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非遺 匠心造物」平涼華亭 安口陶瓷製作工藝

2019-10-22     平涼日報

陶瓷工藝是華亭民間手工技藝的一種,其制陶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有文字記載的最早可追朔到西周初到西漢平帝年間,當時燒制的陶器主要以生產生活用具和墓葬品為主,生產形式由民間自行燒制,分散進行,窯地分布在安口、硯峽、河西、策底一帶,到了明代,窯址從安口楊家溝擴展到硯峽等許多地方,到了民國時期,華亭安口窯成了重要的制瓷基地,當時有瓷窯50餘座,窯場遍布楊家溝、廟溝、趙空溝、窯頭鎮等12處。由於制陶工藝水平的提高,華亭成為全國六大陶土生產地之一,而且也成了名聞全國的「隴上窯」。

正如全國陶瓷業發展的高峰之所以出現在明清時期,乃是由於有一個數千年漫長過程和積澱一樣,華亭「隴上窯」「安口窯」在這一時期名聲大振,無疑也經歷了一個比較漫長的歷史過程。華亭陶瓷歷史久遠,據徐霞客記載:「華亭陶瓷兩千年前制燒實在,窯頭鎮(今安口高山)所燒土瓷自秦虞瘀父,為周陶正創迄今。」華亭土陶據趙時春所考,始於周秦之際,周時秦虞瘀父陶為瓦瓷,黑瓷則為瓦瓷進化之一種,歷史最久。

華亭陶瓷在各個時代的發展演變過程中,制瓷工藝不斷提高,燒制的瓷器由缸、盆、罐、壇逐漸向普瓷、細瓷發展,但制瓷工藝仍以手工製作為主,其主要製作工藝有四種方式:一是將捏成的陶製品施釉裝入匣缽內,用燒磚瓦用的直焰窯高溫燒成陶瓷。二是將陶瓷原料加工成泥後,靠手攪石輪旋轉之力量,人工在輪盤上手工製作各種陶瓷產品。三是將泥料加工成細漿,倒入石膏模具,待泥附著在模具上後將模具打開,產品取出修光燒成。

華亭陶瓷工藝流程複雜,工序要求嚴格,這都是陶瓷藝人在長期實踐中逐步認識和掌握的,一般現代機械很難代替,是一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同時華亭陶瓷在當地人民生產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對促進當地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來源:平涼文旅

分享快樂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快樂。快把快樂分享給您的夥伴們吧!

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朋友圈」。

微信號:plrb933

微博號:plrbtxwb12

出品:平涼日報融媒體中心

編輯:孫婭瑋

技術:崔烘獎

監製:江冠洲

法律顧問:張忠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9R98m0BMH2_cNUgTtV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