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周五那天收到一位茶友的提問。
「看到網上有賣1998年老白茶餅的,這種號稱90年代的白茶餅該怎樣界定?」
很簡單,哪怕沒有看到實物,這種明顯不符制茶歷史的白茶餅本就貓膩重重。
早在上世紀90年代那會,白茶的主攻市場,還是外銷方向。
彼時在國內,白茶極為冷門。
直到2004年,福鼎白茶才成功註冊原產地地理標誌。
一直到2009年,隨著GB/T22291-2008《白茶》(新國標出台後,目前已廢止)的正式實行,白茶才有了首份國標規定。
回顧白茶壓餅的歷史,初步探索期也是在2007、2008年前後。
早期嘗試性壓餅時,規模化大量壓餅的工具設備遠沒有今天成熟,產能極低,能存到現在的幾乎是鳳毛麟角。
彼時,甚至有不少茶餅,還是用過去的石磨進行壓制。
稍微不留神,技術不到家的壓餅師傅,很容易壓出一餅硬邦邦的瑕疵品。
所以,對於這種早期茶餅,即便它們的年份足夠老,也未必代表品質出色,還得檢查過具體的風味表現,再做定論。
一直等到2010、2011年之後,白茶市場才逐漸火起來。
隨著知名度提高,產能擴大,白茶壓餅的規模才漸漸增加。
發展到現在,各種規格、各種形狀的茶餅、茶磚、巧克力塊、餅乾茶等緊壓白茶產品,在市面上極為豐富。
但再回過頭看,目前在市面上買白茶餅,能買到年份真實、壓餅技術靠譜、後期規範儲存的,早於10年之前的茶餅已經很稀少難得。
所謂「90年代的老茶餅」,噱頭滿滿,毫無實質,沒有可信度。
大家聽聽故事就好,千萬別當真,不然很容易被人割韭菜。
又到周末,這篇照例是盤點近期收到提問。
喝壽眉為什麼要配陳皮?老白茶為啥基本都是秋茶?
這些經常被人提到的問題里,有沒有你想知道的?
《2》
一、為什麼陳皮只能配壽眉,白牡丹和白毫銀針不能配?
之前專門寫過文章打假,網上的陳皮白茶不要隨便買。
尤其是那種,隨便用低端的茶葉原料(目測過去梗葉粗大,基本都是很廉價的壽眉),再摻入陳皮碎絲,一起壓餅。
這樣的廉價組合,處處都是貓膩。
從茶葉原料看,這樣的茶連芽頭都沒有,嚴格來看都不算壽眉。
背後大機率是用了便宜的夏茶冒充,原料成本極低。
至於所謂的陳皮,茶友們要明確一點,好陳皮不切絲,基本都是傳統三瓣為主。
號稱用10年陳新會陳皮切絲,再加上7年陳福鼎老壽眉混合壓餅,最後只賣你百元出頭一餅。
算起來,這麼低的價格,連高山壽眉的茶青成本都不止,怎麼可能是真的?
回到問題本身,為什麼網上看到的「陳皮白茶」組合里,大部分都是用梗葉粗大的低端壽眉,極少看到白毫銀針、白牡丹的身影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造假也是要成本的。
芽頭粗壯的白毫銀針,細芽嫩葉的白牡丹,原料成本就不便宜,隨便做舊造假,未免是「虧本」生意。
客觀來看,茶友們在喝茶時,建議喝純茶,不要隨便混搭。
好陳皮,直接泡水或者煮水喝掉就行,沒必要添入白茶裡面。
喝白茶,不管是銀針、牡丹、壽眉,都不需要額外加料。
簡簡單單,純茶清飲,更能品出好白茶的鮮醇甘爽本色!
二、白露茶和秋壽眉是什麼關係?
從屬關係。
白露茶,是特殊的節氣白茶劃分。
通常,白露時節能採到的白茶,只有壽眉。
沒有白毫銀針,基本不採白牡丹。
所以,白露茶是秋壽眉的一種。
但橫跨整個秋茶季,秋壽眉的涵蓋範圍很廣。
白露、秋分、寒露,但凡是按照壽眉的採茶標準,連梗帶葉采一芽三葉、四葉為原料製成的,都是秋壽眉。
白茶的秋茶季里,秋壽眉的絕對是主產。
只有等到深秋之後,天氣冷下來,茶樹嫩梢的持嫩性增強。
這時候,按照特意定製標準,嚴格采一芽一、二葉,才能產出少部分的秋牡丹。
比如,寒露牡丹。
又比如,十年難遇的那一場2022霜降牡丹。
除此外,秋白茶的主場,基本是秋壽眉的天下。
三、老白茶為啥都是秋茶,春白茶不能存嗎?
一款白茶能不能久存,和春茶、秋茶沒有關係。
前提是,品質足夠好,干度達標,里外烘乾透徹,後期嚴格按照密封、避光、乾燥、陰涼、無異味的存茶準則進行保存收藏。
當新茶存滿3年以上,就能獲得老白茶的稱謂。
春白茶,包括白毫銀針、白牡丹、春壽眉等,久存之後,也能變成老茶。
買老白茶,不是只有秋壽眉這個單一選項。
老銀針、老牡丹,存老後的春壽眉,在白茶圈子裡也有存在!
四、普通茶友喝老白茶直接買現成就行,沒必要自己動手存?
自己親手存出來的老白茶,喝茶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親自收藏,從新茶階段開始存。
存新茶,喝老茶,優勢明顯。
拋開別的不說,這能確保你最後喝到的老白茶,100%是年份真實的,沒有任何弄虛作假,不用擔心碰到做舊茶。
自行存茶時,還可以隔一段時間,取出部分試茶。
存滿半年、一年、兩年、三年、四年等,在白茶不同陳化階段,分別泡開感受一番。
親自喝過,才能懂得。
當你一路喝下來,方能形成完整的白茶認知,對入門學茶更有幫助。
唯有自己喝過兩年陳的白露茶是什麼樣的滋味。
後期再遇到有人用同類茶,直接謊報年份,將「兩年陳」謊報成「5年陳」,賣給你高價,也能快速識別,不必擔心上當受騙。
五、做舊茶如果沒有異味,能不能喝?
白茶的做舊手法,五花八門。
厚堆、洒水渥堆、高溫暴曬、高溫烘乾、又渥堆又暴曬、刻意氧化等,都有可能。
總之,只要破壞掉新茶內部的天然茶色素(葉綠素為主),讓整款茶看著沒那麼綠,方便假冒老茶就行。
類似給一個年輕人化妝成7、80歲的老人妝。
但假的真不了,做舊得來的「老白茶」,內在茶味物質受損嚴重。
即便聞著沒有難聞刺鼻的怪味,但茶香、茶味,早已被破壞殆盡。
泡出來的,絲毫沒有正常老白茶的甘香醇厚。
喝這樣的茶,還不如喝白開水。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這樣做不是有勇氣,而是在拿自己的健康開玩笑!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