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娛演員一代不如一代,盛產明星的時代卻拍不出一部好劇

2022-09-27     purple水晶

原標題:內娛演員一代不如一代,盛產明星的時代卻拍不出一部好劇

以前人們經常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被拍到沙灘上」,以此來形容後生可畏、後來者居上。如果用這句話來形容當今的娛樂圈,卻似乎很難成立。

中國的老一輩演員(泛指70後以及往前),基本上都可以用「老戲骨」來稱謂,他們有很多共同點:有很多代表作、娛樂生涯幾乎沒有負面新聞、很少或者不參加綜藝、很少接廣告代言,並且,你幾乎看不到他們被一群保鏢簇擁出場的畫面。

內娛老一輩演員,是在一片廢墟之上重啟大陸影視業的,在一窮二白的條件下,不抄襲、不模仿,拍出了無數經典作品,有的甚至是成系列的,比如葛優的「賀歲」系列,時隔二十年再看依然經典。

「70後」現在是娛樂圈的中堅力量,但已經很難延續50、60後前輩們的輝煌。

儘管徐崢、沈騰、黃渤等人創造了動輒數十億的票房神話,但高票房這具光鮮亮麗的軀殼下,卻是千瘡百孔的殘酷現實。

以「票房一哥」沈騰為例,讓他封神的兩部代表作:《夏洛特煩惱》、《西虹市首富》,無一例外都是抄襲、模仿,是利用信息不對等締造的虛假繁榮。

以演小人物著稱的黃渤,這幾年在票房和劇本之間也迷失了方向,在《鬥牛》

之後,他嘗試過多種不同風格,溫情、喜劇、犯罪、科幻都有所涉獵,多番騷操作,讓他在「爛片」的泥潭裡越陷越深。

「70後」陣容雖然有些不如人意,但表現中規中矩,勉強過了及格線。

如果不出意外,未來二十年這些人將會霸占你的電視和手機螢幕。

80、90後是在網絡全面普及的背景下成長起來的,這個時代的關鍵詞是殺馬特、韓流、小鮮肉、娘炮。

以前的演員,要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跑龍套、演配角的磨鍊,才能擔綱主演,能不能成名,完全依靠作品說話,但網絡時代所有的遊戲規則都被改寫了,有「留韓」經歷的,回國就是一線,有團隊包裝、炒作就能紅,往往一個藝人還沒有一部拿得出手的作品,他就成了頂流。

這是一個瘋狂撈金的時代,也是一個極度浮誇的時代,綜藝、直播成為了比拍戲更重要的主業,演員只是一個掛羊頭賣狗肉的頭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86f3c4dedf6576d15d410a1e65ddb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