僅說孫悟空是個「撒詐搗虛之徒」,還要將孫悟空趕出去?
一種解讀之法非常有趣,在孫悟空尚未出生之時,就有一隻猿猴遠赴萬里來到了菩提祖師的方寸山。這隻猿猴從菩提祖師那裡學會了諸多法術,卻因為「撒詐搗虛」,被菩提祖師趕出了方寸山。
果然如祖師所預料的那般,猿猴出了方寸山之後蠢蠢欲動,他助紂為虐,成了商朝的守關將軍,奉命鎮守遊魂關前線,負責阻擊西周大軍,憑藉兇狠的性情以及高深莫測的法術,多次大敗周軍,卻逃不過「多行不義必自斃」的魔咒,死在了姜子牙之手。
三、被姜子牙所殺
原來這隻猿猴拜了菩提祖師為師之後,菩提祖師見他身軀鄙陋,像一隻靈長類的猿猴。菩提祖師把「猿」字去掉左邊的反犬旁,給猿猴取了個姓氏「袁」,然後又將猿猴歸在了「海」字門,只因菩提祖師門下共有十二個字,分別是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而排到猿猴剛好是「海字輩」,五行之中又缺水,因此菩提祖師最終給猿猴取了個名字喚作袁海洪。
袁海洪下了方寸山之後將名字改為「袁洪」,他仗著上天入地的神通很快成了紂王麾下的一員猛將。在和楊戩鬥法之時,袁洪憑藉百般武藝千變萬化,凡天地之間、四海之內的飛禽走獸、萬事萬物,袁洪都能信手拈來,盡顯無窮變化之奧術。
楊戩苦戰之下無法取勝,幸好在女媧娘娘所賜的「山河社稷圖」的輔佐下成功擒住了袁洪。然而袁洪的72變不懼凡間刀劍,卻被姜子牙攜帶的至寶「斬仙飛刀」砍掉了頭顱。
袁洪雖死,他的後代卻逃回了東勝神洲,在花果山傳承了一代又一代,最終誕下了通背猿猴。通背猿猴身為袁洪的後代,知曉袁洪的生平事跡,這才將菩提祖師的秘密告訴給了孫悟空。
如此一來,通背猿猴為何知道方寸山和三星洞,菩提祖師為何一聽花果山就勃然大怒都能得到完美的解釋。
當然,以上說法只是筆者將《西遊記》與《封神演義》結合在一起的主觀臆想,只能作為茶餘飯後的一種消遣解讀,權當一笑,不能信以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