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紀末古羅馬教會對古典文化的吸收,基督教神學開始形成

2024-01-12     郭哥文化

原標題:四世紀末古羅馬教會對古典文化的吸收,基督教神學開始形成

引言

多神教是一個有生命力的宗教,不能把多神教認為是靜止不動的物體。儘管在四世紀末,多神教失去了活力,但狄奧多西一世取締多神教後,「多神教並沒有立刻消亡」。相反,多神教在往後幾個世紀繼續存在,同時傳統文化也得到了完全的容忍。

儘管教會精英對多神教的神靈與神話傳說進行肆意批判,卻發現無法遠離古典文化對教會的影響。教會神學是在吸收古典文化的基礎上成長起來的,所以也無法脫離古典文化的影響。這就是為何多神教被政府取締後,古典文化繼續發揮作用。

古典文化繼續發揮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上,首先,傳統宗教和儀式並沒有立即從帝國消失,傳統宗教還存在了幾個世紀;其次,教會在吸收古典文化的基礎上形成教會神學,這部分傳統文化與神學融合在一起。雖然帝國的神廟受到破壞,但並不是毀滅性的。

因為元老貴族在義大利依然有著強大的影響力,政府撤銷對傳統宗教的資金支持後,由於元老貴族的支持,多神教並沒有立即衰落。直到7世紀,羅馬城還有神廟存在。安布羅斯對羅馬城隨處可見的宗教遺蹟表示不安,「神廟裡都有祭壇,多神教徒對這些建築的數量感到滿意,他們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獻祭。」索佐門也提到這種現象,「在許多城市,多神教貴族對偶像崇拜保持著恐懼和敬畏的態度。因為這種恐懼心理,他們無視基督教教義,按古老傳統,舉行節日活動。」

6世紀的教會史家聖凱撒里烏斯(St.Caesarius)也在布道中呼籲:「我建議你們毀掉能看到的所有神廟,不再向森林和山脈祈禱,避開巫師,如同躲避惡魔的毒藥一樣。」往後還有其他的教會史家也對多神教繼續存在的現象進行抨擊,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這些教會史家在他們的作品中喋喋不休地批判多神教,表達了對多神教信仰繼續存在的無力之感。總之,多神教的痕跡無處不在。

教會對古典文化的吸收,首先體現在對多神教宗教儀式的發展和繼承上。在羅馬的宗教生活中,競技活動一直占據著中心位置。雖然教會批評這些競技活動和戲劇表演是「撒旦的房子」,參加這些活動會有危險,但基督徒卻近乎狂熱地參與到這些活動中來。馬車比賽吸引了基督徒的眼球,戲劇表演激起了他們的熱情。基督徒為贏得競技比賽,甚至違反教會的規定,拜訪占卜師以召喚黑暗的力量,令對手的馬匹出事。

克勞迪安的作品中,隨處可見對希臘羅馬神靈的描寫,「誰會嫉妒星星的永恆,嫉妒朱庇特在天上永恆的統治。」「多神教與基督教如此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所以教會無法忽視古典文化的存在。克勞迪安和奧索尼烏斯,他們名義上都是基督徒,但他們十分重視古典文化。克勞迪安和其他的一些教會詩人,不僅在表面上使用了豐富的古典文學形式,也能創作教會讚美詩。儘管他們這樣寫作,會有政治壓力,但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與多神教精英一起,極大地促進了古典文化的延續。

因此,教會只能適應與合理化傳統文化,並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文化。古典文化依舊為後來的教會精英提供養分,6世紀的元老貴族波愛修斯一直推崇古典文化。古典文化依舊為後來的教會精英提供養分,6世紀的元老貴族波愛修斯十分推崇古典文化。另一方面,古典文化,如希臘哲學在羅馬帝國晚期已經失去了活力,由於被基督教借鑑和發展而重新煥發出活力。通過教會精英的傳播,古典文化得到保留下來,羅馬的政治意識也得以保存,所以即使羅馬帝國解體以後,古典文化依舊發揮著影響力。

2.基督教神學開始形成

四世紀末,因為教會內部的鬥爭,多神教與基督教的衝突,思想激烈碰撞,文化獲得蓬勃發展。由於基督教與多神教的思想碰撞,新柏拉圖主義趨向成熟。由於正統派與多神教、異端之間矛盾的白熱化,「這時期教會的作品噴涌而出,教會文化迅猛發展」。在這種衝突模式的影響下,「教會史家把教會神學的形成形容為,純粹的教義和真理的教條戰勝污穢的教義和異端的勝利」。

這時期的教會作品沉迷於諷刺和謾罵,嘲諷的對象主要是多神教徒與異端。這時期出現大量討論多神教、異端的神學作品,丹尼斯·E·特勞特(DennisE.Trout)認為會出現這種現象,與教會出現宗教身份認同的焦慮有關。在這種情況下,「教會精英需要在他們的反多神教著作中建立基督教和多神教之間的修辭界限」,重新定義什麼是基督徒。埃弗里爾·卡梅倫(AverilCameron)認為教會作品中關於基督教和多神教的表述,應該被解讀為是一種修辭手段,而不是對真實情況的描述。

《反多神教》(CarminaContraPaganos)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文中的每一首詩都痛斥多神教,嘲笑進行傳統宗教儀式的人。羅馬主教達馬蘇斯完美地運用維吉爾(Vergil)的作品來創作詩歌,將古典作品與教會主題優雅地結合起來,使他的作品頗具吸引力。四世紀末,「對語言的控制是古典文化與教會神學鬥爭的核心」,而教會作品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更勝一籌。

結言

古典文學的培養方式則把這兩個階層嚴格區分開來,根據說話方式都能把兩個階級區分開來。「教會文化打破了文人與俗人之間的界限」,其影響顯而易見。基督教的福音書很容易讀懂,不像多神教精英的著作那樣晦澀難懂。五世紀初,基督教神學在古典文化中成長和發展起來。此後,教會開始以神學觀念解釋社會、政治生活、自然現象和歷史,以教會的角度看世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69b69360da2039d4a05eab918792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