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典是傳統文學的習慣,不管是詩詞還是文章,典故的運用都讓作品擴容了更多的回味空間。
深受詩文傳統影響的對聯,自然也少不了典故的運用。
雖然說,對聯用典很容易就會落入「掉書袋」的陷阱,但典故用得好的對聯,味道真的香。
我是真貓,一個對聯達人。喜歡對聯的朋友一定要關注我哦。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獻上4副妙用典故的極品結婚對聯,用得恰到好處,真是太有才了。喜歡對聯的朋友,趕緊收藏吧。
第1副對聯:繡閣團圞同望月;香閨靜好對彈琴。
此聯是大才子紀曉嵐送給牛姓新郎官的結婚對聯。因為所送之人姓牛,故而上下聯都切「牛」,幽默風趣而又表達了祝福之意,堪稱佳構。
上聯用《風俗通》吳牛喘月的典故:「吳牛望月則喘。」也有人說是《關尹子》犀牛望月的典故:「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識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
下聯則是大名鼎鼎的對牛彈琴的典故,出自《理惑論》:「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
對聯文字上看著很優雅,望月彈琴都是具有詩情畫意的內容,「同望月」與「對彈琴」都是夫妻恩愛、琴瑟和諧的祝福。
而同時呢,對聯處處扣准牛字,調笑新郎官是牛,供賓客會心一笑,比之那些過分的鬧洞房行為,可謂雅噱了。
註:團圞是團聚的意思。此聯一作「繡閣團圓同望月;香閨靜好對彈琴」,應該是流傳過程中的訛誤,亦通。
第2副對聯:雅謔古賢傳,仙客重來桃欲笑;良緣芳姓合,詩媒初達藕方華。
新郎官劉耿久原配死了,續娶王氏,有人寫了這副婚聯。
上聯所謂「雅謔古賢傳」,用的是宋代人劉原父續娶的典故。歐陽修寫詩調侃說:「洞裡桃花莫相笑,劉郎今是老劉郎。(歐陽修用的是劉晨、阮肇天台山遇仙的典故。桃花,一作新花。)
古有劉原父續娶,而如今劉耿久續娶,所以上聯說「仙客重來」。
一個笑字,既是對聯作者對新郎官的調侃,又照應到前面的「雅謔」,言下之意是古人歐陽修開得玩笑,我作為朋友也開得玩笑。
下聯的「良緣芳姓合」,則是文學史上大名鼎鼎的「二十八字媒」的典故。
著有《侯鯖錄》的文人趙令畤妻子死了,想要物色一個繼室。
恰好這時候有個姓王的大齡剩女寫了一首詩,一時流傳開來:「白藕作花風已秋,不堪殘睡更回頭。晚雲帶雨歸飛急,去作西窗一夜愁。」
這首詩顯然是「恨嫁詩」,說的是秋,寫的是愁,說白了就是一把年紀沒老公,孤單寂寞冷。
當然了,這首詩還是挺有才的。趙令畤十分欣賞王氏的才華,正好自己要找個老婆,真可謂一拍即合。於是乎,他就請人說媒,娶了王氏為妻。
下聯的「詩媒」就此而來,至於「藕方華」則是根據「白藕作花風已秋」的改編。
宋代的王氏是大姑娘,這位新娘子王氏正當芳華,所以如此修改。
這個對聯妙用典故,全都圍繞「續娶」而來,措辭宛轉而耐人尋味,表達了對聯作者對劉耿久的祝福,真的很有才華。
第3副對聯:幾生修得到;一日不可無。
新郎官陳竹士娶妻王梅卿,有人送了這副絕妙的嵌名婚聯。
嵌名是目的,而手法卻是用典。
上聯用了宋代詩人謝枋得的《武夷山中》:「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
下聯用了宋代文豪蘇東坡的《於潛僧綠筠軒》:「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取名字往往具有象徵或者寄寓的意義,如「梅」如「竹」,本身就是文化傳統中高雅的代表,很自然成為父母給孩子命名的選擇。
而此聯之妙,首先是以用典的方式將這種命名上的文化內涵揭示出來,從而達到以名字誇獎人的效果。
舉個例子,金庸小說中的女角色木婉清,光看名字很漂亮,而段譽初次聽到名字後立刻來了一句:「水木清華,婉兮清揚。姓得好,名字也好。」
在名字上賦予文化內涵,誇得文雅高級,即以木婉清之冷傲,也不由得芳心一動了。
故而此聯作為一個帶有應酬性質的婚聯來說,是十分高明的。
同時,對聯利用「隱藏」的手法,故意隱藏了最關鍵的梅與竹,多轉了一轉,增添了對聯的趣味效果,也更為引人關注。
當然,此聯最妙的地方,還在於用典與婚事緊密結合,宛若天衣無縫,令人拍案叫絕。
上聯說「幾生修得到」,從新郎官的角度出發誇獎新娘子,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讚美這段婚姻的天作之合。
下聯說「一日不可無」,從新娘子的角度讚美新郎官,描寫了夫妻婚後舉案齊眉、夫唱婦隨的恩愛生活,太有才了!
第4副對聯:居室為人之大倫,一脈真傳,朱源於孔;宜家乃曰有餘慶,百年偕老,夫賓其妻。
新郎官朱祖懋和新娘子孔氏結婚,有人送上了這副婚聯。
上聯所謂「居室為人之大倫」,典故出自《孟子·萬章上》:「男女居室,人之大倫也。」
男女結成夫妻生孩子是人生大事。有夫妻才有孩子,故而上聯自然過渡到「一脈真傳,朱源於孔」。
所謂朱源於孔,也是一個典故。儒門聖人朱熹繼承發揚了聖人孔子的學說,所以說朱熹源出於孔子。
而這裡則是一語雙關,含有幽默趣味,是說孔新娘將來為朱家生孩子,開枝散葉,後代的朱家孩子自然是出自「孔氏」了。
下聯「宜家乃曰有餘慶」,典故出自《詩經·桃夭》:「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夫賓其妻」則是《左傳》的典故,形容夫妻間相處融洽,互相敬愛。
下聯的內容雖然是俗套的,但因為用典而增添了韻味,再配合上聯的調侃幽默,此聯堪稱精妙。
最後分享網友「孫土焱」創作的七夕詩:「並肩樓宇望天河, 五色紅光托月娥。衣曝針樓鳴玉殿,撫昔何意對仙歌。」
大家有沒有自己創作對聯呢?歡迎留言分享哦。
失業在家,寫文餬口,喜歡我文章的朋友,請讚賞、收藏和轉發!1塊錢是情,2塊錢是愛,再次感謝大家!