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位高材生,從小學讀到研究生,她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優異,每次考試都是名列前茅,她給家族帶來榮譽。
在研究生考試時,她的成績是本專業第一名,屬於國家公費生。很多企事業單位都搶著要這位高材生。她最後選了一所學校當教師,第一天上班,領導給她安排了一堂公開課,可是她發現,自己一句也講不出來。校長沒辦法,只好先安排她在辦公室打掃衛生。
這時她才意識到,自己不會整理內務,不會收拾衛生,不會洗衣服,不會做飯......總之什麼都不會,所到之處就是給人添亂的,站哪都礙事。參加工作一年後被學校開除,原因是她幾乎沒有什麼教學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也極為低下,不能適應人民教師這一職業,她變成了名副其實的考試機器。
自己辛苦奮鬥二十年,白白地浪費了大好的青春年華,也糟蹋了父母的血汗錢,空拿一紙世人所追逐的高學歷文憑,而實際上卻是一個不會生活、也不會工作的廢人。這巨大的反差令她非常絕望和悲涼。她不願意出門見人,有好幾次都想從自家11層樓上縱身跳下去,結束自己荒唐而失敗的人生。
上天好像可憐她,在她絕望無助之時,得知有這樣一所學校,不僅教人知書達禮學做人,還能化解人生種種痛苦與災難。於是,她走進這所傳統文化學校,從此,她的人生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經過在傳統文化學校一年多的學習和勞動,她完全換了一個人。生活變得有規律,不但學會了照顧自己,還能夠做很多利於別人的事。她說:「我第一次體會到付出和給與的快樂,這種感覺太好了。」
她奉勸天下的父母,「千萬別把孩子培養成像我這樣只會考試、不會生活的廢人,不要只關注孩子的分數,要把培養孩子動手能力放在第一位,習勞才能知感恩,學會為別人服務,才會懂得報恩啊!」
這個案例給了我們很多思考,「毋代馬走,使盡其力,毋代鳥飛,使弊其羽翼。」我們不要替馬去行走,要讓馬自身的力氣長出來。我們不要替鳥去飛,要讓鳥自己的翅膀豐滿起來。我們代替不了孩子的人生,無論是以後工作,還是婚姻,他們在我們身邊可能就十八年,然後就飛走了,所以這十八年特別關鍵。
多數家長都沒有培養孩子勞動的意識,嫌孩子幹活麻煩,不給孩子鍛鍊的機會,把所有的事情都包辦了。要麼害怕孩子干不好,要麼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只要學習好,家裡的事什麼都不用管。最開始,家長幹活時,孩子是願意幫忙的,可多次被家長拒絕後,就再也不想幹活了。
家長要知道勞動的好處,也要知道不勞動的嚴重性。勞動也是在調養孩子心性的,因為勞動中人會專注、會忘我,在專注忘我的時候,他內在世界的不良情緒慢慢就排出去了。從小幹活的人,身材大多很結實,眼神很定,心不噪。沒有干過活的孩子,尤其是女孩,身體長得輕,動作也輕,眼神也輕。
面對同樣的困難時,勞動過和沒勞動過的人,差別很大。
有一個大學生去創業孵化中心諮詢:「我要創業,怎麼辦?」
中心的人說:「您要先去註冊公司才行。」
他又問:「怎麼註冊?」
中心的人給他大致講了流程。然後他又問,說:「工商註冊的地方在哪裡?」
他們說:「您一搜就知道了。」
他還要再問,創業中心的人說:「您自己能解決的,為什麼總要問別人呢?」
這是一個從小沒有勞動過的人,凡事依靠別人慣了。
家長要知道培養孩子勞動的重要性。做家務不是為了做家務,教育是指向未來的,我們當下能看到的,不是真正的結果。比如說孩子學會刷碗了,這只是個小成果,關鍵是他在洗碗中學到了很多,未來都能用,愛做比做的好更重要,重在體驗過程,在過程中學習、成長。
「承祖先一脈相傳克勤克儉,教子孫兩行正路惟耕惟讀」,家長要有這種教育意識,這些內容都指向孩子未來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