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小T創始人張勇:創始人就是最大個體IP|探路2024·消費行業展望系列

2024-01-18     鈦媒體APP

原標題:白小T創始人張勇:創始人就是最大個體IP|探路2024·消費行業展望系列

白小T 創始人張勇

揮別疫情陰霾,2023年的消費市場充滿了機遇與挑戰。

這一年裡,隨著消費投融資從數量到金額的普遍收縮,新消費的造富神話趨於沉寂。在這一背景之下,新消費品牌如何擺脫資本的依賴,形成獨立生長的力量,顯得尤為重要。

與此同時,消費市場的風向也在劇烈變化。低價、打折、白牌成為消費者心智中的優先級,與此同時,消費者對產品的品質要求也並未消失,在一定程度上陷入既要又要的階段。為此,品牌們不得不在飄忽不定的消費需求中,尋找全新的生存機遇。

這是一場博弈,更是消費這門生意的永恆命題。

雖然需要面對內卷競爭和增長疲乏的壓力,但市場總量仍在增長。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1-8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2281億元,同比增長7%。其中,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累計零售額同比增長10.6%,線上滲透率提升趨勢持續,服裝品類線上與線下增速基本一致。

「有品牌,有品質,還要有IP,然後才能穿越市場周期。」在白小T創始人張勇看來,在如今這個消費品極大普及的時代,情緒價值成為了決定買單轉化率的關鍵因素。

消費作為最長期、最基礎的生意,機會一直都在。

只有強化企業IP,才有穿越周期的機會

2023年,白小T實現了30%的增長,按照2022年10.2億的收入計算,白小T 2023年的收入規模達到了13.26億。

對於這樣的表現,張勇顯然不夠滿意,「對於白小T目前的發展階段來說,一年應該保持百分之百的增長,因為我們的體量並不是很大,10個億的體量才漲30%,這其實是很不應該的。」

縱觀如今的消費市場,張勇覺得,想在這個時代背景下生存,消費品牌不僅要做到左手握緊產品,右手抓住內容,更要在產品和內容之間,做出IP,這才能實現真正的、可以穿越周期的品牌力量。

而想要說清楚什麼是IP,就要去看看今天的IP究竟是什麼模樣?

張勇發現,回望最近一年來,無論社交媒體還是消費品牌,個體IP正在快速強勢崛起。從東方甄選與董宇輝,到小楊哥與三隻羊,過去平台掌握話語權的時代過去了,如今一部分企業離開強個人IP已經無法持續運轉。

在這一趨勢的引領下,創始人IP將成為品牌未來的核心資產。創始人可以通過其言行舉止,真切的傳遞品牌理念,從馬斯克、喬布斯到雷軍,創始人IP將成為決定品牌走向的關鍵。而能形成IP的企業,也不會有太大的增長焦慮。

但張勇也承認,想要一個成功的企業IP,既有方法論,卻也離不開玄學的運氣成分。「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未來做企業,尤其是消費品企業,如果不做IP,幾乎就沒有機會了。」

去logo化,將成為新時代的需求

對於目前這個趨於務實保守的市場環境,幾乎每一個消費品牌都面臨著價格壓力和品質的拉扯。

可即便如此,在部分單品的表現上可以看到,大眾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依然沒有降低。

為了滿足用戶保暖性和時尚性雙重需求,去年白小T上線了一款售價為399兩件的熱力加絨T恤。這個在張勇眼裡都「不便宜」的產品,僅在10月至11月期間,就實現了一個億的銷量。

這也愈發堅定了張勇對於消費市場變化趨勢的看法——這並非是個簡單的消費降級過程,更是一個正在逐步分層的市場,並且分得越來越細化。

其中,年輕人的需求分化尤為明顯。作為在物質豐富時代出生的一代人,如今的90後以及00後,已然有著截然不同的喜好。這也導致年輕一代的消費品市場,很難出現真正意義上的頭部品牌。小而美,精細化的品牌反而會特別吃香,這也增加了企業的管理難度。

與此同時,當人均GDP超過1萬美金的時候,民眾的自信心也將愈發加強。過去的炫耀性消費,用名牌標榜自我的時代也將過去。隨之而來的,是去logo化消費的日漸興起。

「這是我們洞察到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訊號。人非常值錢的時候,便不再需要衣服來標榜。如今我們的品牌精神叫不裝,不裝的狀態下就是最舒服的狀態。因此,我們對於搶奪國際大牌的市場份額,是很有興趣的。」在張勇眼中,在如今的市場上,甚至都很難說得清楚誰是真正的競爭對手,從大牌、新興品牌到白牌,大家都在試圖搶奪彼此的市場份額。

這其中,白牌的泛濫尤為明顯。2023年,白小T發起了眾多針對假貨和仿品的訴訟,其中僅庭外和解的金額就達到100萬元。

不過,張勇對於白牌的洶湧來襲,並不十分擔憂。

在他看來,白牌企業往往僅僅聚焦於賣貨,不會進行品牌精神、品牌故事、品牌理念的打造。但在如今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僅憑賣貨的邏輯,難以獲得長久的生命周期。

很多白牌企業會先尋找爆品,然後以各種方式做銷量,待銷量起來後,便立刻尋找頭部主播,通過社交電商、微商等各種渠道進行放貨。這是一套看上去行之有效的高效方法,卻也很容易被市場快速學習複製。待到大量複製同一邏輯的產品和企業追趕上來之後,這一款爆品便走到了生命周期的盡頭,整個周期不超過2-3年。

此外,雖然白牌的體量看上去十分龐大,但這一品類的出現,並沒有給市場帶去新的增量。而由於社會零售總額是固定的,在少數白牌企業跑出來的同時,不僅意味著蠶食了大量品牌市場,也擠壓得大部分中小白牌企業的日子愈發難過。

而這個過程中,品牌盲目降價並非是最佳策略。「打折,其實是最笨的手段了。」張勇覺得,打折就像是鴉片,一旦習慣了這種方式,就不會再願意在整個產品的塑造上繼續下功夫。也正是因此,全渠道的綜合復購率是張勇目前最關注的數據。復購率的高低,標誌著品牌與白牌之間的根本差異。

荊棘叢生,但機會仍在。「做品牌的人有所為有所不為,因此品牌能夠穿越市場周期,而白牌往往只能在兩三年的生命周期中循環。」在張勇看來,做事情不能天天去找方法論,只有以終為始,以目標決定做事方法,才能獲得長久、高質量的發展。(本文首發鈦媒體APP ,作者|謝璇,編輯|房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7c219904b4e01d52d11f08f4f7254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