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座被長江偏愛的城市\
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東南,中國的第一二階梯交界處,幾條巨大的山脈並肩高聳,中國最長、最寬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橫斷山脈。
在這崇山峻岭間,有一處在世界上非常罕見的地理區域—三江併流,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長江上游)三條大江在不到150公里的距離內並列流淌。
圖/shutterstock
然而就像人只能同行一段,遲早要分開的一樣,三條大江的歸宿也各不相同。
怒江經雲南流入緬甸後改稱薩爾溫江,最後注入印度洋。
瀾滄江出了我國國境後被叫做湄公河,流經寮國、泰國、柬埔寨等國家,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南海,因此也被譽為「東方的多瑙河」。
圖/shutterstock
而金沙江,雖然開始與怒江、瀾滄江並排向南流去,可是到了雲南麗江的石鼓村,卻突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開始轉向東北。
「江流到此成逆轉,奔入中原壯大觀」,這就是人們所說的「萬里長江第一彎」。
這個轉彎也轉了一片富饒美麗的地方—麗江,在納西語中,麗江的意思就是金沙江轉彎的地方。 圖/shutterstock
高山與大江交替展布的三江併流地區,也是世界上地質地貌最豐富的「自然博物館」。
雄踞在在橫斷山脈縱深處、金沙江與瀾滄江中間的老君山不僅是不僅是長江與金沙江、瀾滄江與湄公河的分水嶺,同時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滇金絲猴的主要棲息地之一。
圖/shutterstock
老君山因其嶺脊走向圍成半環狀,猶如一個馬蹄形的老君煉丹爐而得名,它連綿盤亘數百里,層層疊疊,時起時伏,被稱為「滇省眾山之祖」。
圖/窮游Biu主 等待丶世界
老君山以物種豐富而聞名,被植物學家稱為珍稀瀕危物種的避難所之一,也是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保護熱點地區之一。
在老君山北側的主峰腳下海拔三四千米的山地坳里,有近百個清澈如鏡的大大小小的水塘,沿溪流成串分布,被稱為"九十九潭」。
圖/窮游Biu主 閃亮的小夥伴
每當杜鵑花盛開的時候,碧湖清溪,密林繁花,天水交相輝映,美不勝收。
雄峻的老君山自帶一派磅礴大氣,金沙江從它的左面環山腳開始滔滔東下,瀾滄江從它的右面繼續滾滾南去。
金沙江猶如一匹脫韁的野馬,從哈巴雪山和玉龍雪山之間的夾縫中硬擠了過去,水勢洶湧,江流在峽內連續下跌7個陡坎,形成了世界上最壯觀的大峽谷——虎跳峽。
圖/窮游er -鬼狐-
圖/shutterstock
虎跳峽的東岸便是北半球最南端的大雪山—玉龍雪山。
雪山山勢呈南北分布,山上的13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終年披雲帶霧,威武壯麗,四時風光各異。
圖/窮游Biu主 淡定紅茶Grace
玉龍雪山的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是世界上北半球緯度最低、海拔最高的山峰。
扇子陡,峰如其名,從遠處看去,就像一把白綾摺扇展開在那裡.
圖/shutterstock
這裡的山體幾乎是呈90度直角的,讓人根本就無從下腳,再加上峰頂的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其他岩石比起來更軟更脆,所以世界第一高峰早已被成功登頂,而海把5596米的玉龍雪山卻無人登頂。
作為中國離城市最近的雪山,天晴時,在麗江的每一處都能遙望玉龍雪山銀裝素裹的風姿。
圖/窮游er AllenL艾倫倫
夏天時,雪山融水順著峭壁流淌而下,匯聚成白水河、黑水河兩條河流,白水河猶如一個藍色月亮鑲嵌在玉龍雪山下,所以又被人們稱為藍月谷,相傳是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筆下《消失的地平線》中藍月亮山谷的原型。
圖/窮游Biu主 Angie-
玉龍雪山山腳下就是被長江偏愛的城市—麗江,也是玉龍雪山世代守護的城市,雪山孕育的白水河、黑水河順著山勢蜿蜒而下,滋潤著這座城市!
圖/shutterstock
\高原上的「姑蘇」\
水是麗江的魂。
看到大水車,古城就到了。
在很多人眼中,大水車就是麗江古城的標誌,水車是我國最古老的農業灌溉工具, 聰明的納西人利用流動的水的落差,將水車運用到釀酒、織布等生產中。
圖/窮游Biu主 Angie-
過去古城曾有多架水車,其他已經退休了,只留下這座標本。
古城中,三條小河分出無數水渠,穿街過鎮,使得古城內家家流水,戶戶垂柳。
圖/窮游er 空心大哥
因水而生的還有橋,在麗江古城,橋的密度十分高,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難怪有人說,在麗江古城,橋比夢還要多。
小橋、流水、人家,也使麗江獲得了「高原姑蘇」雅稱。
\茶馬古道千年情,滄海桑田拉市海\
早到唐朝時,就有馬幫從橫斷山脈東側的雲南和四川出發,穿越大山大河,將當地所產的茶葉運往西藏等地,再把那邊的馬牽回來,以茶換馬,「茶馬古道」應運而生。
麗江就是當時雲南通往西藏的必經之地,南來北往的馬幫商客在此打尖住店,於是,古城便漸漸形成了以四方街為中心,四周店鋪客棧環繞,有數條道路放射而出的格局,這座茶馬集散重鎮也被人們稱為「馬蹄踏出來的古城」。
圖/shutterstock
從麗江古城往西12公里就是著名的拉市海曾是茶馬古道中的一站,如今拉市海也是雲南省第一個以「濕地」命名的自然保護區。
圖/shutterstock
在我國西南地區,尤其是雲南,人們習慣性把山間小盆地稱之為「壩子」。拉市壩就是麗江較高的壩子,壩中至今仍有一片水域,稱拉市海。
高原上的人很少見到海,所以把湖泊稱為海子。圖/窮游er Seven三角龍
拉市海的一年四季在於冬,這裡三面環山,生態良好,水草豐美,每年冬天,這裡就成了著名的候鳥聚集地,丹頂鶴、灰鶴,大雁、鴛鴦等不遠萬里來此處過冬,拉市海一年中最熱鬧的季節也就來了。
圖/窮游er Seven三角龍
拉市海還有一神奇現象,宇宙中,無論是陸地被海洋吞噬,還茫茫大洋中升起一塊新陸地,都需要等待千萬年的時間,而在拉市海一年中就可以等到滄海桑田的變化。
這是因為拉市海是一個高原季節性湖泊,冬春水位下降後,人們便會利用帶有水草淤泥的沃土來種植莊稼,在雨季來臨之前收割,就這樣一年一年的輪迴更替,也是一年一度的滄海桑田變遷。
\被遺忘的木氏土司家族的起源地\
走在麗江古城中,你會發現一個神奇的現象,古城沒有城牆,也沒有城門。
易中天在《讀城記》說,在中國古代,人們無法想像沒有城門和城牆的城市,就像無法設想沒有屋頂和門窗的房子一樣。
從獅子山萬古樓俯瞰古城 圖/窮游er 吃土大俠
其實古時執掌麗江的木府土司,也不是沒動過給麗江建城牆的念頭。明朝時,當時的木府土司木增有一次在去向朝廷進貢時,被紫禁城巍峨壯觀的城牆震驚到,於是萌生了在麗江建城牆的想法。
據說當時有一位長者在木增面前寫下了一個字「困」,意思就是修了城牆之後,木氏就被困住了,於是在此後的幾百年間,麗江都是一座沒有城牆的城。
萬曆年間,徐霞客應增之邀踏訪麗江,參觀完木府後,發出了「宮室之麗,擬於王室」的感嘆。 圖/窮游er 吃土大俠
明朝時,麗江在木府的統治下商貿繁榮,木府作為木氏土司的統治中心也達到了它的巔峰,但很少有人知道,木氏土司的發祥地其實是在麗江城北十公里處的白沙古鎮。
木氏家族在白沙積累了規劃城鎮的經驗,唐朝時木氏祖先就開始在這裡修建了白沙街和北嶽廟。
圖/窮游er 王緣雄壹
白沙民居建築群的形成和發展為後來大研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礎,現在聞名遣邇的麗江古城中四通八達的水系布局即是以白沙古鎮的流水為原型的。
宋元時期,這裡是麗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一直到明代初年木氏家族遷到大研鎮。
白沙古鎮 圖/窮游er 王緣雄壹
白沙古鎮也是納西族的發祥地,這裡是納西人進入麗江壩子的最早定居點,納西族的祖先走過千山萬水,最終在白沙停下了腳步,今天,白沙古鎮被認為是最具有納西遺風的古鎮,最原生態的納西村落。
圖/窮游er 王緣雄壹
壁畫、象形文字、古樂、舞蹈,這片美麗的土地上孕育出了豐富多彩的納西文化。
圖/窮游er 王緣雄壹
麗江壁畫是麗江世界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是麗江東巴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它以白沙分布最為集中,又因為別的地方多已毀壞,所以有人也將麗江壁畫稱為白沙壁畫。
圖/jing
它的繪製從明初到清初,先後延續了300多年,是麗江壁畫繁榮鼎盛時期的產物,也是唐宋壁畫藝術的直接繼承者。
古鎮上的大寶積宮、琉璃殿及大定閣是保存明代壁畫較集中之處,其中,大寶積宮現存壁畫558幅,是麗江壁畫收藏最多的地方,壁畫將多種宗教文化融匯兼收,同時又融匯了中原的傳統技法和藏、白、納西族的繪畫風格。
\瀘沽湖畔的神秘「東方女兒國」\
在距離麗江一百里開外,寧蒗縣與四川涼山鹽源縣交界的崇山峻岭中,鑲嵌著一塊「高原明珠」—瀘沽湖。
圖/shutterstock
瀘沽湖為川滇共轄,湖泊面積達50餘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少見的高原濕地,也是中國第三深的淡水湖,晴天的時候,湖水清澈見底,能見度達12米。
這裡水生植物種類、數量之豐富在全國高原湖泊中都是少見的,4個大小不等的草海點綴在瀘沽湖周圍,一年四季,風景各異。
春季綠油油一片隨風擺動,夏季野花點綴,秋季金黃純粹,襯的湖水更加湛藍。
圖/shutterstock
乘坐摩梭人獨制的豬槽船穿行於碧波之上,白色的「水性楊花」大片大片地盛開在湛藍的湖水上,仿佛星辰,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絕美風光令人沉醉不知歸路。
圖/shutterstock
瀘沽湖吸引人的不僅是秀美的風光,還有世代居住在湖畔的摩梭人。
圖/窮游er 王緣雄壹
摩梭人是納西族的一個支系,千百年來,他們一直保留著傳統的母系社會形態,生活在以女性為軸心的母系大家庭中,過著男不娶、女不嫁的原始走婚生活,家庭成員都是母性血緣的親人,沒有父親血緣的成員,所以也被稱為「神秘女兒國」。
走婚橋 圖/窮游Biu主 Quentinaa
\「 麗江的生活根本不受時鐘的擺布 」\
獨特的民族風情、原生態的自然風光、緩慢愜意的生活態度,使得麗江一躍成為國內頂級旅遊城市。
圖/窮游er 吃土大俠
在迅速崛起的那些年,麗江同時也迎來了很多批判。曾幾何時,這裡變成了北上廣青年遙遠的烏托邦、「艷遇」的代名詞。
圖/窮游Biu主 Angie-
但其實,真正的麗江是一面鏡子,我們在浮華中凝視它,它也在凝視我們的浮華,匆匆而來的遊客只能匆匆地走過這座城市。
一生摯愛著麗江的著名美國探險家洛克曾說過:麗江的生活根本不受時鐘的擺布,而只受天體運轉規律的支配。
玉龍雪山下,納西人在悠然的種花喂魚,浮華背後,皆是本真。撥開世俗的浮華,方可看到真實的麗江。
圖/窮游er AllenL艾倫倫
這一次,中共麗江市委、麗江市人民政府聯合JNE Group | 窮游網共同打造了一場行業旅行盛會— 窮游TOP50年度旅行者大會。
一眾頂尖旅行大咖與意見領袖,來到文化底蘊深厚的原生態之城—— 麗江,重新認識她本真的美。
用步伐丈量世界的旅行者們,將從不同的角度出發,以不同的記錄方式,來探索麗江的「原點」,觀察記錄這裡自然與人文的和諧「世界」,共同描繪 「捨不得的麗江」。
或者點擊查看原文,讓我們一起在雪山之下見證# 窮游TOP50年度旅行者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